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山 红了梅杏-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智慧校园

绿了荒山 红了梅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助力宁南山区发展见闻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通讯员 王学锋 文
2019-10-21 10:50:11

  红梅杏熟了,村民们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赵世伟(前左二),再一次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村民王彦正家的果园,和他们一起采摘红梅杏,共享丰收的喜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魏孝荣(左)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菌剂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以研发适用于不同类型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调控技术,从而为干旱区植物生长和生态恢复提供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研发的旱作农业增产技术体系,为宁南山区粮食生产上新台阶发挥了战略作用。这是科研人员在用仪器监测大田谷子栽培叶绿素含量。

  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挡不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者接力奋斗的脚步。这是一位村民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接专家们到自己家的果园去看看。

  每年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会来到固原生态试验站,进行草地生态、土壤学等方向的实践研究。这是大学生在对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室内测定。

  利用柠条平茬枝生产香菇等食用菌,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为当地研发和培育的新兴生态产业。这是食用菌专家李鸣雷(左)现场指导村民改进和完善香菇栽培技术。

  在宁夏固原云雾山草原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程吉民(左一)指导研究生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叶面积及其植物水分和土壤水分养分等定位监测。

  今日新绿一片(上黄村东山)

  旧时荒山秃岭(上黄村东山)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70岁的村民王彦正正在自家果园采摘红梅杏准备出售。“今年预计能收杏20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20元,2亩杏园就能收入4万多元。”谈起红梅杏,王彦正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因为红梅杏收成好,自己已把家里另外两亩地也种上了红梅杏,预计明年就能挂果。“这都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固原生态试验站专家的功劳!”

  宁夏西海固,苦瘠甲天下。197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所选址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建立农业科学试验基点,并于1986年将基点扩建为固原生态试验站。试验站专家先后从国内外引种桃、杏、李、梨、枣、苹果、葡萄、核桃、山楂等9个果树树种、150多个品种,在上黄村建立了20亩试验园。专家们通过果树引种驯化和优良品种筛选,最终筛选出适宜高海拔低温干旱地区发展的果树品种——红梅杏,并在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既绿化了荒山,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拥有15亩红梅杏苗木基地的55岁村民黄玉柱,去年仅苗木一项收入就达到20万元。“没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就没有我现在的美好生活。”他感慨地说。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充分利用当地柠条资源丰富的特点,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香菇生态型产业。柠条是治理水土流失和退化沙化草场的先锋植物,在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广泛种植,成林面积达700万亩。柠条富含多种矿物质、粗蛋白和粗纤维,是栽培食用菌的理想材料。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在上黄村等地已示范栽培香菇5万袋,累计生产鲜香菇6万公斤,实现产值60余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效益和村民收入。

  村民黄占刚的香菇大棚2018年放置了3600个菌棒,收入达到4万多元。他还在专家帮助下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养了400多只鸡,一年又给他带来1万多元的纯收入。村委会主任黄玉孝的儿子黄金瑞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固原市一家企业上班,看到香菇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毅然回乡创业,和家人一起经营香菇产业。“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做后盾,我就有足够的创业底气。”黄金瑞表示。

  40年前的宁南山区,荒山秃岭,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40年后的这里,满眼拥挤的绿色和丰收的喜悦。今日之巨变,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40年的坚守。他们针对宁南山区干旱、低产、贫困、水土流失严重等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取得30余项研究成果,其中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固原生态试验站站长的接力棒传到了魏孝荣研究员手上。他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宁南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新的“西农智慧”,在新时代书写新的辉煌。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爱惜粮食从小做起

  • 阅兵苦训200天 耳边唯闻踏步音

  • 能源装备比拼 研究生显身手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涤荡心灵的教育箴言

    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随笔集《给教师的建议》既解析了一些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传授了一些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建议,又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良策。

  • 让语文教师爱上科研

    我们中小学教师,上好课,教好书,管好学生,为什么还要做科研呢?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评职称吗?

名人坊

  • 人民日报刊文谈“袁隆平火了”:追逐心中最亮的星

    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线上线下都火了。先是袁老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们纷纷送上生日祝福。

  • 高铭暄:探寻至善的法治

    高铭暄,1928年生于浙江,1978年10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1980年5月)、教授(1983年5月),并于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现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