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钢笔匠-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最后的钢笔匠

上世纪90年代月入万元 称好钢笔就像是“老婆”

张丹
2019-02-22 11:04:59

  王荣家中的钢笔。

  曾经的“钢笔匠”王荣

  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调钢笔”师傅王荣,去年也正式“退休”了。

  “人人都有一支钢笔”的时代早已远去,曾经在华南师范大学以摆钢笔摊为生的王荣,也离开了“舍不得”的华师。

  “每个人写字的角度、力度、速度等都不一样,需要当面调好钢笔才行”,他笑着说,过去了这么多年,他的顾客好评度达到“99.9%”。

  “好的钢笔就像是老婆一样,贵不贵并不重要,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王荣说,还有一点和“老婆”一样,就是“概不外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头戴鸭嘴帽、扎着马尾、留着胡须、摇着纸扇的王荣“不见”了。

  曾经一副“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也随着王荣的“退休”,改换成了“年轻”的形象。

  看到记者一副有些疑惑的表情,他向记者解释说:“怎么?认不出来了?我只不过把胡子剃了。”

  其实不单单是花白的胡子没有了,而且花白的马尾也没有了,头发也由曾经的白色变成了如今的黑色。

  “人总要找点兴趣”

  2月16日下午,在广州海珠区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口,王荣站在一个小摊位的一个角落写毛笔字,在他的身旁,是教辅机构的三四个年轻人在有说有笑地聊着天。“其实是过来帮朋友撑撑场面。”王荣笑着说。

  今年53岁的王荣,是江西进贤县人。“我们那里是专门做毛笔的,当然也有人做钢笔。”王荣说,他家像当地很多人一样,世世代代以做毛笔为生。但在年轻时,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自己真的会与笔打上交道。

  他回忆说,在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报名参了军,两年后退伍回到了地方,在江西地矿局做勘探工作。

  “其实做勘探还是比较苦的,都是在荒郊野外的山上。”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和许多勘探队的队员一样,都是“光棍”。

  在比较苦的工作之余,就要找一些自己的爱好才能让生活继续下去。“有的喜欢音乐,也有的喜欢喝酒,还有的喜欢打打麻将。”对于王荣自己,他说,他喜欢练练字,研究研究书法,特别是钢笔字,希望能够写得好一点。

  “在那样的工作生活环境里,人总要找点兴趣,不然生活都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他说。

  “因字而异,字如其人”

  “人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字如其人。”他不自觉地看了看记者在笔记本上写的字。

  在1994年,王荣的生活因“字”发生了改变。“当时碰到了一位老师,就和他聊起了书法这件事,所以他就建议我到广州的华师去卖笔。”

  他回忆说,在那时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下海”,由于单位也处于精简时期,他就成为了单位中“多余的人”。于是,他背上了行囊,跟着那位老师来到了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

  “事情进展得还挺顺利的,没多久我就在华师摆起了钢笔摊。”王荣说,他当时从江西老家进货,然后在华师摆摊卖。与其他在商店里买卖钢笔不同,王荣每卖出一支钢笔,都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钢笔进行调整的“专属服务”,“无论是多少钱的钢笔,就算只是10元一支的钢笔,但是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钢笔”。

  他介绍,每个人使用钢笔,写字时会有轻重、快慢的不同,使用钢笔时的角度也不同,导致钢笔出水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将钢笔进行微调,去适应使用者的习惯,也自然而然会觉得这支笔“好写”。

  卖钢笔一月卖“万元”

  1994年来到华师之后,王荣的生意越做越好。“应该有99.9%的人,对我卖出的钢笔是满意的。”他说,最忙的时候,他在华师的东区、西区各摆一个摊,“有时候上午到东区,下午到西区,总之还是要照顾到两个区的‘客户’的”。

  “一般情况下,一天至少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除非是赶上天气、活动等客观原因。”王荣说,在当时正常的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会超过1000元。

  当记者大致算出他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时,王荣对于这个“计算结果”明显不大满意,他“纠正”道,在当时,他的收入许多时候能够达到万元左右。

  此外,他除了卖钢笔,也经常会修钢笔。他说钢笔出现的问题,大多与墨水有关。如果使用的墨水有杂质堵住了水路,那就要改用新鲜的品牌墨水。而如果是因为太长时间没用,墨水干枯后堵住了水路,则需要用温醋浸泡一下就能把水路疏通。

  此外,笔尖摔坏也比较常见,王荣就用钳子、剪子、夹子、放大镜来修理摔坏的笔尖。

  “用老虎钳调整新笔的笔尖是最忌讳的。”他解释,新笔的笔尖只要稍微一用力就会将笔尖整个都翘起来了,所以只能用较小的夹子甚至针头来调整笔尖,这样才能令笔尖不会整个翘起。

