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育生态”风景独好-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督导评价市县领导教育履职情况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

江西:“教育生态”风景独好

本报记者 徐光明 易鑫 甘甜
2018-11-29 09:22:27

  井冈山下,希望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运动。(资料图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特别报道江西篇

  近年来在江西,“教育”成了一个高频词。

  省委书记、省长相继到各高校调研、作报告,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省委组织部、发改委等部门及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的党政“一把手”,纷纷在电视台、报纸上“亮相”,向百姓晒成绩、做承诺,公开教育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改薄、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持续快速推进,江西省义务教育总体满意度从2015年的79.33%提升至2017年的91.18%。

  2015年,江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的比例只有19.6%;今年11月,全省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并有望提前两年达成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目标要求。

  江西教育发展提质提速的背后,是近年来江西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教育生态的成果。

   办好教育成了“一把手”的职责

  不建楼堂建学堂,每年财政收入仅有8亿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远,四套班子仍挤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办公大楼里办公,却将本级财政七成以上的钱花在了教育上。

  教育的事情优先办、重点办!近年来,该县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等举措把教育上升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安远县是近年来江西教育生态变革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教育的家底与经济基础一样,底子薄、起点低。

  千等万等,教育发展不能等!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等“1+N”政策文件,全面优化教育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安排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

  2012年至201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量从775亿元增加到1174亿元,增长51.5%;财政性教育经费从648.99亿元增加到988亿元,增长52.2%,占GDP比重稳定在4.7%左右,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在18%左右。近5年财政教育支出持续成为全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一直以来,江西高等教育整体偏弱,为此,“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财政将统筹安排资金40亿元,重点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2016年,省委组织部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建立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并配套出台约谈及问责办法,压实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

  “教育工作,不抓交不了差,抓不好交不了账!”2018年4月,江西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2017年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基本称职的4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层层压实责任。近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办法(试行)》,建立了对设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管理、保障、推进本行政区域内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关情况的评价机制,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并明确出现涉校事故灾难类、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事件等四类情形将在督导评价中作相应扣分。

  江西省委组织部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逐一挂点到县,对口帮扶,协同攻坚,确保“千斤重担众人挑,各家单位有指标”。

  将“教育的事儿”上升为“政府的事儿”,在江西教育已不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早已成为政府部门的自觉行为,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各家单位有指标”。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为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江西还多措并举,从教师编制、待遇、职称、管理等方面着手,给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红利。

  “一间住房、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动车、一个热水澡、一餐热饭、一次培训、一次表彰。”2017年,宜春市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让乡村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份更满意、更有荣誉感。

   唤醒更多的“教育人”

  平日里,连一块没吃完的榨菜都舍不得扔的九旬老人王振美,一生节俭,存下50万元,成立教育基金会,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2018年9月,很少外出的王振美穿着洗得发皱的衬衫,出现在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

  教师节不光表彰教师,在江西,两年一届的“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正逐渐展现它的独特魅力。

  入选年度人物的不仅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各类教师典型,还有不当老板当渡工、14年来义务接送学童上学的爱心“摆渡人”郭罗恩;认真履职教育、主政一方的区委书记朱谋俊……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他们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彰显师道尊严,弘扬道德风尚。

  好教育需要好教师,更需要学校、家庭、社区间的沟通协调。近年来,江西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育人大格局,引领社会风向,构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国贫县鄱阳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为了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工作,当地党政领导一度犯愁,要知道全县1314所学校里,不少学校长期面临着校园内存在电线杆、机房、信号塔、村委会、戏台、坟墓等历史遗留问题。

  鄱阳县委、县政府统筹,各乡镇党委政府带头做思想工作,通过部门为学校让位、村委会为学校让房、村民为学校让地、子孙为学校让坟,最终迁移电线杆184根,迁出机房4间,迁掉信号塔2座,迁出坟墓198座,搬迁村委会6个,办学环境大大优化。

  在安远,原来村民们爱比哪家祠堂建得好,现如今却比起了哪个村更重教。教育生态大变革,当地还成立民间教育发展基金会122个,筹集奖教助教资金1.3亿元。

  蕴藏在百姓心中的助学积极性不断被激发,捐资助学掀起新高潮。江西慈善总会、海外联谊会等每年捐资助教上亿元;民主党派倡导社会各界捐献年收入、劳动时间等可支配资源的1%,用于帮助贫困学生、援建贫困学校、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南昌、九江、新余、上饶、抚州等多地成立教育基金会。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江西有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近70万为中小学生,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10以上。为获得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解支持,优化育人环境,江西从家校社合作协同育人入手,在全国率先建立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社区三方共同组成的家校合作协调机构,在全省范围推广制度化的家校合作实践框架。

