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精准扶贫二十大典型项目扫描-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省属高校精准扶贫二十大典型项目扫描

2018-10-19 09:35:36

  首都师范大学:依托京疆学院培养新疆少数民族教师

  作为全国第一批承担该项援疆任务的高校之一,首都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内地高校培训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新机制和新模式。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由京疆学院承担培养新疆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全科医生及广播文化专业人才共826人,占北京市总任务的55%以上。自2015年9月至今,京疆学院又承担了教育部第三期国家支持新疆汉语教师培训项目的“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3年来共培养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少数民族骨干教师共计301人。

  2012年5月成立的京疆学院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以培养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为目标而独立建制的学院。经过六年的工作,京疆学院已经累计培养了超过1100名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人才,为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近几年实地调研发现,京疆学院培养的新疆学员上岗率达到100%,用人单位满意率为100%。根据和田墨玉县教育局反馈,在2013年和2014年,我校培养的学员占该县当年新增教师比例约为50%,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师资匮乏的困难局面。

  湖南农业大学:发挥农业院校优势打破古丈茶发展瓶颈

  长期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利用农业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长期的科技扶贫实践中,形成了科技扶智、产业扶贫的特色扶贫模式,扶贫足迹遍及全省。

  古丈茶产业发展有近20年的历史,古丈毛尖被誉为“中国针形茶”的代表。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全国茶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和古丈茶叶规模的提升,古丈茶产业面临销售压力日益递增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双重压力,品牌提升和市场推广成为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扶贫项目组经过充分调研和产业诊断,启动了基于整合茶叶和电子商务两大产业协同创新的“互联网+品牌”产业扶贫计划,修订了《古丈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古丈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进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两年来,古丈茶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得了“中国有机茶之乡”等13块金字招牌;茶叶产值由2015年的4.0亿上升到2017年的7.8亿,产值接近翻番;茶叶平均每亩综合产值由2927元提升到5200元,增长了78%。

  河北工程大学:创“生态保护+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

  河北工程大学精准扶贫驻平山县营里乡石榴沟村工作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16年构建生态保护扶贫“一体两翼”,申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筹建石榴种植产业园、石榴博览观光园;2017年实施旅游扶贫“三步走”战略,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引入旅游企业带动农家乐,建设石榴产业园、博览园、文化馆。创新构建“生态保护+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6500亩,获补贴款9.585万元。实施特色产业扶贫,2017年建成石榴种植产业园(50亩、3000棵),预期收益100万元/年;石榴博览观光园果品收益10万元/年。实施特色旅游扶贫,引进平山县雍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收入2.25万元/年;打造旅游度假中心,预期附加收益12万元/年;建成石榴博览园、石榴文化馆,打造全域旅游特色乡村,带动农家院发展、农特产销售,预期收益11万元/年。

  扶贫产业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精准脱贫攻坚战打赢了,顺利通过了县、市、省、国家级脱贫验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开展“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产业扶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玉鹅种养”模式推广团队通过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寒区低成本生态鹅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实施,开展了优质商品肉鹅在玉米地中的放养技术研究,即“玉鹅种养”模式配套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自2011年开始,团队利用以东北良种培育的优质商品鹅狮白鹅,在大庆市大同区北方种鹅场周边的几十亩玉米地进行了“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探索,形成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至2017年,通过“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带动大庆市林甸县四季青镇新民村农户养殖狮白鹅共3万只,雏鹅成活率达99.8%。同年建立了四季青镇新民村狮白鹅养殖示范基地。

  “玉鹅种养”生态模式配套技术形成后,在黑龙江省垦区已经建立了6个养殖模式示范点,并通过该模式产业扶贫;同时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5个农场,虎林市、肇东市等30多个地区进行了推广。

  四川农业大学: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服务地方农业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举全校之力投身于四川省科技扶贫工作中,通过农发院有效整合了学校科技、人才资源,实现了集团军式的科技扶贫。在此基础上探索凝练出的“雅安模式”及其推广应用,推动了四川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贫困地区的持续脱贫。

