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足球运动的“海沧模式”-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打造校园足球运动的“海沧模式”

项佳楚 赵利 王韬 邓志娜
2018-12-14 10:36:53

  地处东海之滨的福建省厦门市,是教育部于2015年批复的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是我国重要的足球基地,曾经培养出一大批足球后备人才,具有厚实的足球底蕴和浓郁的足球氛围。

  近年来,厦门市辖内海沧区在加快推进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指示,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规划,大力整合资源,经过几年的探索,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场地和师资建设、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及校园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培养足球人才、促进校园体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顶层设计,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工作中,海沧区结合地方特色,提出了“抓普及、强基础、上水平、创品牌”的发展目标,将校园足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以普及为抓手,不搞功利足球,不搞政绩工程,着力将足球运动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特质,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坚韧习性培植于孩子们的身上,育健康人,育健全人格的人。

  海沧区教育局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教育局,各中小学也相应成立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海沧区校园足球工作方案》,明确了校园足球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

  首先是积极筹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截至2018年10月,海沧区共创建1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6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5.1%。此外,从2018年9月开始,在7所公办幼儿园的中大班试点推广幼儿足球。

  海沧区教育局在经费、场地、师资等方面给予区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大力支持。建立完备的经费保障机制,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海沧区按照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35万元、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25万元、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10万元的标准核拨专项经费;此外,从2018年开始,为推动非足球特色校开展校园足球,也专门核拨了每年5万元专项经费。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海沧区有6所学校配备11人制人工草(或塑胶)标准足球场,13所学校为五人制或八人制天然草(或人工草)小型足球场,4所学校无足球场。另有笼式足球场3个。全区共有在编足球教师25名,另有外聘足球专业教练36名,基本满足区内学校开展足球教学需求。

  海沧区教育人认为,足球不仅能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提高他们健康水平,还能通过足球进行智育、德育、美育。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顶层设计上,将开展校园足球定位为以育人为核心,通过足球运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抓普及、强基础、重质量,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发展校园足球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海沧区在校园足球普及、基础资源保障、水平质量提升方面下足力气,建立了足球教学、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竞赛活动、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齐头并进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为校园足球普及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截至目前,海沧区已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校园足球全面普及的发展局面,海沧区教育局规定:小学、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保证有一节体育课教授足球,高中校每学期开设不少于18学时的足球教学课,非足球特色学校每学期开设10课时的足球课程。同时鼓励各校因校制宜,编制足球校本课程,有计划地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纳入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并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积极开展足球训练游戏和小型比赛。每学年对学生进行足球基本技能考核,并纳入其成长档案。

  足球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师资条件。海沧区十分重视足球教师的培训,近三年来共有35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市的专业培训。2016年邀请了北京万国群星足球俱乐部总教练、前英超利物浦俱乐部国际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的总教练亚历克斯·阿诺德(Alex Arnold)来海沧区指导,并举办全区足球观摩课及足球教师培训班。今年一月,海沧区委托厦门市足球协会开办了一期E级教练员培训班,共有24名通过考核取得证书。此外,海沧区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专门发文确定区少体校为校园足球的管理机构并核定编制一名负责全区校园足球的管理工作,增强了管理力量。海沧区领导、教育局领导、校长等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培训班、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校长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对校园足球的认识。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各类足球赛事活动对普及的推动作用,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运动队伍、打造高标准的竞赛体系,促进校园足球全面协调发展。海沧区建立起了5人制、8人制、11人制等足球赛制,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区级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各校园足球特色校均要组建两支以上的足球队(男女队),有条件的学校还建立梯队,广泛开展班级赛和校级联赛;组织在区赛中选拔出的优秀校园足球队参加市、省赛事,以赛促练、以赛促提高,让更多的学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足球风采。经过近四年努力,目前全区已经有62支足球队,在2018年厦门市青少年“三大球”比赛的四个组别中儿童组女子组获得第二名,儿童男子组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抓好课堂教学和赛事活动的同时,海沧区各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及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区教育局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游戏(足球嘉年华)和足球文艺活动,要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足球文化节。各校要创办校园足球校报校刊,鼓励组建学生足球社团,“足球宝贝”啦啦队,支持举办足球节、足球亲子运动会、学校足球明星评选、足球名人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为了健全人才培养路径,海沧区通过建立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区校园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并开展足球精英训练营,组织各校优秀足球运动员接受高层次足球训练和指导,积极培养选拔各梯次足球人才。

  抓重点、化难点,为校园足球发展保驾护航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诸多挑战,海沧区紧密结合实际,在解决重点问题上下功夫,在化解难点问题上想办法,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

  专业足球场地不足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海沧区教育局专门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具体推进措施,利用边角地建设笼式足球场,与此同时,设立校园足球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修缮、改造场地,添置一批足球运动设施设备等,并为全区中小学学生购买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充足的足球专项师资是校园足球得以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这几年,海沧区持续加大足球专项师资供给力度,目前,海沧区采取自主培养、招聘教师、柔性引进、整合资源、共同缔造等五措并举的方式破解师资配备难题。通过培训现有专、兼职足球教师的方式,提高区内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加大足球专业体育教师招聘力度,引进一批重点师范院校的有足球特长的体育教师,配齐配足全区中小学足球师资。采用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适度引进高水平、有资质的足球教练。加强与足协、足球专业团队、知名足球俱乐部和足球人士等合作,有计划地组织足球明星、精英教练、优秀外教走进校园开展足球交流活动,借助外力,提升水平。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实现家、校、社共建共享。成立足球家长志愿者队伍,发挥台胞义工的作用,充实志愿者队伍,与社区共建,引入社区足球教练。

  除了解决场地不足和专项师资不足问题外,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理解不够到位;部分学校校园足球工作抓紧力度还不够大、成效不明显,发展校园足球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校园足球理论体系;社会足球资源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校园足球发展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足球本身就是一项技能、是强健体魄的一种方式,足球很具魅力。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让家长认识足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能够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形成人人爱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踢好球的良好局面。

  海沧区在发展校园足球的新思路、新做法上积极探索,继续加大普及力度,推动该区青少年足球运动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项佳楚 赵利 王韬 邓志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当普通人成为“行走的IP”

  • 为留守儿童解套

  • 高校开“减肥课”达标可获学分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两所民工学校获评杭州“十佳”

    近日,开发区杭政储出(2012)74号地块(F1)和杭政储出(2014)4号地块(F2)商业商务用房项目的民工学校,入选第十二届杭州市建设工地十佳民工学校。

  • “红色驿站”上党课

    12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党员在上柏村“红色驿站”开展专题党课活动。

教育论坛

  • 通过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年间,我不断听到在谈论送孩子出国留学问题时,首先最容易触及的话题,即“投入那么大,包括资金和情感上的投入,留学的目的意义到底何在?”“出国留学究竟为了什么?”“到底要通过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

  • 数字时代,儿童需更多力量

    “我们担心儿童在数字世界中能否安全航行。我们如何帮助儿童建立应对网络风险和负面行为所需的坚韧性?如何鼓励儿童同情、包容他人,远离欺凌和主导他们成长的仇恨言论?”

名人坊

  • 先生教我

    上大学前,我已尝试文学创作,在县上、地区的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作品,也曾多次给省上的报刊投稿,参加过地、县的业余作者培训班。

  •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他92岁,自认还“不算老”。也许正是他永远年轻的心态,助他在学术领域取得一座又一座高峰。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