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致力国际化人才培养 助推中学多语种建设-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北京外国语大学:致力国际化人才培养 助推中学多语种建设

2018-10-18 16:42:10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国家外语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多年来不断探索、发展与进步,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始终将引领基础外语教育与人才培养视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独具特色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引领着一所又一所优秀基础教育学校走上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

  2017年年底,国家教育部门发出“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按照高中新课程方案,高中外语学科所涵盖的语种数量由原来的3个(英语、日语、俄语)增加到6个(新增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此次重大变革,不但给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外语与多元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多元文化理解与交流,促进核心素养落地,还将给基础外语教育多语种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10月15日至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本次论坛以“新时代·新标准·新路径”为主题,与会专家与一线教育管理者、教师一起,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中学多语种学科发展的新机遇,探讨和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实践。此次论坛还在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平台上,成立了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名誉理事长陈琳发来祝贺视频。

  与会者表示,本次论坛规格高、理念新、探讨实,必将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今天,在这里,我们不是单纯地在开一个会。我们是在谋划一项伟大的事业——为共同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理事长彭龙的发言掷地有声。

  在彭龙看来,一所好大学,应当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在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考虑更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当前,世界格局、国际秩序都在发生重要变化,中国正在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理应有更多的作为。北外的每一步发展,都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彭龙透露,当前,北外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引领中国的外语教育,致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对人类发展、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作出历史性贡献。截至目前,北外已开设98个语种,基本覆盖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地区的官方语言。

  参加大会并为开幕式致辞的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Gisela Conde Morencia从“政治行动”的高度盛赞中国支持多语种发展的意义,并充分肯定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其下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于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发展多语种的重要价值。德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合作文化处副处长Yildiz Miller介绍了目前德国大使馆积极开展的“PASCH”项目——即支持在中国的多个中学开设德语课程以加大德语普及程度。

  聚焦人才培养的北外表达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这句话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章程》第一章第七条,是北外通过大学章程进行的更为权威的表述。”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北外副校长贾文键如是说。

  众所周知,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于1941年,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更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学校之一,也是公认的“外交官的摇篮”。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莉文在此次论坛上透露,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外的语言学学科在51—100名之内,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在201—250名之内。在国内大学进入全球前100名学科数量的排名统计中,北外有两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名。

  李莉文介绍,在非外语专业的建设层面,北外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内更强英语背景的经济、管理、外交、法律、中文、新闻、计算机专门人才。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北外外语特色,同时掌握非外语专业的核心知识。当前北外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思路清晰、优势突出,在吸引优秀本科生报考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李莉文介绍,北外本科阶段外语人才培养有两种重要模式。第一种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种是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北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将国际化人才培养贯穿其中。一是走出去,又分“7+1”境外留学,7个学期在北外,1个学期在国外,与“3+1”境外留学,3年在北外,1年在国外。二是请进来,即设在北外本校的暑假国际小学期,把国外专家请进来,还对北京的高校学生开放。“目前,相关举措已经实行3年,非常成功。”李莉文说。

  李莉文重点强调了北外在本科层面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2010年开始在外语专业本科阶段实施的“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在充分发挥北外一流本科生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国家战略发展急需的外语拔尖人才,同时以外语拔尖人才的培养来推动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山峰带动高原,全面提升北外本科生培养质量。第二类是“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培养”。该计划面对非外语专业本科生开展,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和使用第二外语,初步涉猎第三外语,人文素养深厚,通晓国际规则,使他们成为能够在国际交往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第三类是“复语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以成立于2017年4月9日的“北外学院”为依托,加强通识教育,注重为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本学期,北外刚刚招收两个实验班——英法双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实验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是北外本科生光明的前景。“北外本科生的就业特点是‘三高一强一广’,一次性就业率很高,专业对口度很高,就业层次高,就业竞争力强,领域分布广,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6%左右。”李莉文自豪地说。

  针对与会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关心的北外本科招考方式变革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薛维华透露,从业已公布的2013年到2018年高校生源质量评估来看,北外的文科排名为第12名,理科排名为第20名,在全国外语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从2016年起,北外在本科招生中首次使用了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作为“幸福的烦恼”,目前综合评价招生方式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据了解,今年经过综合评估,又有6所学校成为北外优质生源基地校,北外优质生源基地校总数达到120所;在去年的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成立,今年又有15所学校正式成为会员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会员单位总数达到135所。

