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成长的“工人教授”(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施工现场成长的“工人教授”(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本报记者 龚仕建
2019-02-14 08:40:32

  在秦皇岛南站、煤码头工地,冒着海湾的严寒大雪,他高标准完成了工程任务,总结了一套高寒气候下变电所施工的宝贵经验。

  在京珠高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这个被国际上称为“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上,他以过硬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技术,发现并纠正了进口设备的错误,“洋专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祁连山脉乌鞘岭隧道,他和队员在冻土上挖沟,超时空布线,为企业追回损失近700万元,写下骄人的传奇故事。

  他就是窦铁成,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电力工高级技师,这位专家型技术工人被誉为建筑和电力行业的“工人教授”。39年来,他苦学不辍,刻苦钻研,成长为享誉全国的电力专家。

  1979年初到中铁一局时,窦铁成只有初中文化,复杂的工作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对专业技术更为着迷。窦铁成时常想起父亲让他做“明事理、有本事、让人看得起的好工人”的叮嘱,每天都会先把当天学到的技术和收获认真记录下来,他自知文化底子薄,便发奋学习,处处求教。考上电力培训班后,潜心钻研技能知识,离家不远的他竟7个月没有回家。

  回到工地,窦铁成接受了独立负责坨子头(北京—山海关—秦皇岛枢纽)变配电所安装施工的重任。施工中,他发现无碱玻璃丝缠绕电缆这种工艺复杂且易损,成本还高。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翻查资料,推理研究改进方案。最后根据试验数据持续改进,形成了聚四氟乙烯工艺,应用后不但工序减少,节时省钱,质量也有所提高。

  京秦铁路坨子头变配电所工程,是窦铁成负责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面对挑战,他更加勤奋钻研,把一寸多厚的图纸齐齐画过一遍,技术水平实现了飞跃,工程获得国家质量银奖。

  这之后,窦铁成先后参与了京九、西康、达成、浙赣、东乌、西成、宝兰等10多条铁路的电力施工,参加了深圳、北京、上海、西安、大连等地多条地铁的建设。先后主持安装铁路、地铁变配电所近百座,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

  2009年,在深圳地铁电力施工中,电缆已全部固定在狭小的高架站金属支架上,意味着接续施工只能成功,一旦失败必须用两组接头来补偿,而电缆已没有富余的了,然而高电压测试却没有成功。

  一个电缆头,单材料费用就是上万元。大家着急了,怎么办?“有困难,找老窦”。在狭小的空间里,当时53岁的窦铁成半蹲着身体,甚至倒卧在地施工,一个多小时的热缩烘烤,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身体耐力。离电缆太近,怕烤煳外皮,太远、温度不够,必须保持均匀,热熔才恰到好处。火苗朝着他的脸,他偏头凝视,好像杂技演员一样将身体弯曲,终于完成了制作。

  对于被锯掉的电缆头,窦铁成不依不饶。他叫来技术人员、工人和材料供货商一起来解剖,探寻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后来发现了症结:热缩到位的厚度是4毫米,击穿点的外侧却不足2毫米,成了高电压测试中的“软肋”。之后,他几番抽丝剥茧研究分析,让10毫米的电缆击穿点露出本来面目,大家心服口服。他还将这次电缆分析做成多媒体课件供大家学习交流,从此,电缆接头这个环节,再未出现过问题。

  磨破嘴皮,不如做出榜样。窦铁成带徒弟,很少说教,总是用行动教会年轻人如何做人,怎么对待工作。对待工作从来不含糊讲情面,奖罚分明,徒弟李洪江班组因施工时在地沟里多留了半截草绳,被扣掉了好几百元的奖金。但这之后,大家都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把工作的细节做到位,再也没出过任何纰漏。

  工作这些年,窦铁成培养的徒弟中45人成为技师、28人成为高级技师,他还多次参与施工技术培训,并为技术院校学生授课,将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500多名工友和广大青年学生,用自己的真实事迹感染和鼓舞大家。

  近年窦铁成办起了“技术业校”,当起了“工人教授”;整理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写成数十万字的施工作业工艺指导;组建了班组,把培养人才和团队建设当做自己的使命;开展起技术创新,小革新、小创造接二连三,重点发明更是取得国家专利。但是,已经62岁的他仍然会扎进一个工程,专注地干着技术把关、工艺指导的老本行。

  “自己就是个工人,只有在火热的施工现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把所学知识奉献社会,人生才有价值。”这是窦铁成对价值的态度,也是他继续扎根一线的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春节书香别样浓

  • 春节补课是无奈?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让工匠精神生生不息

     “百窑相连,窑工数千,窑火昼夜不熄”,这是千百年前建窑繁忙的景象。如今,曾经灯火通明的建窑已变成遗址,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 施工现场成长的“工人教授”(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他就是窦铁成,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电力工高级技师,这位专家型技术工人被誉为建筑和电力行业的“工人教授”。39年来,他苦学不辍,刻苦钻研,成长为享誉全国的电力专家。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他的家曾接待过几千名中国留学生

    40年来的中国开放留学政策变迁之路,离不开大洋彼岸一群华裔学者的积极推动和热心援助,潘毓刚就是其中之一。

  • 拼将岁岁赚三馀

    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行人前往书法家沈鹏家中拜访,阳光暖暖,兰香微微,在满室墨香里,环顾着满满当当的“书”与书,听老先生讲述他的创作。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