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人生路 越走越宽广-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烂漫人生路 越走越宽广

山东省郯城大唐学府创造“大唐东典”民办教育品牌纪实

刘瑞峰 宋宝武
2018-10-08 15:51:02

  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这里曾孕育了宗圣曾子、孝圣王祥、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众多历史名人。沂蒙也是一片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期间沂蒙人民浴血抗战,奏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儿女奋勇参军参战,迎来全国的解放。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革命前辈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郯城大唐学府就诞生在这片富有革命传统、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沃土。办学14年来大唐学府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教学争先创优,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

  轻装走进新时代 查找不足再出发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师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职业,“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对教育最大的支持、对教师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尊师重教。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投入、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和声望。自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均超过4%,党和国家持续对教育的投入不断鼓励和鼓舞着无数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在三尺讲台上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在学生人生路上引领思潮,塑造灵魂。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全国教育大会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尊师重教发出了深情号召,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供了重要遵循。

  “教育改革,制度先行”,没有好的制度,就无法释放教育活力;“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大唐学府将学校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置于重要位置。全国教育大会后,大唐学府的教干教师,把全国教育大会的相关文章专辑成册,人手一册,认真学习,爱不释手。从校长到基层教师,无不欣喜于这次“全国教育大会”,感到这次“全国教育大会”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自信!”让我们今后办学有目标、有规范、有坚持、有价值、有意义。学校利用培训时间集体学习这次大会的内容和精神,优化学校顶层设计方案,组织教干修改《大唐东典教育规范》,修定《大唐学府积分制实施方案》,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三尺讲台系国运,一寸丹心铸民魂”,大唐学府的教师均认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在日常工作中,大唐学府将教师集体学习常态化,及时为教师“补钙”“充电”,形成国家政策、教育方针、重要会议及讲话精神的集体学习、共同讨论机制;多次考察国内外优秀院校,汲取符合学校实际的有益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见贤思齐,博采众长;眼睛向下,深入学生,设立学生意见箱,在日常行为规范订立与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学生意见和诉求……大唐学府从国家教育使命高度、院校培养体制机制深度、学生意愿和接受度等多方面考量,改进与创新并重,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教育强国的教育目标努力前行。

  心系留守儿童 “爱”筑教育梦想

  大唐学府董事长兼校长王勇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临沂大学客座教授。他出身于教育世家,立志“此生只为教育来,一腔热血为国民”,竭其全力为儿童、家长、国家精心办学,几代人对教育梦想的追求在他身上得到传承和光大。

  当前中国有近70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直接关乎社会的稳定、教育的公平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一向具有崇高教育信仰、心怀大爱、情系留守儿童的王勇基从实际出发,经过多方考察和认真思考,创办了以留守儿童为主要生源的学校——大唐学府。他立志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育智慧和曾任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等教育经验回报和奉献给家乡,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王勇基校长心系“留守儿童”、“爱”播家乡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并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县妇联在大唐学府建起了全市首家“留守儿童爱心家园”,市、县党、政、群团组织领导多次来大唐学府视察与指导,一起商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几十年来,王勇基校长矢志不渝地坚守教育为民的理念,苦心探寻教育规律,先后在公办、民办学校作出了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王勇基校长接连被评为第三届影响山东风云人物、山东省经济文化建设模范、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奖、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教育人物、临沂市统一战线先模人物,并两次应邀做客中央网络电视台做“留守儿童”教育专题访谈节目。2017年12月,王勇基校长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咨询部聘为“教育管理专家”。正是在王勇基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以德为首、以人为本、以爱促教,将大唐学府打造成学生学以修身、增长才干的乐园;正是王勇基校长发挥宝贵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使大唐学府走出一条具有公益特色、品牌效益的卓越之路。

  传承经典文化 立德育人为先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大唐学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行的最佳阶段。学府遵循青少年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道德传统和中华文化,以贯古通今的德育内容、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打好崇德向善的底色。

  德育工作从童年抓起。传统文化筑基,教学内容梯次设置,根据学生知识积累和接受程度,学府“国学教育实施方案”规定: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诵读《三字经》,五、六年级诵读《大学》,七、八、九年级则诵读《中庸》和学府编选的《论语·孟子选编》,使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汲取成长的道德力量,养成优良品性。

  德育工作从身边开始。行为规范为根,养成教育深度渗透,学府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寄宿制特色,将德育生活化。学府要求低年级学生注重学习站姿、坐姿、行姿、着装仪表、举止言谈、礼仪;中年级学生注重培养热爱集体、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学好思等行为品格;高年级学生注重形成遵守法律、严守规则、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环境等社会公德,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生活习惯,在全校重德修身的环境中,将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7年12月21日,大唐学府专门邀请中国《德育报》“立德树人”演讲团副团长、中央电视台《影响力人物》专访嘉宾、书法家吴碧老师为师生及家长作《播下梦想的种子》演讲,并种下“吴碧立德树人行动”之第84棵“德育树”,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下午吴碧老师作《做一位有境界的老师》的讲演,其教育视野、教育境界、教育情怀以及他饱含激情、充满自信、底蕴十足的演讲感动着每一位教师,激励着每一位教师,鼓舞着每一位教师。

  2018年4月,大唐学府又邀请到全国优秀教师、知名校长、武汉市优秀班主任蒋自立先生来为大唐学府教师和学生上主题班会观摩课,作《班主任工作艺术》报告,使学生和教师大开眼界,增长见识,深受教育。

  大唐学府每年都会邀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来为教师们传经送宝,使得坐落在古郯大地、银杏之乡的大唐学府更具灵秀、多出英才。