  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和部门考评,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公共服务,江西通过多方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良性互动,形成大教育格局。各设区市、县陆续出台了“家校社”地方关爱保护细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群众关切。

   乐当教育生态建设生力军

  “虽然早已离开了教师岗位,但我还是喜欢人们称我为‘校长’,不是因为带了‘长’,而是这个称呼把我和学校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全国道德模范、95岁高龄的将军夫人龚全珍倾情教育一辈子,直至今日还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走访和帮助贫困学生,到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从将军夫人回归乡村教师,坚持本色的龚全珍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深山教学点教师支月英也用37年的坚守,感动了江西、感动了中国。

  一直以来,江西在树立龚全珍、支月英等乐教敬业育人楷模的同时,以荣誉肯定地位、以典型激励群体、以待遇匹配贡献,培养大批教育生态建设生力军。

  江西省编办、省人社厅在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全省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努力保障全省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特殊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省政府组织开展教师权益保障专项督察,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2008年,江西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特殊津贴政策,2015年将发放标准提高到300元和500元两档,每年省财政拿出资金5.5亿元,覆盖了全省9万余名乡村教师;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同时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及用餐条件;近5年来,以省级“以奖代补”政策,建设了1.4万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基本解决了近2万名农村教师的住宿问题。

  江西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省旅发委、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对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给予省内主要景区免门票的优惠政策;全省100个县(市、区)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覆盖,全面盘活了教师资源。

  给广大教师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2018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升广大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

  “待遇相对高,虽然课程安排得满,但班额小,班均的常规负担也会少,反而可以实现自己小班化精讲的理想。”在宜春上高县一位主动从城里学校来到乡村教学点的教师告诉记者。

  在江西,教师选择教学点还是城镇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件“一边倒”的事了,两者有了可比性,教师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

  2018年9月7日下午,走进全省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会场,乡村教师慎魁元有点惊讶,他发现自己竟然与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等省领导并排而坐。

  短暂迟疑之后,他心怀感动坐上了席位。

  刘奇、易炼红与20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对面,听取他们献身教育的感人事迹,并承诺要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不断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切实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使教师成为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有惊讶,有欣喜,有信心,所有的一切都是教师职业带给我的。”29岁的慎魁元在朋友圈这样写道,“希望自己不负所托,不负所望,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为教育贡献力量。”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山川秀美的江西,良好教育生态与优美自然生态相映成趣。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 父母包办会导致孩子缺乏主见

  • 清华博士后万蕊雪获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非遗+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11月28日,在丰宁一家艺术馆,滕氏布糊画传承人郝香(左)向村民介绍布糊画制作技巧。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探索出“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模式。今年以来,当地利用现有的传统工艺传习所等开展技能培训,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让贫困村民学习传统技艺,助力脱贫致富。

  • 开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在第34个教师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是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教育论坛

  • 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近日,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出炉,共10个优秀项目获奖。从获奖项目中看到,学生们的建议话题涉猎范围越来越广泛,交通、养老、冬奥会等,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让学生主动发展。近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很多学校,所谓的素质教育

  • 落实惩戒权不能仅靠学校“吃螃蟹”

    相信不少老师都有一个同样的疑惑:面对熊孩子,究竟该如何是好?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决定“吃螃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进步,教育惩戒权的缺失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人纷纷呼吁把“戒尺”还给老师。

名人坊

  • “折腾”校长王静

    运动装,休闲鞋,走路带风,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花桥中学校长王静给人的印象。“别看他名叫王静,学校最静不下来的就是他。”花桥中学教务主任彭元吉笑着说。如果到花桥中学要找王静,去办公室是绝对找不到人的,他有可能在教室听课,有可能在电脑室捣鼓,有可能在操场和学生打球,也有可能在学生宿舍视察,还有可能在食堂帮忙……

  • 一路“薄改” 一路领先

    2018年教师节,湖南省常德市“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常德市政府设立的教育最高奖项)表彰大会上,临澧县丁玲学校校长杨隆玉走上领奖台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行政骨干,最核心要求就是要自身过硬,只有自身过硬,才能不令则行。”杨隆玉用这句话要求自己和学校骨干。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