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村孩子上职业规划课,在辛苦的城市想象未来-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幻灯

给农村孩子上职业规划课,在辛苦的城市想象未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2019-03-22 10:18:21

  “城市职旅”学员在上海第一次坐地铁。

  老师教孩子们用电动工具雕刻台灯。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被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乡村公益团队“乡村笔记”也在湘西、川西、菏泽、红河等地问了200多个农村孩子,答案基本一致:大多数孩子的职业理想是医生、老师或者老板。

  “医生和老师是课本上描述最多的职业,也是他们生活中最受尊敬的职业;而大多数孩子都有在外打工的亲人朋友,所以他们觉得老板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说。

  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团队“城市职旅”项目带着四川凉山、湖南湘西的农村孩子来到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不去商场游乐园,而是体验各种职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

  “乡村孩子的第一次远行,不该是没有任何准备下的出门打工。如果在作出打工的选择前,能有人告诉他们一些城市的样子、工作的可能、学习的用处,他们会不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汪星宇说。

   职业理想来源于环境,“不用下地干活儿就算进步”

  汪星宇小学时的职业理想是法官,觉得是一个“地位很高、主持正义”的角色,来源大概是当时的热播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不过随着年岁渐长,理想换了又换。

  北大精神卫生博士汪冰小时候想当宇航员、工程师、科学家,这也是当时小伙伴们心中的热门职业理想,与现在有的孩子想当“网红”是一样的。“孩子的职业理想并不意味着他知道这个职业是什么,而只是他喜欢那个样子。职业理想是一个逐渐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城里孩子可能说想开一个宠物店,但对有些农村孩子来说,养鸡养猪我见过,宠物店是什么?“认知受到视野的限制。”汪冰说,信息摄取依赖于环境,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父母,包括父母的职业和父母跟他介绍过的职业。

  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把职业按城里人和农村人划分,城里人的工作就是坐在楼里当白领,“赚钱是第一要务,不用下地干活儿就算进步”。接受这样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出路很可能就是跟着父母出去打工。

  把农村孩子带到城市,要让他们看到更多可能性。凯文是四川省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二学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春节才能回家一次。他一直是班上前三名,但偏科严重,数学很好,英语非常差。凯文的职业理想是做生意、挣很多钱,“这样父母就不用外出了”。他一直觉得,做生意的话,他目前的知识已经够用了。

  参加“城市职旅”在成都一周,凯文去了国际商贸城,还拜一个做核桃贸易的商贩为师。凯文说自己家乡也有很多核桃,但当“师父”问他怎么把核桃卖到国外,凯文沉默了,这是他第一次认识到做生意也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回到学校后,凯文主动带领全班同学学英语,让英语老师惊讶不已。

   想象力限制自我认知,“那样的生活我没有资格”

  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我是谁——我的优势、技能;做什么——如何发挥优势和技能;怎么做——如何接触资源、获得机会。

  汪冰最强调“我是谁”。当农村孩子的视野受限,随之而来的是想象力的受限,能想象到的最好职业可能就是出去打工多赚点。如果有一点狂野的职业理想,比如想当导演,爸妈也可能泼一盆冷水,“我们家没有这基因,没有这圈子,别做梦了”。

  想象力受限,一方面限制职业类型,另一方面限制自我认知,而后者更为严重。当村里的小伙伴都跟你说,你生在山沟沟里,就应该怎样生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有了上限——“那样的生活,我没有资格”。

  “自我价值感低,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也就不会花时间去探索自己的优势资源。自我认知将限制自己的一生。”汪冰说。

  要强调的是,乡村和城市并不对立,“城市职旅”给孩子们呈现的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生活:在酒店,需要有人铺床迎宾;在餐厅,凌晨3点半就要去批发市场买菜。高楼大厦是城市,弄堂棚户也是城市;一群人工作的结束,是另一群人工作的开始。

  龙小慧,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凤凰民族二中的初三学生,父母和两个哥哥都在外务工,大哥初中辍学,二哥念到高二也出去打工了。城市并没有她想象中的美好,“真的好辛苦”。

  “在农村的时候,我特别期待来城市。现在我发现乡村也有好的一面,有很多树,风景很好,人也很好。”看到城里孩子周末还要学习,龙小慧说:“只有学习好的人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我感到压力很大。但是人才的种类很多,我觉得通过我的努力,还是可以做些什么的。”

  龙小慧并不确定将来要做什么,但参加了“城市职旅”后,她觉得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做志愿者很不错,“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在汪冰看来,职业规划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出有高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如果一个人有高自我价值感,就算卖一碗馄饨,也会尊重自己的职业,典型案例就是日本的‘寿司之神’。带农村孩子到大城市,让他们看到更丰富的生活,也希望他们知道,一个人最好的生命状态是通过自我价值来实现的。”

   职业不仅为挣钱,更是重要生活内容

  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的初二学生龙兴,父母在外打工,他和两个哥哥住在外公外婆家。父母对他的期待是当老师或者做生意,但他想当电竞选手。

  在职业体验活动中,一个咖啡馆的小姐姐告诉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就算别人在背后议论你嘲笑你,你也要坚持,拼命走下去,就算最后发现自己真的错了也可以及时改过来。

  龙兴也有疑惑:“我真的很怀疑,学过的知识真的能在未来找工作时候用上吗?但我觉得学习是一定要学的,如果不学会断了自己的路。学习走的是一条直路,你去打工走的是一条弯路,就算最后成功了,但是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更漫长。”

  汪冰强调,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规划”,是因为这要以一生的时间来规划——这可能是很多农村孩子不会做的。打工者的心态是没有规划,哪里钱多去哪里,没有自我成长,没有职业积累,也不会为下一步做准备。

  汪冰说:“对农村孩子而言,职业很多时候只停留在生存层面,但实际上职业除了提供工资,更是我们重要的生活内容。这个生活不是霸占我们的时间,而是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在教孩子怎么生活,这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事情。”

  “城市职旅”带着孩子看到了梦想,但实现梦想,需要规划和能力积累,也需要更多资源的帮助。汪冰注意到,现在很多城市的中学甚至小学,职业规划已经是标配的课程内容。“这个课程的存在,不一定真的能给孩子解决什么问题,但传递出来的信号是,教育系统层面已经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农村孩子的职业规划课要怎么上下去,星星之火,期待燎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春分立蛋

  • 清华园里歌唱祖国

  • 花海收捡垃圾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在夸夸中找到笑对人生的勇气

    最近,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社交聊天群组从高校兴起,随后扩展到年轻职场人群。在夸夸群里,成员不管说什么话都会受到夸赞。

  • “校长陪餐”有助于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

名人坊

  • 91岁院士爷爷给小学生上课

     昨天下午4点放学后,人大附中实验小学DI创新思维社团的教室里,迎来一位头发花白、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他可不是一般的老爷爷,他是古人类学家、今年91岁的中科院院士吴新智。

  • 上她的高数课,学生需要抢座

    在东北大学,“数值分析”这门课上课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地点在何世礼教学馆。早上6点前,学生已经在教学馆前排起长队。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