  薛维华高度肯定优质生源基地校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联盟校对北外本科招生工作的巨大支撑作用,希望各基地校与联盟校能更多地关注北外在学科发展上的新变化,知悉北外广泛的招生类型,并把相关信息传递到学生中去,从而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北外。

  “北外很小,但四处精彩;北外很大,通向世界!”薛维华说。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提示关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外语教育工作者,结合新形势审视教育新任务。“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起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艰巨责任;二要深刻理解新课标、新教材,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三要保持发扬外语特色教育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开拓者。”

  “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民盟教育委员会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一代新人”的重要理念。在他看来,当前我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为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不但需要苦练内功,还需要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如果我们教今天学生的方法和教过去学生的方法一样,那我们就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话与与会者共勉。李希贵以当前十一学校正在进行的“学习蓝图”开发为例,介绍了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当学生的自主性达到更高点,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力才会产生,核心素养才会落地。”他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举措,指向的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而培养国际化人才,同样剑指未来。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宝成看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多个等级水平的语言能力的描述框架,为教学、学习、评价、测试等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通用的参照体系,是连接考试、学习和测评之间的桥梁。通过分析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关系,韩宝成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三大关键能力,即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提醒与会者注意,当前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人员比例,大大低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本身,而国际组织人才是国际化人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解析国际组织录用标准及评价维度,李永辉分析了成为国际组织成员的3大核心价值、8个核心能力以及6项管理能力,即所谓386,希望借此提示基础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把握国际化人才的育人目标与原则。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党委书记杜慧分享了1912年的长郡中学校歌,歌词满怀“中华兴复,共道湘人多造就……看长沙子弟精神运五洲”的豪情。在她看来,长郡中学作为开放程度不高的内陆省份的一所普通高中,既非外国语学校,又没有国际部,但学校自创办以来就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国际化基因,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也有许多独特的思考与做法。“我们就是靠着湖湘文化的智慧与精神,通过促个性发展,育创新精神来培养提高学生交际、交流、交互的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从学校发展战略的角度,介绍了该校以“外语办学特色突出”为核心竞争力,开设多种外语课程,创新双语、复语课程体系,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关注国际素养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等重要举措。学校从课程创新、与全球教育相融合的课堂设计、教师调整等方面入手,对原有的教育体系做了相应的国际化改造,设计了包括高中国际项目、复语外语课程、初中国际英语同步课程以及小学英语实验课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变革。

  济南外国语学校校长苏旭勇从学校定位、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四大角度出发,阐述了一个拥有15个成员校的大教育集团在国际视野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思路和举措。在苏旭勇看来,学校除了“开窗户,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可以“搭台”——让学生唱主角,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培土”——基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苏州外国语学校总校长董彬认为,近年来,苏外之所以实现了由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转变,由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现代教育向未来教育转变,靠的就是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并由此构建了苏外国际化人才的金字塔培养模式。金字塔的底层,即第一层,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第二层,让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语言,能够精通各个领域,成为复合型人才。第三层,强调视野、境界和格局,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见多识广,形成宽宽的视野、高高的境界、大大的格局。第四层,培养学生的国际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徐继彬看来,国际化人才培养要具备三点要素:一是要有中国灵魂,二是要精通多国语言,三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文化是人的血脉、人的灵魂、人的性情、人的精神,我们培养的国际化人才一定要有一颗坚定的中国心。”徐继彬说。

  在西北师大附中副校长荆孝民看来,跨文化教育的根本在于知己知彼,即在树立自身正确的三观的同时,还要能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符合别人语言逻辑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想法。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吴霞则认为,国际化教育应该使学生具备责任和担当意识,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做人中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去抒写人生。

  中学多语种发展的新机遇

  “让学生学习外语,不是让他们变成外国人。这个世界上不缺少外国人,缺少的是能讲好中国故事、理解外国文化、沟通中外、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共事的中国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视为共同的关切。培养这样的人,是外语学科育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关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总框架与多语人才培养路径”的主旨报告中,高中英语课标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提醒与会者注意,在多语种发展的背景下,外语课程更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关于中学多语种学科建设与发展,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徐一平,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刘娟,中学德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钱敏汝,普通高中法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主持工作)、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文新,普通高中西班牙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建,分别就各自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或研制背景与过程进行了阐述。

