教育发展战略地位再认识-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今日聚焦

教育发展战略地位再认识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18-10-18 15:01:04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党之大计”,立论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定位,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的理论和党的教育思想的新发展。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党之大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事业战略地位作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表述,既与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基本认识一脉相承,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守与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和丰富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和战略部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传承文明和知识,以文化人,延续民族命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强调教育是“重要基石”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具体强调了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意义,凸显了教育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动力性和决定性作用,明确提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将教育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民族兴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放眼世界,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缘于中华文明在人类各大文明形态中以重视教育而独树一帜。孟子曰,“修庠序学校之教”,意思是古人兴办学校。钱穆认为,“中国民族绵延五千载,日以扩大繁昌,亦赖于此。”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引领世界文明前行,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在饱受封建奴役的同时又遭遇外强欺凌,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困境。中华民族落伍了,政治上缘于封建统治者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文化上则缘于旧学教育僵化,科举八股抑制了人的创造能力,整个民族创造力出现衰微。同生产实际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育发展缓慢,影响了国家科技发展和民族整体创造力的提升,阻滞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经济崛起与文化复兴双轮驱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独特的贡献,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汇聚起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教育重任在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所指出的:“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持续接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关系着党长期执政兴国的大局

  尊贤重才,尊师重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历代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更是将发展教育提升到施教化、行德政的高度。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强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定位历经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视野的全面提升,从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到把教育纳入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范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明确教育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更加凸显了发展教育在党执政兴国大局中的重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非常广泛,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并且,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首位,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办好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系国运。

  治国者德政,必重器教育。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道德的引导,而不在于刑罚的严酷。而现代国家治理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在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营造全社会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管理者,提高公民更好地参与和管理国家的素质与能力,必须通过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来实现。发展教育是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必须转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作为一个大国,自主创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而人才的培养,根本靠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将在承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确保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人的问题,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也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成就大业,首在育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建树的政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要求,与时俱进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形成了一代又一代契合时代、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我们党在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根据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历史使命,根据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历史使命提出培养什么人的总目标总要求。

  如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任务是培养革命的先锋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现代化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造就了一批重要生力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顺利起航。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生命主体只有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方面符合新时代要求,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内涵和具体措施,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在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顺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党之大计”,立论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定位,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的理论和党的教育思想的新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是党对人民和社会的郑重承诺,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路径。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湖南支教老师进边远贫困地区支教

  • 感受科技魅力

  • 亚洲九国学生走进马来西亚热带雨林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乡村医生培训助力健康扶贫

    本报讯(记者杨召奎)“这一项目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不但提升了乡村医生自身的技能,也提高了他们服务百姓的能力据中恒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执行组组长吴宝康介绍,目前他们已在甘肃永靖县、新疆皮山县、青海玉树州等22个区县举办了乡村医生培训活动

  • 江苏适龄运动员读大学占比全国领先的背后 当职业运动员,请先过“文化关”

    徐州女孩高子怡,从小喜爱网球,已参加业余训练多年。今年仅13岁的她,因运动天赋出众,被江苏省网球队看中入队文化考试“全覆盖”竞技体育有近30个大项、300多个小项,但各项目成才规律不同,参与者年龄不一。过去,我国不少运动员重视专项技能训练

教育论坛

  • 育新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

    自觉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人”的时代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延展生命线、焕发时代生命力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涉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 家长群作业,你做还是娃娃做?被老师点名批评过吗?

    ”“昨天晚上赚了几百万?”这是江西吉安一名老师在家长群里批评家长的话,起因是家长未批改作业。

名人坊

  • 夏青峰:攀越不止

    在我的成长中,北京中学的夏青峰校长对我影响深远,是我心中的一座青峰。虽然我现在和青峰校长天各一方,只能偶尔交流,或是在讲学活动中短暂相逢,但总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与发自内心的挂念和祝福。我与青峰校长有着特殊的“缘分”:都研究小学数学教育;都是从安徽庐江偏僻的农村走出去的;姓氏都一样,有着割不断的家族情缘。

  • “疯”校长包金花快乐育人

    包金花,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初次见面,远远地就看到了人群中她格外灿烂的笑容,采访中每一次对话1998年毕业的包金花,先后在教学点、苏木学校、城里学校任教,当过5年副校长。2015年9月,就任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