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屈增国 刘向兵
2018-10-25 00:00:0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劳模本科班学员赴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重温入党誓词。资料图片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99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时为中国工运学院)创办劳模本科班。26年来,劳模本科班共培养611名学员,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3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18人。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

  加强劳动教育,坚持终身学习,是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本刊特邀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劳模本科班学员和在校大学生,谈谈他们对新时代在全社会加强劳动教育的思考与体会。

  1.用劳动教育激发人才奋斗热情

  “现在的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问题很突出。作为一名家长,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时常产生焦虑感。”这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一位青年教师在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后的感言。

  一个时期以来,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存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同时,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消极片面劳动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投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冲击,有的青少年崇尚享乐安逸、渴望一夜暴富;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协作;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欠缺;有的消费超前、大手大脚、攀比享乐;有的吃不起苦、受不起累,不知创业艰难、缺乏创业能力;有的就业后追求不切实际的薪酬待遇,随意毁约、频繁跳槽;有的形成了鄙视体力劳动者、随意浪费的错误观念……上述种种表现,归根结底,就是“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劳动教育。

  作为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的高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更有责任为加强劳动教育鼓与呼。劳动教育有利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在高等教育阶段,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劳动知识技能的教育是高校智育的重要内容,劳动能力的锻炼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劳动者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就教育内在规律而言,德育侧重解决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体现“善”的要求;智育侧重开发智能,体现“真”的要求;体育侧重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体现“健”的要求;美育侧重陶冶情操,塑造心灵,体现“美”的要求;而劳动教育侧重培养劳动观念,培育劳动技能,体现“实”的要求。劳动教育所内含的返璞归真、务本崇实精神,使它成为新时代建构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应务本崇实,积极建构全方位、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以劳动课程体系为主线,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德育劳育形成协同效应;强化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毕业实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劳动体验等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推动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倡导在依靠自身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推进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劳动潜力,克服正式步入社会前怕苦怕累的困难,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生产或经营;实现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宣传大国工匠,传播劳模故事,引导广大学生立足勤奋学习,立志劳动创造,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这一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新时代的校园更应弘扬劳模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具有示范、激励、导向、调整、自律和矫正等多种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而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而言,因为劳模本科班的存在,已形成了“劳动模范在身边”“大国工匠在校园”的独特优势。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深切地体会到,劳动模范是每个时代劳动精神的典型化身,是引导青年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和有效载体。

  多年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坚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报告会”等活动,在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校报、橱窗等宣传阵地推送劳模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大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引导青年师生学习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并逐渐沉淀为特色校园文化。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六个一”工程: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劳模大讲堂”和“大国工匠进校园”;完善一种共建机制——组织劳模班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子;选聘一批劳模导师——探索建立聘请劳模学员担任大学生德育导师或兼职辅导员制度;拓展一片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展示劳模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开创一系列特色课程——开设《大国工匠面对面》系列公选课;搭建一个学术平台——利用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等各类学术平台,大力加强劳动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通过“六个一”工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劳模精神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广大学生也在与身边劳模的不断接触中,真切感受到了这群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可亲可爱与可敬。有学生在学校官微中留言,“每周三浏览‘身边劳模’栏目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心路历程,时刻激励着我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从未感受到这些我们从小学习的榜样离我这么近。他们勤勉刻苦、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的。”上完《大国工匠面对面》课程后,有学生给老师留言说:“这是大学四年中对我心灵触动最深的课。其实,劳模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不懈进取的精神确实是伟大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他们不平凡的业绩。”在学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个道理正在潜移默化中走进青年大学生内心。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深切感受到劳模精神在文化传承、爱国情怀、道德提升、教育导向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高校可通过信念引领机制、故事分享机制、日常示范机制、以文化人机制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让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级劳模本科班学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郑贵有曾在一次座谈会上这样说道:“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学校的劳模本科班学员主要来自汽车、钢铁、纺织、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制造、铁路建设、航空航天、公共交通等行业。他们本身就是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新时代劳动者典范。在学校的研修深造过程中,这些劳模学员更是克服了很多个人困难,将劳模精神释放在自己的学业之中,可谓终身学习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空间,引导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此次全国教育大会更是作出加强劳动教育的部署,学校既感到兴奋激动,又自觉重任在肩。近年来,在坚持举办劳模教育和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深切感受到建设高素质劳动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将有利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进而为“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人力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今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精神的基础上,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弘扬特色创一流、崇尚劳动育英才”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劳动科学的教学与研究,用劳动模范的“干劲、闯劲、钻劲”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高素质“四有”教师队伍,激励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屈增国,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链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

  199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时为“中国工运学院”)开办劳模本科班,学制四年。

  26年来,劳模本科班共培养来自全国各个行业的611名劳模学员。其中,有233名全国劳动模范、218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

  2018年10月18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届广东劳模工匠本科班在广州成立,这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次与地方工会合作开办劳模本科班。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洋学生”学汉语

  • 免费午餐

  • 学做国防小战士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大国工匠热议工匠精神

    10月23日,河北团三位技术工人代表张海波、金鹏和孙东辉(从右到左)在等候采访时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技术工人要成为创新主力军。10月23日,河南代表团梁兵、杨金安、胡中辉(从左至右)三位代表边走边谈工匠精神。他们去年一起获得了“河南省首届中原大工匠”殊荣。

  • 一线教师的工会情

教育论坛

  • 孩子到国外去读书什么年龄出国好?

    原标题:孩子到国外去读书什么年龄出国好?王若冰认为,教育孩子首先要重视父母的陪伴。每当儿子放暑假时,她会和孩子一起回国探亲,体会中国文化。图为今年王若冰(左)和儿子合影。现在,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出国学习。很多人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出国最好?

  • 家校微信群立规 关键是要守住本分

    微信群里种种让人看不入眼的情景,是扭曲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反映,如果现实中这种扭曲关系得不到纠正,微信群里的不良状况也就难以得到根除。近日,河北衡水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信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的回复、通信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

名人坊

  • 科研攻坚 片刻不停歇

    陈化兰(右一)正在与学生一起查看实验结果。这位女院士就是陈化兰。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的她,20多年来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我渴望把我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禽流感防控”

  • 杨金辉:让师生和美相长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小学(下文简称“二小”)“年仅6岁”,就已经成了家长眼里家门口的好学校。科右前旗第二小学启用之初,交到校长和教师们手里的只是几栋楼和一些供教学基本使用的课桌椅。杨金辉和时任校长就在这“高起点、零基础”的校园里“开工”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