  “雅安模式”包含美国等国家实行的“大学农技推广模式”的主体内容,并与中国以行政体系为主的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互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县级农技服务中心和分布式服务站的建设,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促进成果、专家、学生等科技要素在平台上聚合,辅以专家科技挂职等行政手段,实现农业行政指挥权与技术指挥权的高度统一,服务于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雅安模式”制定了5大产业技术日历,发布技术信息60余期(次),建立专家大院16个,申请相关领域国家发明专利27项,其他专利50余项,审定通过新品种21个,转化科技成果8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80个,研发茶叶等新产品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0个;共培训各类农技人员1.5万人次;核心示范区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新增经济效益9.5亿元。

  山东师范大学:支教送教定点帮扶补齐教育短板

  东明县地处山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学优质教师资源极为匮乏。山东师范大学先后两次培训东明县小井镇中小学骨干教师72人。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创新、教育课题方案设计与分析等进行专题讲授和辅导。

  2015年,针对菏泽、临沂、泰安等地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短缺情况,学校组建实习支教团,2000多名师生驻地顶岗,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支教活动,解决了当地教育的燃眉之急。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昭苏捐建图书室,设立“爱在天山”特困生奖学金;在重庆荣昌,支教团面向留守儿童群体,开展专项辅导、扶贫帮困、心理引导和主题团日活动,累计帮扶学生千余人。2009年起,支教团连续九年开展“棠城筑梦”爱心助学活动,累计募集爱心善款40余万元,资助数百名困难中小学生;通过与公益基金会、爱心慈善企业合作和面向社会募集等方式,为3所乡村小学更换了238套总价值3万余元的全新实木桌椅。

  甘肃农业大学:立足贫困地区资源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

  甘肃农业大学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实施产业扶贫,尤其是中药材产业扶贫,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甘肃农业大学在学术水平、实践应用能力、技术开发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实力雄厚,能够为中药材产业扶贫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2014年开始,学校在西和、岷县、宕昌、漳县和民乐等贫困县开展中药材种植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为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每年都要在“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划拨出一定项目经费用于支持发展中草药产业。2017年项目经费60万元,2018年项目经费增加到160万元。扶持力度的加大,使得学校能够组织更多的中药材种植专家深入精准扶贫第一线,开展产业脱贫工作。接下来,学校将以贫困村为单位,着力开展中草药初加工技术培训,增加药材附加值和贫困户收入。

  福建农林大学:依托专业技术助推古田菌业腾飞

  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古田县经济基础薄弱,食用菌生产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福建农林大学从古田县地方产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校地协作,突出精准发力,不断提高扶贫助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加强品种引进改良、提升质量保障。福建农林大学利用菌业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实现对县域内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全覆盖,为提升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二是扶持专业合作社,引领发展现代菌业。建立“教授专家+企业技术员+学生”生产技术攻关小组,围绕真姬菇高产、优质为目标开展科学攻关。既科学合理,又能锻炼出真姬菇产业技术科研人员。三是改良银耳传统栽培技术。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院的胡开辉院长,带领专家团队深入当地银耳生产农户,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银耳高产栽培的培养基、技术工艺等开展攻关。

  郑州大学:“专家教授故乡行”铺就健康扶贫温暖路

  郑州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医学学科优势,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领军龙头,近年来持续开展“专家教授故乡行”扶贫项目,进一步促进新医改分级诊疗,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主动作为,在医疗扶贫事业中率先行动。

  “专家教授故乡行”扶贫项目,着眼于解决贫困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以“医疗扶贫”“健康扶贫”为着力点,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为打造“健康中原”作出积极努力。活动以县域籍贯为基点、以家乡情感为纽带、以故乡行活动为载体,通过名誉挂职、学科对接、巡回诊疗等形式,深化落实学科培育、人才培养、医联互通、科研助力、远程协同等多项措施,搭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稳定合作关系,切实促进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