  学坚笃志力行 不忘成就梦想

  夫学须志也,非志无以成学。大唐学府狠抓以志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希望学生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从小立鸿鹄之志,长大成栋梁之材。

  榜样先行,树立典范。青少年正处于善于模仿、易于塑性的阶段,大唐学府选取不同时代、类型多样的典范楷模,通过课堂教育、阅读名人传记、观看英模人物影像、邀请榜样线上线下交流等多样化的方式,突出榜样特征,放大榜样优点,加深榜样影响力。学府在为学生树立榜样时,更注重选取学生身边的鲜活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唐学府在培养学生雄心壮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探索实践,积累经验,向着人生目标迈进。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大唐学府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社会实践课,为学生立志笃行提供师资和课程保障;开设军训课、国防教育课,组织夏令营等活动,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学生坚强意志;根据学生意向,组织学生课堂创建教师、医生、法官、科学家等职业模拟场景,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远大志向构建实践“舞台”。

  传承红色基因 爱党爱国爱民

  少年儿童将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奉献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学府注重弘扬主旋律,开展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要内容的“三热爱”教育,在学府管理、教育、服务全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内化为大唐学府精神,即“执着追求、愈益奋进、筚路蓝缕、探索创新、关爱生命、教书育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把个人成长进步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

  红色血脉,代代传承。王勇基校长常说:“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孩子铺就一条越走越宽的人生之路!”大唐学府组织师生赴淮安参观周恩来总理纪念馆,赴南京拜谒中山陵参观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凭吊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党员教职工赴费县、蒙阴、沂南“大青山抗日阻击战”战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之旅,深入学习沂蒙精神。

  牢记使命,率先垂范。王勇基校长以身作则,每年参加党建及统战培训,并及时将所见所学传授给教师、学生,保持学府红色教育常提常新,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治学 因材施教育人

  重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大唐学府不断探讨和完善“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开设“无年级和谐教育实验班”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道场式异步教学法”的学生学习新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自主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极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了学生成绩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印证了“学习金字塔”的记忆规律。

  提供多样课程,激发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唐学府开发了拉丁舞、新概念英语、外教口语、传统文化展演、故事、书法、美术、田径、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武术、棋类等多种校本课程和选修课。学生自主选择和参与课程后,获得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了知识、兴趣、能力的多重收获。

  进行教育创新,开拓视野。学府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独具教育特色的“第三课堂”:如学生自主经营的“大唐学府可再生资源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皆为学生,独立核算、自主支配营业所获资金,学府提供专门营业场所和工具。再如每年5月举办“大唐学府友谊节暨物品交易大会”,各班成立各具特色的商贸公司,学校团委、学生会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物价组、税务宣传小组、典当行等机构为大会服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唐学府贯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大唐育我,我誉大唐”的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人性化管理,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学校从吃、穿、住、工资、福利、奖金、养老、医疗保险8个方面提高教师的待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为教师培训、充电;加强教学督导与研讨,实现教师资源共享;重视教科研工作,促进学校重点课题研发;组建“学士后工作站”,创新新教师培训模式,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对学校的依赖感、归属感。

  探索耕耘十四载 累积荣誉鉴辉煌

  郯城大唐学府创办于2004年,是一所经县教育部门批准兴办的集学前、小学、初中教育为一体的寄宿制民办学校。经过14年的探索发展,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98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开办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10人,教职工212人。

  14年来,大唐学府在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获誉无数,饮誉沂蒙,蜚声齐鲁,走向全国。中央电视台、齐鲁电视台、《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华夏教育》《中国教师报》《教育家》《教育学》等媒体纷纷对大唐学府进行专题报道。

  大唐学府先后被评为中国“智慧教育工程顾问单位”“中国民办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全国百家书香校园”“全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所先进学校”“全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基地”“山东省民办学校优秀办学单位”“临沂市十佳明星学校”“郯城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郯城县平安和谐校园”“郯城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特别是2018年,大唐学府被中科院授予“中国科学院科普博览示范基地”。

  相信大唐学府的教干教师们,在王勇基校长的带领下,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今后在农村基础教育的田野中目标更明确、愿景更清晰、劲头更足、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同时在培养人才付出艰辛的同时,获得的快乐与幸福也更多。祝福他们。

  大唐学府“立足县城、面向农村、服务百姓、关注留守儿童”,秉承“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治校方略,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家庭化住宿、军事化就餐、项目化推进、生活化德育”的管理模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办学14年,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同于其他民办学校的创新之路,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创造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

  (刘瑞峰 宋宝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奋斗是人生的标配

  • 扎根乡村 坚守教育岗位

  • 我了解的中秋节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后勤阵地上搭建育人舞台

    古铜色的轻工业装修风格,鸟笼式的个性化就餐环境,汇聚全国各地的各式美食……新学期开始,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的食堂爆红网络。“网红餐厅”是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打造全方位育人阵地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校在围绕师生需求、夯实服务保障的同时

  • 扎根中国大地深耕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直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习总书记2014年考察北京大学时曾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

名人坊

  • 瑰丽明天 恢宏世界

    赵丽宏是我的老朋友了。丽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认识他,还是我在苏州工作的时候。他偶尔到苏州参加一些笔会、讲演等活动,我当时担任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有机会结识这位心仪已久的作家。他的儒雅、谦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林青

    在贵州省贵阳市环城北路一处绿树成荫的地方,一块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长方形石碑立在其中,其背后的山岩下矗立着题写有“林青同志就义处”的一方石刻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因家境贫寒,早年在一家商号当学徒。1927年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