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走进西北油田-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走进西北油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陈强 从玉华
2018-08-14 08:13:42

  过去一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南大学等15所高校的17名大学生记者走进中国石化上游第二大原油生产企业西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北油田”),近距离探访“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感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和责任担当。

  17名大学生记者组成了第14期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带领下,奔波于戈壁和沙漠,“用脚采访、用笔还原”。

  走进西北油田之前,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石化行业。在西北油田的所见所闻,更新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来自北京大学的郭晓璇原以为西北地区经济相比中东部地区要落后,在石油工业的发展方面也是如此。但在参观完采油三厂“智能油田”后,她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在介绍智能化油田工作时,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副总工程师周全向大学生记者坦言,自己过去最不喜欢的工作就是到井站抄报表和巡线,因为常常顶着烈日在茫茫戈壁上走很久,非常辛苦。但在智能化油田中,这两件事几乎不用人去干了,井站数据直接传送到监控中心,无人机也可以替代人工巡线。“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令人惊讶。”郭晓璇说。

  在采访了顺北油气田之后,来自中南大学的王嘉怡感叹于这块年轻油气田迸发出的惊人效率。顺北油气田投产以来,西北油田分公司依靠15人的团队管理着年产50万吨产能的油气田。有别于传统油田开发模式,顺北油气田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实行“区块整体业务外包”。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甩开包袱,轻装上阵,开启了“成本低、结构优、效率高”的顺北新模式。

  自1978年挥师进军塔里木,西北油田已经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耕耘了40年。到2018年,西北油田累计原油产量已突破1亿吨。训练营期间,大学生记者采访了40年来投身石油事业的历代石油人。听了那些发生在他们出生前的往事,大学生记者深受感动。

  石油行业老记者师玉生向大学生记者回忆起1984年9月22日沙参二井出油时现场盲人工程师的激动话语:“我闻到石油的味道啦。”他还讲起艰苦年代油田食堂用秤称馒头的往事:“因为他们怕馒头大小不一,物探工人们那么辛苦,不能亏待了他们。”听了这些,北京大学的张娅凡说,师老的细节捕捉能力着实令人佩服。

  行车遭遇沙尘暴,人裹着雨衣,像溜溜球一样在敞篷车里晃荡;遭遇洪水的时候,人弃车而逃;曾从悬崖跌落,抱住一块石头得以幸存……周永昌老人回忆了那个“勘探勘探,回家真难”的年代。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余玉婷注意到,艰苦并没有击倒那个年代的石油人,周永昌老人参与的235口井从勘探到开发到完钻的详细资料,都被他详细记录在了几十本笔记本上。

  那些身处戈壁乃至大漠深处的石油工人对平凡工作的坚守,引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昕怡的深思。一对石油“双职工”对李昕怡说,尽管每天的工作单调且辛苦,生活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们依然对现状感到满意,因为工作环境比过去好多了,待遇也有了提高。

  “他们不争不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最简单的生活状态,却是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李昕怡在训练营结束后的分享会上说,“人们总盯着还未得到的东西,却忘了那些已经拥有的,反而过得不快乐。”

  在中国石化新疆石油巴州分公司轮台片区塔河桥加油站,大学生记者跟随加油站站长穆合塔尔体验了加油、便利店销售等工作。大家采访中得知,加油站内的销售只是穆合塔尔工作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他和同事还要为周边的农机站、工程项目送油,最远的达200公里。穆合塔尔真诚服务各族群众的故事广为人知,并入选了第二届“感动石化”人物。

  除了探访西北油田的生产、管理、科研、创新情况,大学生记者还深入南疆,和石油工人一起走村入户,体验石化企业及其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

  一张跨越4387公里的隔空合照打动了不少大学生记者。图片是一张手机视频聊天截图,某个年前的除夕之夜,西北油田员工吾买尔江·艾力和妻子、女儿聊天。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的成员,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吾买尔江·艾力跟家人只能通过视频通话,拍上这样一张合照。

  来自湖南大学的蒋欣陈采访吾买尔江·艾力的时候,问到有关当地的情况,吾买尔江·艾力几乎“秒回”。蒋欣陈了解到,西北油田连续5年选派108名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坚守在11个深度贫困村,先后投入730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幼儿园和红枣园、农贸集市,致力于产业脱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7天的深入采访让大学生记者满载而归。训练营结束后,重庆大学的张雅婕精心编辑了19张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里回顾了采访全程。她给朋友们留言说,此行“打破了刻板印象,打破了神秘感”。

  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共同举办,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举办14期,近300名海内外大学生参加。中国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训练营希望通过大学生的视角去介绍真实的央企,体会央企人的酸甜苦辣,搭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本报新疆轮台8月13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陈强 从玉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进农户看变化

  • 国学诵读伴暑假

  • 暑期三下乡 关爱留守娃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青海6部门联合评选“高原工匠”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 通讯员魏红岩)近日,青海省总工会、经信委、人社厅、科技厅、团省委、妇联6部门联合启动“青海高原工匠”评选推荐活动“青海高原工匠”评选范围包括在青海省内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上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劳动者。应具备政治素质过硬、技术高超精湛、具有工艺专长、体现领军作用和作出突出贡献等5个条件。

  • 需求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意见》的指导下,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积极响应,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立足学校特色,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教育论坛

  • 海外游学如何更有质量

    ■/媒体广场/ 关键词:海外游学立秋过后,暑期过半,中国的海外游学市场热度不减。剑桥的康河畔,哈佛的校园里,甚至北极圈内的游轮上,都不乏中国孩子成群结队的身影。莫忘海外游学的“初心与远方”透过喧嚣和热闹,如何充分体现游学价值,在追寻远方的同时找回教育的初心,带给孩子真正的成长,值得深思。

  • 暑假,被社会占领的大学校园

    8月2日,北京,清华大学迎来暑期参观潮,校园内游客有增无减,在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清华园,大批游客扎堆儿拍照留影,络绎不绝。据了解,暑假期间,清华大学校园仅对提前预约的个人、团体开放。视觉中国供图暑假来临,一切教学活动结束,高校学生陆续放假回家,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也结束了一个学年的工作,大学校园本该是一片喧闹后的安静景象。

名人坊

  • 【一线职工风采录】机车“大医”王开文

    在神华铁路货车公司沧州机车车辆维修分公司工作的第4个年头,维修分公司实现了SS4B电力机车和神华号HXD1电力机车的自主检修。依铁路而建的沧州机车车辆维修分公司,是目前国际一流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也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唯一具有承担电力机车大修能力的基地。

  • 【人物点击】“把每个焊口当作艺术品来雕琢”

    换上白色长袖连体防护服,戴上安全帽、防护面罩,还有比普通手套厚3倍的防护手套,他拿起了那支熟悉的焊枪准备进行管道焊接。这样周而复始的工序,他一干就是17年。他,就是广东佛山“超级焊工”刘新华。左右手焊接 找孔只靠听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