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劳动教育成“星光大道”-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64年设劳动课教育不断线 引导学生艰苦奋斗报家国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劳动教育成“星光大道”

2018-11-26 14:53:57

  清晨,朝阳照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一教学楼前的一尊铜像上,他身穿皮袄,目光刚毅,巍然挺立,他就是铁人王进喜。一个铁人前面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借力劳动教育,教导千百个铁人学生跟上来。

  建校64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劳动教育从不断线,历久弥新。该校撑一支劳动教育的“长篙”,在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长河中“漫溯”,寻找立德树人的一船“星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以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将劳动课纳入学生学分指标体系(占1学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产教融合有机结合,磨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受益于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一直是职场上的“香饽饽”。“名校生素质、技校生心态”,是茂名石化等知名国企对该校毕业生的共同评价。

  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看来,这既是该校传承“西迁”办学精神,积极践行“艰苦奋斗、求实献身”的办学传统,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得意之作”,更是该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擦亮劳动育人底色,激发学生内在劳动潜力,“添柴加火”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奋进之笔”。

   “组合拳”破题课程、师资“痛点”

  色香味俱全的糖醋排骨、可爱的熊猫水果盘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刘清燕凭巧手和创意,夺得学校厨艺大赛三等奖,“厨艺大赛引导我们创造性劳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使命。近年来,该校实施“双体系融合渗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该校还着力构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教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部分学生上劳动课前都不以为然,觉得没必要。”该校后勤服务与管理处校园管理中心主任黎广池发现,劳动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下不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行渐远。

  “人的成长成才不完全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干出来的。我校直面劳动教育虚化、弱化等‘痛点’,系统设计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助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张清华看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广东茂名这一中国南方较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同时作为华南地区仅有的一所石油化工特色本科高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发挥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和综合育人的核心价值,顺天时、应地利、合人和。

  “创造性、接地气的劳动课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我校一直在着力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升级版’,跳出粗放、枯燥、单调的体力活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华介绍说,该校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形式,寓教于乐,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精心设计,为学生呈上劳动教育“课程大餐”。在劳动创新周劳动课中,学生不仅在清洁工、绿化工等专业人员带领下,通过清洁校园、修剪花草等劳动形式习得参与社会的基础技能,而且在各专业实践老师指导下“真刀真枪”进行创造性劳动,练就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劳动课程不但有主干劳动内容“营养主食”,还有宿美大赛、厨艺大赛等“多元辅食”。在厨艺大赛活动课程上,该校饮食管理中心师傅谭上要从选材等方面,教授学生烹饪技巧。

  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开渠道,打造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该校从教师、干部、后勤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等人群中,选聘专兼职教师,按照专业背景、技术专长和项目需要,安排至劳动课教育项目中。

  如今,该校劳动课教育有趣有料,教师各显其能,让学生的劳动作品精彩频出。

   “西迁”精神“雨露”浇灌“德育之花”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繁荣富强奉献青春年华!”上世纪80年代,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08个毕业生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新疆等地“支边”。

  “108个‘好汉’继承和发扬了我校的‘西迁’精神,用劳动在边疆地区续写我校奉献祖国的荣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78岁老领导、老教授袁富善翻开《讲广油那过去的故事》,讲述该校“西迁”故事。

  1965年,为给“南方油城”——茂名崛起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前身广东石油学校师生胸怀大局,自觉服从国家需要,义无反顾,从繁华都市广州昂首西行,日夜兼程至相对偏远落后的茂名,“迁人、迁物、迁思想”。

  全校师生还开启了一场伟大的教育拓荒。他们齐心协力,克服人力、资金、资源等困难,艰苦奋斗,用一砖一瓦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建起了新校园。数十年的筚路蓝缕、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为茂名贡献了一所“家门口的好大学”,成为华南地区石化人才摇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人献身报国、赤诚为民,铸造了办学史上“西迁茂名”的伟大丰碑,培育了该校“听党召唤,以国为先;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以油为荣,创业奉献”的“西迁”精神。从此“西迁”精神作为优良文化传统,以劳动教育形式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根开花。

  “一代代广油人用青春和梦想铸就的‘西迁精神’,闪耀着深厚的爱国之情与强烈的报国之志。我们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亲身体悟‘西迁’精神,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初心。”张清华介绍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江佳园在劳动周与清洁工同劳动后,真切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可亲可爱可敬。