  内蒙古农业大学:立足牧区工作实际做草原上扶贫“轻骑兵”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工作队被派往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公合成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公合成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庄,主要以向日葵、马铃薯种植为主,兼有少量的养殖业。现在贫困户从2015年的162户减少到45户,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375人减少到73人。

  为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充分利用农业大学人才、技术优势,面对近年来整个四子王旗种植向日葵出现大面积列当病的情况,组织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先后进行了三次科技讲座,有600余人次参加培训,并推广了两个不同型号的品种,试验效果很好,抗列当率在97%以上。了解到村里百姓看病难、有许多贫困户是由于因病致贫之后,从2014年至今一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免费义诊“送医送药”活动,深受百姓欢迎,相关媒体也都进行过报道。每次的义诊人数都在200名以上,每次都发放近4000多元的日常药品,共给村民节约了医药体检等费用十多万元。

  安徽农业大学:“土教授”“田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金寨县大畈村是安徽农大的对口帮扶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580米,是典型的高寒贫困村。安徽农大专家的到来,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安徽农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让一项项技术变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让一项项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致富的“造血干细胞”。

  改良品种、改进技术……从生产、管理到加工、销售,安徽农大丁克坚团队为高山有机稻产业提供了全产业链服务。这剂“良方”,让田地里长出了“黄金”,让产业起死回生。如今,安徽农大在全省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扶持了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茶叶、经果林、毛竹、畜禽、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岳西茭白、砀山酥梨、亳州药材、皖西白鹅、霍山毛竹、宁国山核桃、舒城油茶等一大批品牌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学校端出的一盘盘“产业大餐”,成了农业生产的“香饽饽”,迅速转化为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力。

  天津师范大学:探索“三位一体”结对帮扶困难村新模式

  天津师范大学自2013年8月连续4年,结对帮扶蓟州区出头岭镇东官屯村、朱官屯村和裴各庄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党委统领作用,挖掘人才优势、教育优势和文化优势,精准对接困难村发展需求,确定人才、教育、文化“三位一体”精准帮扶模式。

  学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4.34万元,通过立项帮助困难村获得市财政“一村一策”600万元项目资金以及争取区财政“美丽村庄”专项建设资金等方式,增强困难村党组织凝聚力,统筹发展困难村主导产业,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村庄治理,增强困难村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强化第二课堂建设和师资培训,助推教育精准帮扶。截至2017年底,学校帮扶的3个困难村的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达到全市农村收入平均水平,圆满完成帮扶工作各项要求,受到帮扶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取得良好成效。

  山西农业大学:利用教育培训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山西农业大学积极助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学校利用教育培训在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中主动发力。以对口帮扶的临县为例:鼓励和引导临县籍考生报考农业院校,对考入我校的临县籍的贫困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累计资助金额共计12.89万元。针对地方教师和农民群体,重点以农民继续教育培训和校县合作教育扶贫行动为主要抓手,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近年来,在长治、晋城等7个地级市的15个县(市)开展讲座报告,分14个专题,培训2万余人次,为贫困县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学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很多技术难题。近年来,学校共派出200余名科技人员、5000多名研究生及本科生到贫困县区开展技术指导,累计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193项,示范面积达12.5万亩。2017年学校与吕梁市签订校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个学院分别与石楼、临县等6个国定贫困县进行对接,由6名首席专家,组建6支服务团队进驻各县,形成了“学院—市县—专家—团队”对接帮扶模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养蜂、红枣、核桃、杂粮等特色产业。

  云南农业大学:厚植科技资源助力产业扶贫

  云南农业大学以西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基础,以拉祜族和佤族“直过”民族为研究重点,以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的澜沧县为中心,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农村劳动力丰富优势,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发挥热带气候特点,突出生态环境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高原特色绿色食品(药品)产业体系,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整体脱贫致富。

