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匠心锤炼课程品质 智慧引领学校发展-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匠心锤炼课程品质 智慧引领学校发展

姚捷
2018-10-17 11:25:3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成立于2004年,由闵行区教育部门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创办。十多年来,学校在“通以求达、雅致归正”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秉承“理念前瞻、文化前驱、创新前沿、质量前列”的发展定位,为培养“健康、优雅、好学、敏行”的学生而努力,逐步成为区域内优质教育的展示窗口,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百姓口碑。

  近年来,为更好地实现上述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学校以内涵发展和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根据育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通雅文化中的“雅”字来命名课程;将“自然、开放、持续、多元”确立为课程理念,即“尊重自然,形式开放,学习持续,内容多元”;将课程目标衍化为“雅健、雅艺、雅学、雅行”四个指向。通过学校雅课程的实施,融特色课程于学生素质养成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健康、优雅、好学、敏行的雅正少年。

  以生为本、专家设计,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分析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现实与可能开设课程的条件、社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后,学校在调查现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将“小学生命科学”作为了第一轮课程改革的着力点。

  首先是课程定位。怎样做课程,做怎样的课程?学生们给了学校灵感——课程应以生为本。于是学校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确定除基础型课程之外的两类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了解学生想要什么,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支持开设校本课程,喜欢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的自主探索,对于身边的动物、植物、环境问题很感兴趣,希望通过课程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综合起来,学校把课程定位在“探究型课程”,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其次是创建团队。有了课程定位,谁来创建课程?学校将眼光瞄准了有着浓厚“血缘”关系的上海交通大学,借助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丰富的人力、人文资源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学校将“小学生命科学”作为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上海交大为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学学科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同时,在本校教师团队的构建中,为突破教师的职业瓶颈,学校提出打造“1+X”教师理念,让每位教师在执教“1”门主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执教“X”门其他课程,将课程打造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新突破口。最终通过全校招募,筛选出由两位自然教师、3位语文教师、4位数学教师、1位英语教师组成的本校教师团队。

  再其次是课程体系架构。在上海交大专家团队和本校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学校进行了课程框架的搭建,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形成了一套“小学生命科学”系列课程——“奇妙的动物世界”“多彩的植物世界”“微生物与环境”。其中,三年级课程以动物学为基本内容,围绕昆虫纲、鱼纲、两栖纲、鸟纲和哺乳纲动物来介绍;四年级课程以植物学为基本内容,围绕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来介绍;五年级的课程以微生物学和环境学为基本内容,围绕微生物生理、地球环境形成及演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来介绍,使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对相关知识有系统的认识。2013年,在第一轮校本课程付印成册之际,“小学生命科学”实验室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小学创新实验室”,这更是对学校课程的肯定。为此,带着对“课程内容是否适配‘创新实验室’要求”的反思,学校在新一轮课程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将原本每周一节的课程改为双周两节连上;将教学流程大体分为“问题—探究—设计—改善—评价”;将课程内容回归于生命的成长,以项目化的形式进行课程设计,鼓励学生用工程设计的流程来创造新事物,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3年的实施与再构,第二轮校本课程于2016年出版并收入“走进奇妙的科学实验世界系列”。

  在“放”字上做文章,创新变革教学方式

  从课程开发开始的每一轮教学实践,都成为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奠基石。如何突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束缚,让课程走出课堂、解决真实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在“放”字上做文章,将演绎课程的“延伸性”和“实验性”作为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定位和方向。

