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工人李斌:从“小学徒”到“大专家”-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专家型工人李斌:从“小学徒”到“大专家”

2019-02-25 15:46:33

  中工网讯(中工网记者 白胜利)2019年2月21日,离开了心心念念的厂房;褪下了身着几十年的工装;告别了共同奋斗的工友与学生,58岁的他走了,但他的故事和精神永远地留在了这片自己深爱过的地方。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

  李斌工作室研发 中工网记者白胜利摄

  前人没有走过的地方不等于没有路,他要试一试

  1980年进入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成为一名小小的学徒工。那时的李斌已经立志要成为一名好工人,决心要在工作上干出点事情来。欲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时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学徒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肯定是不行的。他就虚心向厂里有经验的老师傅求教,抱着一把已经报废的刀具就开始慢慢地磨,潜心攻克磨刀这项入门难关。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研劲,四处向车间师傅们虚心学习。作为车间里最重要的四项技术关卡——车、钳、铣、磨——很快就被他熟练掌握,迅速地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

  李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企业供图

  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并不能满足李斌那颗积极向上的心。1982年他进入上海电视大学机械制造业专业学习,3年的刻苦努力,他带着电大三好学生的殊荣回到了厂里。深知学无止境的他契而不舍地自学起英语、德语,进修数控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钻研技术的同时他深深地为国内的传统金属切削加工模式而担忧,高科技数控化加工方式一旦正式引进国内,那些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老式机床背后的工友们和整个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国外的新设备新技术带到了中国,他也迎来了难得去国外交流培训的机会。但是去参加交流只能是学习最基本的加工技术,外国工程师将整个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划分在工艺、编程、电气、刀具4个不同的部门,每次都是四位工程师对整个设备进行联合调试,像他这样的“交流生”只能之后进行简单的机械操控。但他不甘心,又一次“钻牛角尖”跟自己较起了劲。白天在操作机床的时候,抓住每一个机会和“洋师傅”请教相关知识,将原本需要四位工程师共同联手才能搞定的机床操控技巧记在心头。晚上就将白天的“资料”仔细整理出来,做笔记、测数据、画图纸、制作程序。不久他就成为第一个中国调试工人,并开始指导外国人上机操作。这让无数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工人在原本空白的数控机床领域也同样有着“天赋”,中国工人不仅仅在机床操控方面“巧”,更有着对于技术的“精”和钻研的“劲”。

  奉献祖国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他有自己的选择

  随着在交流培训期间的过人成绩,他引起外国厂商爱才之心,向他许诺众多优厚待遇,却依旧挡不住那颗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远在海外的李斌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立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学好技术,为中国工人争气添光。1991年学成归国之后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

  图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项目核心部件柱塞环,缸体,柱塞 中工网记者白胜利摄

  从国外引进满是外文的宝贝让工友们感到格外陌生,原本技术娴熟的老师傅们也都有些放不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这些宝贝给操作坏了。李斌为了让大家更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开始大胆创新对这些设备进行国产化改良,仅原先的2CNC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就扩大到了12种,对6种型号柱塞的环槽割刀进行改造,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10倍多。

  不知道画了多少张图纸,进行过多少次实验,一套国产数控机床的新程序完美移植到国外设备上,实现了原本从生产结构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李斌带领着项目组在2009年度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年公司便开始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6系列斜轴式轴向柱塞泵/马达技术。但由于对消化吸收技术、制造工艺、材料选择、加工设备等各个方面的不足,产品质量总是差那么一点。李斌便主动站出来承担攻关任务,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打破了外国厂商的技术垄断。成功地将柱塞环以及其他的11项关键技术国产化。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先后申请了19项发明专利及21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高端液压元件的全面国产化,改变了国内基础液压件技术的落后局面,对整个行业产生重大变革和现实意义。

  李斌经历过液压泵厂亏损、调整、变迁等重大时刻,由于业务能力突出,许多同行企业都想高薪聘请他,但他却从未有过动心。会的技能越来越多,荣誉和赞美也随之而来,这些并没有让他迷失自我,始终驻守在工作一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轰鸣的机器与攻克技术。用他的话讲,只有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汗水奉献给我的祖国,奉献给培养我的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成为与时俱进的知识型工人,他要授人以渔

  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李斌,深刻了解人才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1996年企业成立了以他命名的工作小组,在他的细心教导之下,人人都成了多面手。2002年全国首家以他命名的学校开学授课,到现在为止已经培育出技能型人才超过8.5万人,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杰出的技术性产业工人。2007年成立了李斌技术工作室,专注人才培养,开展技术攻关。

  在工作中李斌总是忍不住向同事教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要有人向他请教,他就一遍一遍地教会他们,对于自己的徒弟们更是严格要求。对已经达标的合格产品更是精益求精,在原本的合格标准上又增添了新的标准,整个配件的标准误差不能超过一丝,即误差标准不能有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标准下,国产柱塞环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大幅度领先国际同行业产品。

  李斌工作室全体成员 企业供图

  李斌工作室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50多项,重大工艺攻关项目60多项,新开发设计工装夹具共330余套,新编制程序共11万余条。

  李斌不仅仅是对培育自己的企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对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超越他,那样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就可以真正地实现由传统制造转型为先进智造。

  关注产业工人成长 传递基层职工心声,他有话要讲

  人才紧缺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这是李斌最忧心的事。他广泛呼吁社会各界合力协作,产、学、研三者有效相结合。高校开设工业相关专业,培养各种人才;增强对于前沿科学技术的研发,扩宽工业基础领域的研究深度;企业创造更好的有利于产业工人发展的氛围,完善对产业工人培养的职业体系,激励产业工人可以在他们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复他“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

  2018年4月,上海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上海市的产业工人和上海制造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对于建设改革方案》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更是让国内的制造业产业工人有了底气,而这些方案的实施都汲取了不少李斌的建议。

  李斌同志 企业供图

  全国劳模、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生前的荣誉数不清,他的离去让所有人都扼腕痛惜。但李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吹响奋斗的号角,产业工人队伍在壮大,中国制造业在飞跃,劳动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来源:中工网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开学第一课 为国庆70周年献礼

  • 开学典礼

  • 不要被“聪明药”忽悠了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专家型工人李斌:从“小学徒”到“大专家”

    2019年2月21日,离开了心心念念的厂房;褪下了身着几十年的工装;告别了共同奋斗的工友与学生,58岁的他走了,但他的故事和精神永远地留在了这片自己深爱过的地方。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

  • 平凡岗位上的“大”人物

     近日,技能界“国奖”——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亮相,他们是车工、细纱挡车工、井下作业工、电焊工、钳工……是普通的技术工人。

教育论坛

  • 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相应的投入保障,《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为此明确提出,要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各项任务,尤其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有必要在目前的投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

  • 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名人坊

  • 年轻时吃的苦,铺平成功的路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马洪琪院士领导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一同接受采访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龚晓南院士和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罗安院士也用不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 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

     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2月24日0点11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