  大力发展林下原生态有机中药材产业。将多年研发的三七、重楼、黄精等大宗名贵中药材品种林下有机种植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冬季特色农业产业。将多年研发的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把冬闲田变成脱贫致富的效益田。发展热带早熟水果产业,利用冬暖春早的气象条件,打时间差,发展葡萄、柑橘、柠檬等早熟水果。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利用山地多、降雨量大气温高的自然条件,退耕种草种饲料,发展养牛、养猪产业。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力求扶贫工作实用性和延续性相统一

  自2010年以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有7批工作队员100多名教师连续8年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工作队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推进扶贫脱贫开发任务,切实加强和推进了各项强基惠民工作,得到了当地村民百姓和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驻村工作队通过访村入户对学院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并结合各驻村点实际,探索出了思想扶贫、教育扶贫、模式扶贫三个工作原则,建立了“政府+社会+企业+高校”的四维扶贫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争取各类资源。

  工作队先后为拉木堆村带来了助梦暖冬、助梦新年、助梦医药、助梦农机、助梦家电等公益项目,为村民们解决了冬衣、保温杯、护手霜、学习用品等物资。还发起了助梦六一、圆梦行动、圆梦大学、珠峰下的阳光浴室、游学行动和增收致富等项目,希望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和“讲文明爱生活”等方面留得下一批长期的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和突破点,力求扶贫脱贫工作做到实用性和延续性的统一。

  长春师范大学:“五维一体”精准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是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对长春师范大学而言,脱贫攻坚不是附加任务,而是历史交给长师人的光荣使命。

  长岭县三十号乡五撮村为该校脱贫包保贫困村。对此,长春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学校扶贫工作进行详细论证,确立了“五维一体”精准扶贫特色项目(即:基于产业、教育、科技、文化、党建五个维度打造一个精准扶贫协同项目综合体),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倾力帮助五撮村村委会完善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还助力该村文化教育扶贫逐步启动,文化惠民效能逐步升温。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科研和人才智力优势,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技能、提升本领。积极把学校的技术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做好五撮村农产品等网络宣传与销售,搭建电商平台,促进农民劳务增收。同时,引入“熊蜂授粉”技术和“软枣泥猴桃”栽植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帮助引进、打造、推广脱贫致富项目,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吉林农业大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自2015年12月以来,吉林农业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实现全省脱贫目标,充分发挥地方农业高校自身科教优势,动员全校师生员工投身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构建起“支部+项目+专家+合作组织+农户”多方联动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形成了玉木耳栽培和白鹅养殖为主的“双白”特色产业,努力提升帮扶对象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内生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可持续、有特色的农业高校精准扶贫发展之路,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咨政服务、人才培训、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帮扶,取得了成效,学校“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办学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两年多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好田村通过帮扶脱贫的贫困户数达到123户,贫困人口211人,实现了贫困村摘帽;帮助建设改造住房26户;新建围墙2890延长米;厕所改造项目覆盖50户;打井91眼;新建410平方米村部、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76公里的水泥路、14公里的沙石路;完成481户的自来水入户工程。好田村从村民精神思想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南石油大学:“借猪还猪,借鸡还鸡”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根据精准扶贫对象——四川省金阳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土壤水质及贫困现状等实际情况,西南石油大学研究作出了“新寨子村种植农作物收益低,发展养殖业有优势”的初步判断,经与县、乡、村多次对接,决定把培育和壮大养殖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以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助推贫困户持续增收。在选择养殖种类上,学校根据新寨子村多为高山和二半山、野猪数量较多以及彝族同胞养殖家畜不喜圈养擅放养等特点,最终确定了以“借猪还猪,借鸡还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养殖帮扶措施。

  学校出资购买猪和鸡,借给每个贫困户1头能繁小母猪、20只小母鸡进行养殖,邀请养殖专家对群众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确保养殖成效。学校与新寨子村及贫困户签订借养三方协议,待租借期满后贫困户将等价小猪和小鸡还给村上,作为村集体经济所有,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猪和鸡自然死亡,贫困户不作赔偿。

