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学如何深度融合-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大学与中学如何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丁雅诵
2018-12-10 08:25:01

  “能够实地参观美国顶尖的初中、高中,并和学校管理层对话,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我觉得这次交流很有意义。”前不久,参加完清华大学首届中美中学校长论坛后,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校长石艳梅感触很深。

  “全球化时代,各国教育各具特色,互相交流借鉴十分重要。我们期待与美国同行深入交流,培养出与个体需求融合、与未来信息化时代融合、与国际化深度融合的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一代青年。”论坛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的发言得到了校长们的广泛认同。

  此次中美中学校长论坛是清华大学在衔接国内外基础教育、搭建中外大学与中学交流平台方面做出的一次新尝试。“论坛是为了让我们能更近距离地感知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为美国的中学和大学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教育的机会。”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表示:“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中美教育共赢的新机制,为学校将来的合作搭建桥梁。”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人才培养链条逐步前移,大学与中学的衔接问题引起许多高校的关注。近年来,清华大学积极探索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生成长,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从2016年开始,清华大学推出了“iTsinghua学堂”系列巡讲活动,清华大学的院士、教授,走进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中学校园,与师生交流互动,讲述学科前沿、专业发展、清华故事。

  “如今,巡讲活动已经在270多所中学举办了400多场,观看线上视频的中学师生人数更是达到30万。”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介绍,回归教育本质、加强选育衔接是“iTsinghua学堂”推出的初衷:“在进入大学前,让中学生加深对大学文化与前沿专业的了解,从而建立起他们对相关专业的认知,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这是大学反哺基础教育的题中之义。”

  在本科国际招生方面,清华也进行了全面改革,采取了国际通行的“申请—审核制”,即具备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向清华递交申请和有效证明材料,学校通过综合测评(包括材料评审和面试)进行录取。加之清华从2017年开始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目前除了临床医学类外,其余15个专业大类均面向国际学生开放。

  “清华的本科教育是开放给全世界学生的,因此我们也要尽力与国外中学衔接,触达目标学校和生源,让海外优质生源了解清华、认同清华、申请清华。”余潇潇说:“我们希望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国内外的优秀学子都能够在清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垃圾分类”地面游戏 这个校园玩得有创意

  • 学校莫嫌贫爱富

  • 高中国际课程落地本土的教育逻辑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奋进新时代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安徽8万余职工“赛法律”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回答完毕!”当一名选手回答完问题后紧张等待评委最终评定时,台下已经有观众在小声嘀咕着:“不对,应该是3个月!这个我专门学习研究过呢!”

  • 昔日为徒今成师 广西职教走向东南亚等国

    满怀着成为铁路专业人才的期盼,泰国留学生王岳瑶与43名同伴,背井离乡至广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柳铁职院”)学习高铁技术。这是该校今年迎来的第二批泰国留学生。

教育论坛

  • 认真谱写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廓清了教育事业发展思路,明确了教育事业工作重点。

  • 爱是“别人家学校”的底色

     在网络空间,“别人家的学校”是无数学子羡慕的对象,它如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是一个仿佛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的神奇存在。

名人坊

  • 白方礼:蹬车给学生们挣点钱,我心里高兴

    初冬的暖阳照在天津市憩园公墓的一座铜像上,铜像是一位老人,面容清癯。铜像基座上镌刻着:白方礼(1913—2005)。在这位老人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凭借“蹬三轮”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 “折腾”校长王静

    运动装,休闲鞋,走路带风,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花桥中学校长王静给人的印象。“别看他名叫王静,学校最静不下来的就是他。”花桥中学教务主任彭元吉笑着说。如果到花桥中学要找王静,去办公室是绝对找不到人的,他有可能在教室听课,有可能在电脑室捣鼓,有可能在操场和学生打球,也有可能在学生宿舍视察,还有可能在食堂帮忙……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