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今日聚焦

意大利: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李宝贵 庄瑶瑶
2019-03-21 08:37:54

  孔子学院参加2018年米兰华人春节巡游活动。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2018年5月,意中专家出席“一带一路”论坛。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世界教育之窗】

  2019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给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的回信中提到,“看到同学们能用流畅的中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很高兴。你们学校成功开办中文国际理科高中,培养了一批有志于中意友好事业的青年。”“你们立志促进中意青年思想对话和文化交流,促进中意人民友谊,我对此十分赞赏。”这充分表明了习近平主席对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关爱与期望。

  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言高铁”的贯通,不仅需要制造方高水平的制造力,也需要引进方的主动“接轨”。同样,实现汉语在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全面深度覆盖,也要综合考量和科学规划传播主体国的“推力”因素和接纳国的“拉力”因素。

  汉语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汉语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之一,意大利作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先行者,受益于“推力”和“拉力”两端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在“全民汉语学习机制”的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汉语言文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语言在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深化友谊中具有独特作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独特魅力长期以来吸引着各国汉学家的目光。“汉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很早就被引入海外大学,汉学研究的深入带动了汉语教学的发展,使汉语在海外高校扎根,开始了由兴趣学习到专业学习、由研究工具到交际语言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参与到全球多领域的治理和重建中,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打造了更多的展示平台。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使中国语言文化的“朋友圈”不断拓展,也使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力走出汉字文化圈,推动汉语由“陆地型”语言转为“陆地—海洋型”语言,开始了“全球化”进程。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随着意大利正式将汉语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汉语学习的需求剧增,意大利的汉语教学面临“供不应求”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沟通,根据意大利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愿景,应需派遣汉语教师,资助教学材料,帮扶培养当地化汉语师资,研发当地化汉语教材,协助完善当地化汉语体系,助力意大利实现自主、科学、系统化的汉语教学。

  中意两国不断深化的区域合作和交流,使汉语的实用价值日益凸显,也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更贴近意大利民众。

  一是在经济贸易领域,中意两国企业家推动企业间的交流互鉴和融合共赢。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投资意大利炼油、轮胎生产、足球俱乐部等优势和知名企业,为意大利人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形象,对意大利社会的汉语学习热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

  二是在人文交流领域,中意两国重视打造旅游业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项目,带动相关领域的共同繁荣。两国通过共同举办“中国文化年”,开展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活动,参与博洛尼亚国际少儿图书展,邀请莫言、余华等中国知名作家赴意讲座等方式,将中国的传统和当代文化通过文化项目、电影和文学作品带到意大利;通过与当地民众近距离交流互动,满足文化好奇心,打通双向交流渠道,展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魅力,加深意大利民众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汉语学习逐渐成为意大利民众的主观需求和自觉行为,为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打下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交流史

  意大利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的举措并非偶然。中意两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历史绵长。1732年归国传教士马国贤在那不勒斯创办“中国学院”,是欧洲大陆第一所教授汉学及东方学的学校。

  意大利的教育机构拥有一定的自主性,教育机构的主动引入是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强力“助推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意大利就在高中开始了汉语教学的试点。2009年罗马国立住读学校(Convitto nazionale Vittorio Emanuele II)与罗马孔子学院合作开设了以中文为必修课程的国际理科高中项目,不仅包括中国语言和文化类课程,还开设了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历史和地理课程;2013年该校正式开设了小学汉语课程。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意大利培养了众多蜚声中外的优秀汉学家,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阿莱桑德拉·拉瓦尼诺(Alessandra Lavagnino)便是其中一位。作为《文心雕龙》意语版翻译,阿莱桑德拉·拉瓦尼诺日前说:“过去40多年,我目睹了‘中国速度’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更让我痴迷。意中经贸合作伴随着丝路驼铃和海上千帆一路走来,日益坚实。两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伙伴关系,让彼此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汉学家的积极推动使意大利高校的汉语教学硕果累累。目前,意大利年轻的汉学家普遍由意大利当地高校培养,全部拥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呈现出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为高层次专业汉语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师资储备。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人文交流”机制的完善,实体与虚拟交流平台实现了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各直播平台中频繁出现的“中国通”,一方面用流利的汉语讲述“我与中国的故事”,分享文化奇遇,解释文化差异,在文化对比中消减文化隔阂,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最直观的直播方式,双向展示两国的真实面貌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此同时,他们充分发挥双语优势,以自身经历总结语言学习和使用技巧,是不折不扣的“民间语言文化大使”。新颖、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推进了国家、地区、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亲近感,提升了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为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铺平了道路。