  该项举措实施两年以来,较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较好地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

  石河子大学:探索扶贫南疆基础教育特色路

  2006年,为推动南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启动师范学院高年级学生到基层实习支教计划。自2008年向南疆派出实习支教学生以来,连续11年共计派出2922名师范生、48名带队老师赴南疆地区实习支教。2018年,为进一步加大对南疆基础教育的扶贫力度,学院共派出5个专业189名学生赴南疆地区实习支教。学院在以往实习支教基础上扩大范围增加支教地点,派往第十四师和田农场学校4个教学点50名实习支教学生和一名指导教师,深度投入南疆基础教育扶贫推广工作。

  顶岗实习支教项目极大地减轻了南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解决了南疆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以皮山农场为例,2018年,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师资占到中、小学师资总量的60%。通过持续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农牧团场)基层学校“双语”教师短缺的矛盾,促进了基层学校(教学点)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对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加快薄弱学校发展步伐、促进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广西师范学院: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陪伴者

  2015年11月,广西师范学院牵头在广西南部7个地级市33个非城区县遴选了67所乡村项目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11个学科的乡村教师,整合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与市县(区)教育局合作,实施陪伴式乡村教师精准扶贫式混合培训。

  学校依托高校技术支持,发挥中心城市优质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具有广西地方特色,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区域的新型培训资源,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为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搭建持续的、互动的、有效的专业发展支持性平台,构建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同步均衡发展。同时将优质资源引入教师职前教育,缩短新教师岗位适应期,促进师范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进程。

  调研显示,“陪伴式”教学模式项目实践有效促进了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2018年4月,305位实验教师参与了网络问卷调查,91.48%的乡村教师认为项目实施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其次是教研能力54.43%、班级管理能力46.89%、信息技术能力40.98%,有38.69%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普通话表达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湖南支教老师进边远贫困地区支教

  • 感受科技魅力

  • 亚洲九国学生走进马来西亚热带雨林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

    10月18日,在中国工会十七大召开前,全国总工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5位工会干部与媒体见面。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10月18日,5位工会干部走进全国总工会大楼,与媒体见面,讲述当好职工群众“娘家人”、贴心人的履职故事。这是中国工会十七大召开前,全总召开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 强化“两个引领” 突出“两个服务” 新时代彰显工会新作为

    “十九大知多少”知识竞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展现出了全区广大职工热爱学习、勇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高新区“员工创新联盟”为职工搭建了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职工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学习和宣讲十九大精神

教育论坛

  • 大学生七闯火海勇救被困老人

    本报讯(记者 周洪松)10月16日清早,河北省涿州市一居民楼六楼突发火情,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发现后马上组织救援,两名大学生七闯火海奋勇救出被困的老大爷。这天,如往常一样,保定幼专的学生们走进教室,开始上早自习。

  • 一名被发展为业务员大学生的自述

    我挺独立的,不怕吃苦,靠着自己打工兼职,自从上大学后就没找父母要一分钱。第一次听学姐讲自己逆袭的经历我看中的是他们承诺的名企实习和兼职机会,以及无限广阔的发展平台。我攒了4900元学费打算报个名,却被他们一直劝说去办7200元的VIP课程。

名人坊

  • 夏青峰:攀越不止

    在我的成长中,北京中学的夏青峰校长对我影响深远,是我心中的一座青峰。虽然我现在和青峰校长天各一方,只能偶尔交流,或是在讲学活动中短暂相逢,但总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与发自内心的挂念和祝福。我与青峰校长有着特殊的“缘分”:都研究小学数学教育;都是从安徽庐江偏僻的农村走出去的;姓氏都一样,有着割不断的家族情缘。

  • “疯”校长包金花快乐育人

    包金花,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初次见面,远远地就看到了人群中她格外灿烂的笑容,采访中每一次对话1998年毕业的包金花,先后在教学点、苏木学校、城里学校任教,当过5年副校长。2015年9月,就任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