  “教‘老师们’写字”

  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让当时南下“下海”的王荣坚定了自己的“艺术梦”。

  他解释说,在卖钢笔的同时,他能够在摊上专心地练字,让他将自己的兴趣和赚钱结合起来,这才是他最在意的。

  如今,在面对记者时,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艺术的”。在他看来,能够让他这么多年搞“艺术”,主要还是得益于他在摆钢笔摊期间对书法的研究。

  但时代的更迭并没有留给王荣太多的时间。

  他回忆说,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当人们开始关注于“电脑”这个新兴事物的时候,钢笔摊的生意开始有了下滑。“每个月少了有一千多元,但是谁能想到以后会越来越少啊。”

  在2003年,王荣开始办起了他的书法“课程”。“其实就是把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小诀窍告诉给他们而已。”王荣说,当时从外语系到地球科学系,再到计算机系,到行政学院、教育学院,他到许多学院去“上课”。“最多的时候带了12个班。”

  他说,他给学生们“上课”“批作业”是“大学社团组织”的性质,完全是免费的,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写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小诀窍,让他们能够写出一手好字。“有天分的靠天分,没天分的玩布局,之后再玩笔法。”

  “倒贴钱是有点心疼”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总会有老师掰粉笔头砸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实际上,那是老师在为写粉笔字做准备呢。”王荣一谈到写字,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一样。

  他解释,由于粉笔头是圆的,摩擦力不够,写起粉笔字来不大好写,所以需要让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力增大,形成一个切面才好写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掰粉笔头。”

  但随着电脑逐渐普及,手机也能上网后,用钢笔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渐渐地,一星期中开始有了两三天几乎没有收入,甚至出现了一天下来一分钱收入都没有。“最差的时候可能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元。”

  他告诉记者,尽管收入大幅度减少,但他并没有太过在意,“还是该吃吃该喝喝”,生活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我主要的精力也没有放在经济这方面,说是在做生意,但其实是在研究艺术。”王荣说,以前挣的钱不少,但是始终都没有拿去投资让钱“生钱”,而是“直接放在银行了”。

  当到了后来,他发现不但每个月赚不到钱,而且有时候还要往里面贴钱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似乎这条边赚钱边搞艺术行的路不通了。“虽说不在意钱,但真的到了往里面贴钱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疼的。”

  “有兴趣才能坚持”

  直到去年,王荣还是决定“退休”了。尽管已经不在华师摆摊卖钢笔,但还是在华师“赖”了一年。“大半辈子都在华师卖钢笔,心里还是很不舍得。”

  他告诉记者,华师是个非常好的地方。有些曾经买过他的钢笔的“老客户”,毕业后发现曾经那个记忆中的“钢笔大爷”不见了,还加了王荣的QQ、微信,希望能够寄钢笔给他们。

  “每个人写字的角度、力度、速度等都不一样,需要当面调的,寄过去给他们肯定用得也不好。”王荣说,本着对“老字号”负责的原则,他还是会要求他们当面来写字调钢笔,这样才能调出来一支适合他们自己的钢笔。

  “手感很关键,有些钢笔是越用越顺手,就像是一支有了‘记忆’的钢笔。”他说,无论是30元还是50元的钢笔,就算是10元一支的钢笔,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一支,就是最“无价”的钢笔。“有时候钢笔摔坏了,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都看到过他们哭的。”

  王荣告诉记者,现在用钢笔的人少了,但还是会有人对这方面有兴趣,也会继续坚持。“关键是要看兴趣,如果没有兴趣自然而然就不写了。”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雨天锻炼不停歇

  • 启航,逐梦

  • 江西各高校迎来开学季 学子拖着行李返校忙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最后的钢笔匠

     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调钢笔”师傅王荣,去年也正式“退休”了。

  • 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时代楷模)

     2月20日,50位“北京榜样”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中有不断创新的科学家,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干部,有普通工人、农民和创业者……这些来自基层、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引领着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

教育论坛

  • 世界各国学校自主权有多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近日发布最新一期《教育指标关注》,聚焦教育系统分权。

  • 炒作汉字改音误导公众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近日,某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并写道,“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名人坊

  • 周应德:十年地下,半世刑侦

     1949年12月,四川省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解放,一个眉眼清秀、戴着金属框眼镜的文弱书生,作为县接管委员会成员,接管了永川县司法系统。县府之中一片惊讶:“这是把大印左手交右手嘛!”

  • 平凹之手

     贾平凹是著名作家,当时他刚以长篇小说《秦腔》斩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此画象征意味浓厚,大致也是作者其时心态的反应,此前,贾平凹已经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而且获得了国内的几乎所有重要奖项,却每次总是和茅盾文学奖擦肩而过。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