  孔子学院助力意大利汉语教学

  目前,意大利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与孔子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由孔子学院委派中方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汉语教学时间较长、汉语教学体系较为成熟的学校。意大利一方面通过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打造精品汉语课程;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中小学合作,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中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互换机会。各教育机构的主动引入,反映出意大利基础教育阶段对汉语教学的积极态度,是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强效动力,也为纳入进程的平稳过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语言政策和语言态度直接影响语言的传播,意大利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汉语纳入其体系的决定性基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汉语学习需求,意大利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规范化、统一化、系统化”的汉语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008年,意大利教育部宣布将汉语纳入高中毕业考试范畴;2016年2月意大利教育部公开招聘中小学汉语教师,并于同年9月发布了《高中汉语教学大纲》,标志着汉语正式纳入意大利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举措一方面为汉语在意大利各教育阶段的长远持续发展储备了“师资库”,另一方面也发挥了高中在意大利汉语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和提高了意大利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随着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低龄汉语学习者数量猛增。

  面对汉语学习者“低龄化”发展的新趋势,意大利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统筹规划,构建高等教育到第二阶段教育再到第一阶段教育的“阶梯式”纳入模式;另一方面加大对当地化中小学汉语师资的培养力度,有步骤、分阶段地保证纳入进程的平稳推进。

  2013年6月,曾任国家汉办主任的许琳在欧洲部分孔子学院联席会议中表示,意大利各所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欧洲名列前茅。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开展汉语研究和教学的国家,拥有良好的基础,能够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截至2018年,意大利以12家孔子学院为依托开设了39所孔子课堂。孔子课堂与当地中小学通力合作,将汉语的学习与使用引向深入、引入生活,引导青少年以正确和发展的视角深入观察和评价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提高意大利青少年对中国语言和文化兴趣的同时不断拉近中意两国青少年间的距离,为汉语在意大利青少年中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意大利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模式呈现明显的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的“阶梯式”发展趋势,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提供教育资源、协同完善课程大纲等方面起到重要协助和推动作用。《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8年)》数据显示,全球432所孔子学院课程纳入所在学校学分体系,占全球运营总数的85%。可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效推动了汉语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对助推中外文化的互学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是推动中国语言和文化“大规模、成建制”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和最有效途径。

  语言的桥梁促进民心相通

  意大利既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地理角度,意大利都应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2019年3月13日,意大利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表示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符合意大利利益,并明确否定了一切将会阻碍协议签署的可能。一旦签署,意大利将成为欧洲7国集团(G7)中首个正式签署框架协议的国家。“一带一路”为意大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50个涉及多领域的合作项目的商讨,将成为意大利经济复苏的“强心针”和“定心丸”。随着中意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意大利将需要大量高层次专业的汉语人才,这是推进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动力。

  为吸引中国留学生赴意留学,打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渠道,中意两国政府于2006年和2009年分别签署和启动了“马可·波罗”和“图兰朵”计划。经过10余年的发展,每年赴意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稳步增长。意大利跨文化基金会2017年报告显示,在随机调查的500名意大利高中生中,有15%的学生表示其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来自身边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超市、中国饭店应运而生,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中国元素”极大地激发了意大利民众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好奇心,使民众的汉语学习兴趣和需求大幅增加。据统计,仅在米兰,就有6所大学设立汉语课程,米兰所在的伦巴第大区共有43所学校把汉语列入必修课程,社会上还有各种汉语学习班。意大利民众自发自觉地学习汉语,成为“自下而上”拉动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也是将汉语带入社区、带进家庭,推动“全民汉语学习”的主要助力。

  汉语在东南亚各国和传统移民国家的完整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海外华人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样,意大利16所中文学校组织成立的“中文学校联合会”,为推进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不断探索、积累经验,营造了浓厚的汉语传承氛围。同时,华商在意大利影响的不断扩大和华裔青少年数量的持续增加,受到意大利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为推进华人社团与意大利社会的和谐融合,加深两国人民的情谊,意大利政府大力倡导普及汉语教学,语言的“桥梁”作用也成为汉语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因子。

  一种语言在其他国家的落地生根,健康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发展实际和发展愿景。“推力”端的作用不可或缺,但要避免“用力过猛”引发接纳焦虑;“拉力端”的作用不可忽视,更要注意“量力而行”保证平稳纳入。只有增进“推力”,强化“拉力”,凝聚合力,才能为汉语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持久动力,保证海外汉语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宝贵,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庄瑶瑶,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意大利汉语当地化传播模式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项目批号:18BYY065]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语文老师把花艺带进课堂 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

  • 大学生为留守儿童开课

  • “益”路童行安全护航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从洗衣工到衣物“救星”

    日前,记者来到聂铭创办的天衣美洗涤有限公司,走进洗衣大厅,几大处理区域功能明确——衣物收发、分拣、预处理、干洗、水洗、特殊处理、熨烫、质检等,工人正在各个区域熟练作业。

  • 工地“女汉子”的双面生活

     工地的生活或许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但为了城市的发展,不少建筑工人们正在其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