  “普通高中法语课程是义务阶段外语教育的延伸,是高中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习该课程,将为学生以后的大学学业、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便为他们在将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还有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奠定基础。”王文新说。

  “高中新课标的发布,给西班牙语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教育顾问郝邵文表示,西班牙是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回应更为积极和密切的欧洲发达国家之一。中国跟西班牙的关系发展,包括跟拉丁美洲关系发展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语言人才,今后西班牙语人才将会越来越紧俏。目前,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已与中国的西安外国语学校、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北外附校、济南外国语学校等4所学校开展了双语合作项目,在每个学校都派出了一名西班牙语外教。郝邵文非常看好目前国内的西班牙语基础阶段教学,希望为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国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咨询和培训机会。

  与会的多名法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也对让更多的中国学生深入了解法语和法国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他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构建各种交流渠道,与中国学校、中国学生增进更多的交流机会。

  作为一所常年进行多语种教学的老牌外国语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有着开设多语种学科的丰富经验。“多语种是外国语学校的命脉。”据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连凯介绍,学校重视多语种教学,关键体现在师资保障上。同时,学校还致力为多语种学生提供各种交流机会。

  作为一所公办初中,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在开设多语种课程上特色十分鲜明。据该校副校长陈旎旎介绍,目前学校开设英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全校1500多名学生中,有将近800名选择了以日语为第一外语学习,以英语或其他语种作为第二外语或第三外语,甚至第四外语。除上述语言外,学校还开设了俄语、泰语、意大利语和韩语,作为学生第一外语之外的语言进行学习。其中,泰语和韩语的项目作为第二外语的拓展课,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厦门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孙巧平也介绍了该校在开设多语种课程上的5条重要经验,即小班化、六年制、复语型、多出口、专业性。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王桢则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介绍了该校与外国语大学密切合作、培养多语教师的经验。

  “推进多语言教育,推进多元文化分享,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所有学校共同的使命,也是外研社的职责所在。”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之一,外研社长期服务于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多语种学科建设,外研社党总支书记王芳表示,如今,外研社每年出版图书万余种,涉及80多种语言,与32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起出版合作关系。外研社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领导下,以服务国家、为国育人为使命,谱写中学多语言教育的新篇章,促进中学多语言教育的新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湖南支教老师进边远贫困地区支教

  • 感受科技魅力

  • 亚洲九国学生走进马来西亚热带雨林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乡村医生培训助力健康扶贫

    本报讯(记者杨召奎)“这一项目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不但提升了乡村医生自身的技能,也提高了他们服务百姓的能力据中恒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执行组组长吴宝康介绍,目前他们已在甘肃永靖县、新疆皮山县、青海玉树州等22个区县举办了乡村医生培训活动

  • 江苏适龄运动员读大学占比全国领先的背后 当职业运动员,请先过“文化关”

    徐州女孩高子怡,从小喜爱网球,已参加业余训练多年。今年仅13岁的她,因运动天赋出众,被江苏省网球队看中入队文化考试“全覆盖”竞技体育有近30个大项、300多个小项,但各项目成才规律不同,参与者年龄不一。过去,我国不少运动员重视专项技能训练

教育论坛

  • 诗意语文的诗脉文心

    诗意语文是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视觉中国 供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诗意语文工作室主持人 董一菲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教师、市教学能手、省研修优秀学员 王泽宾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教学副校长 王青生

  • 大学语文应培育人文精神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和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比,大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应该弱化,因为大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名人坊

  • 夏青峰:攀越不止

    在我的成长中,北京中学的夏青峰校长对我影响深远,是我心中的一座青峰。虽然我现在和青峰校长天各一方,只能偶尔交流,或是在讲学活动中短暂相逢,但总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与发自内心的挂念和祝福。我与青峰校长有着特殊的“缘分”:都研究小学数学教育;都是从安徽庐江偏僻的农村走出去的;姓氏都一样,有着割不断的家族情缘。

  • “疯”校长包金花快乐育人

    包金花,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初次见面,远远地就看到了人群中她格外灿烂的笑容,采访中每一次对话1998年毕业的包金花,先后在教学点、苏木学校、城里学校任教,当过5年副校长。2015年9月,就任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