  “德育是体验出来的,不是说教式的,我校劳动教育重‘劳’更重‘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校长周如金介绍说,该校通过让学生参与清洁、美化校园等劳动活动,在体味艰辛、挥洒汗水中磨炼学生,激励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脚踏实地、勤勉刻苦、攻坚克难,实现个人梦想,奉献伟大祖国。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优秀校友岳国军在事业低谷时,靠啃面包熬过艰难时光,“学校的劳动教育劳我筋骨、苦我心志,帮我战胜眼前困难”。

  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还引来社会资源“活水”,开拓德育工作“清渠”。该校通过邀请中石化技术能手、全国劳模进校园,逐步健全信念引领机制、故事分享机制、日常示范机制等,引导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如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理念,入脑入心,更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

   学生在产教融合中“炼铁成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校友刘全稳用贡献和荣誉,诠释了劳动成就梦想。1984年,他从广东石油学校(该校前身)毕业。作为中专生,他在此后短短十来年“逆袭”,不但因力主钻探深井,参与发现了呼图壁气田;还给石油勘探数据管理提供新思路,获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进步二等奖。

  “在母校所受的劳动教育,是我取得一些成绩的重要推动力。”刘全稳现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他带学生到广西百色油田等地开展专业实践,“让学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劳动教育是知识与实践的重要纽带,更应该引导学生在产教融合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张清华把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视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劳动教育的落脚点。该校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在校内外积极打造专业动手能力提升的“造梦空间”。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了解职业、认知职业、培养职业意识,踏上了人生的“星光大道”。

  莫小聪不但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还是电信学院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实验室的学生管理员,他在维护实验设备等过程中,管理能力、专业技能水平“水涨船高”。

  “西迁”茂名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曾实行半工半读。该校学生到茂名石化公司实习,同工人一起倒班,学习设备操作等技能。数月实习劳动后,学生独立操作,安全生产。

  “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和服务社会,我校积极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协同,劳动育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刘美说,该校引导各专业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入的专业实践,探索工学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让学生在专业劳动中学技能、长见识、强素养。

  更多学生历经劳动教育“烈火”的淬炼,脱颖而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04年毕业生林琪从车间一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自身不懈努力和超常付出,“蝶变”为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的副经理,荣获“中国石化劳模”等诸多荣誉。

  澎湃的奉献激情和昂扬的报国之志孕育了“西迁”精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劳动教育在其中生根开花。劳动教育助力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筑牢了立德树人基石,莘莘学子用劳动书写光荣与梦想。他们如同喷薄而出的劳动教育“星火”,正照亮着学校的现在与未来。

  (黎齐英 刘国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非遗入校园

  • 谁的学校,谁的孩子

  • 探寻素质教育的真谛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师与徒

    安徽淮北矿业袁店一矿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工匠培养计划”,在各班组开展师带徒、垂直培训、寻找能工巧匠等特色活动,努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精的职工队伍。图为11月3日,该矿机电技师杨富强手把手地给徒弟传授提升机钢丝绳的检修技巧。张盼盼 摄

  • 湖北工会送文化到工地

    中工网讯(记者张翀 通讯员谢文哲 张建旺)11月23日,一场由一线职工自编自导的节目演出,献给了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建设者。项目部劳动竞赛涌现出来的先进生产者坐在观众席前排,观赏礼赞劳模礼赞工匠礼赞劳动的精彩演出。当中铁大桥局职工自编自演的配乐诵读《桥工的芳华》登上舞台时

教育论坛

  • 固专业之本 强学科之源

    继国家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后,各省市区也加快推进自己的“双一流”建设。从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学科是基于人们对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知识体系所作的一种分类和划分。专业则是基于人才培养的概念,应社会分工的需求形成了不同的培养目标

  • 寻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着力点

    回溯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新时代高教40条”的提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呈现良好开局。站在新的起点,在宁波举行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中外学者共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回归本科教育、激发创新潜能、协同改革评价是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

名人坊

  • 席酉民:见证高等教育发展

    从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变成农民,席酉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挣扎着,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为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1974年3月2日,17岁的席酉民推着自行车,驮着一个竹制箱子走出西安市长安县引镇中学的大门,高中毕业了,他得回到引镇公社甫江村四队老家当农民。

  • 王洪伟:头衔外的“野心”

    教了十几年流体力学后,他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一本书,亲自手绘200多幅插图,排版、设计封面,不仅重印6次仍供不应求从备课到授课,他自有章法;每逢毕业季,总会听到大家自发的呼声:“我想最后再去听一节王老师的力学课”“真希望能买到王老师签名版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