  首先是学习场所“放开”。“小学生命科学”的学习场所不再限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校园中的草坪、菜园、花木等都是学习的延伸之处,甚至连厨房、阳台、花园都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天地。其次是课程内容“放射”。将课程内容置于学生生活的世界,于小见大、由浅入深,将生活的一些所见所闻演化为“活教材”,在强调“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还原科学”的同时,拉近课程与生活的距离,消除因课程内容的“陌生感”“距离感”而可能产生的学习畏难情绪,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其次是探究时段“放宽”。“动手”是“起疑”的开始,“探究”是“释疑”的目的,这一过程需要充裕的时间加以保障。为此,学校将探究环节设定在整个单元知识学习近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里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能发现“惊奇”、形成问题、寻找答案。最后是探究活动“放权”。这里的“放权”不是一种简单的“放任”,而是以任课老师必要的指导为前提,由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发现及“解疑”的必要而自发组织开展的探究活动,其所有项目内容和形式均来自于学生,学生们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而是更具“话语权”的主宰者,其综合素养自然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上述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相对固定的课程模式,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课堂”“生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真实问题入手,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知识习得的同时培养了能力,也从一定程度上转换了师生双方的课堂角色,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听从”到“自主”的学习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空间,又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催生“我要学”和“我能做”的内心驱动和学习自信;另一方面,也促使着教师教学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转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教师—学校”全面提升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学校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小学生命科学”课程为主线的学校特色发展思路,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提升。

  首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们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探究机会,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中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积极展示,体味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人人参与的项目内容之外,在课后,还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小项目的探究,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科学素养。针对这些有强烈意愿的孩子,学校从2014年开始每年进行“交小小院士”的招募,从学生发现的真实问题入手,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小项目的研究,近几年,学校学生进行个人或合作课题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少年科学院课题评选活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赛复创智杯”青少年创意设计活动、上海市环境与科学小论文评选活动等科技类比赛中,获得重要奖近300项,稳居全市小学前列。

  其次,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是施展素质教育的试验田,也是青年教师进步的阶梯,在参与创新实验室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丰富的是教师的知识面,提升的是教师的专业广度和业务水平,带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近3年,课程项目组的教师多次执教区级公开课,在区级研究型课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撰写的方案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并发表,撰写的相关课题获上海市课题评选三等奖、闵行区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等。

  再其次,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实施“小学生命科学”课程,创建创新实验室,初步形成适合小学生的特色校本教材,学校将专业发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四者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一种教育智慧,也符合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生命科学”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更是一种学校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将特色辐射周边,利用上海市城市学校少年宫的契机,面向区内小学生多次开放课程,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吸引了来自闵行区内的几百名学生及家长的参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生命从哪里来?”为此,今年学校再次组队出发:一年级——生命的起源;二年级——奇妙的动物世界;三年级——多彩的植物世界;四年级——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五年级——身边的环境问题。新的教师团队已经成立,期待第三轮课程的面世,也期待学校的课程能越来越好!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姚捷)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亚洲九国学生走进马来西亚热带雨林

  • 青少年近视防控 专家:关键是学校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

  • 乡村阅读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尊师爱徒 传技学艺

    本报讯 (记者杨明清 通讯员宋洁 李茜)在山东烟台环球机床装备公司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师傅节”,自2008年设立以来环球机床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员工培养机制。公司参照《高技能人才考核管理办法》,起草了《最佳“师徒”标准》

  • 【喜迎工会十七大·建功新时代】打造“全天候”职工提素平台

    本报讯 (记者张锐)“你闯到哪关了?”“哈哈,我已经是大学生啦!”如今,在机械冶金建材产业广大职工中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致力于推动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高,5年来,机冶建材系统各级工会发挥熟悉行业发展、贴近产业工人的特点和优势,多措并举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努力建设新时代产业工人技能人才队伍。

教育论坛

  • 让师范教育强筋壮骨是时代所需

    ■聚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系列评论之三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要求,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教师是兴教之源,将师范教育做优做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师范院校无疑承担着重任。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小心指纹签到让管理僵化

    利用指纹机或脸谱扫描仪对教师进行上班签到、下班签退,并将考勤结果直接与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已成为不少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与考核的一种方法。假如某教师早早到校,因为处理班级事务,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签到,考勤结果只能是“迟到一次”。如果某教师在实验室为明天的实验课做准备

名人坊

  • 宋学锋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本报徐州10月16日讯(记者 焦新)今天,教育部人事司在中国矿业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宋学锋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宋学锋,男,1963年5月生,1983年4月入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 马俊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本报讯(记者 焦新)10月12日,教育部党组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马俊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男,1962年11月生,1986年12月入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