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工作室助年轻人收获成长-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中铁西安机车检修段团委协调资源专业管理

青年创新工作室助年轻人收获成长

杨岳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2019-03-19 10:35:33

  “机车检修段的成立,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一改以往设备故障频繁,影响运输效率的难题。然而,对于全段483名青年职工来说,这是个机遇,更是个挑战。”2月26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车检修段紧张忙碌的作业车间里,段团委书记陈星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铁路系统七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2015年,西安机车检修段建成投产。这个主要从事现代化大功率机车高级检修的大型基地,被称为检修火车头的专业“4S店”。

  建段初期,全段没有一个人从事过“和谐型”电力机车的高级修工作。陈星回忆,面对新生产的HXD2型、HXD3型等4种机车,以及最新投用的整车动态试验台等高精尖设备,“从管理者到操作人员,既无‘老人’,也无‘老师’,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这正是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契机。”关键时刻,段团委决定:调动和发挥青年职工的激情、活力优势,在这场没有赛道线的赛场上冲在最前面,跑出速度和质量。

  新技术的问题,还要靠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创新是最有效的途径——如果能通过创新,将别人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将现场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融入到生产作业中,“不但能提高检修质量、提升作业劳效,还能让一批批年轻人通过创新收获成长。”

  段团委主动出击,向安全、质量、技术等部门多次请教、沟通后决定:在工装设备改进、配件替代品研发、故障疑难攻关与改进等方面,展开创新试点。同时,成立青年创新团队,以形成“团组织资源协调、青年团队专业管理”的工作格局。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周苗生,被推向前台,成为率先“扛大旗”的人。在基层岗位摸爬滚打多年的周苗生,肯下苦功、善于钻研,曾为学习开火车,创下一年跑车7万多公里、可绕地球两圈的纪录。他还曾为练习公文写作、了解工作流程,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10余篇调研报告、30多项规章制度和几百篇总结。

  2016年3月,以周苗生为带头人的“周苗生”青年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通过定任务、讲思路、教方法,激发年轻人参与创新的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提起工作室的创建过程,如今已是检修段副段长的周苗生将其概括为:创新、攻关、引领、传承。那是检修段投产之初,HXD3型机车蓄电池充电柜故障率高达60%,厂家的技术封锁让职工们干着急,却无从下手。

  青年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反复研究、测试,重新设计主控制板,以驱动板替换原设备,重新编写控制程序,一举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这一技术攻关不仅荣获全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还因大大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在全路推广。

  创新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一时间,创新工作室成为段上的“网红”,青年纷纷报名参与。在团委主导下,工作室下先后成立5个创新小组:电器车间张亮大学生创新团队,总装车间杜齐、宋刚青年工艺改进团队,转向架车间技师攻关团队,设备车间孟宝成“大工匠”团队,段电算室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团队。

  创新也得到了全段各级组织的关注。党政工团联合下发了《西安机车检修段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并在“职工奖惩细则”中明确了创新成果的奖励机制。项目论证组、专家评审团也先后组建,围绕人才培养、立项公关、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推出实际举措。

  青年创新工作室配备的试验台,由青工名字命名。职工工装上,粘贴“青年创新”logo,以及开设的青年创新主题夜校,都让青工们获得了更多“认同感”。

  工作室成员不负众望,成立两年多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截至2018年年底,创新成果已达119项,同时取得国家专利8项,以及多项全国铁路系统、省级创新成果奖项。2017年,工作室被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不仅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还解决了青年队伍培养的难题。”陈星说,青年有事做,心里就不慌了。在机车检修段,年轻人下班逛街、打游戏的少了,往工作室跑的多了,创新成为青工茶余饭后的必备话题。

  段团委将工作室作为青年成长锻炼的基地,让每名成员在这里找到获得感。对于新入职的职工,到工作室观摩成为段上的保留项目。能成为工作室一员,更像是得到了“VIP”般的身份认可。

  尊重是获得感的基础。在机车检修段,参与创新的青年,不论成绩大小,一律给予激励。小的成绩,口头表扬;好一点的,通报表扬;具备科研价值的,纳入科研项目申报,进一步拔高。

  成就感是获得感的源泉。段团委会同业务部门,每年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优胜者给予奖励,并在个人职称评定、技能提升中作为依据。

  2015届青工王强伟,自制了司机控制器绝缘检测装置,将原来2名职工、15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降低到1人、2分钟完成。对这样的成果发明人,车间团支部书记专门给他们的家人写信,通报先进事迹,有的还随信附上媒体报道的文章。

  “青工家人纷纷回信,感谢单位的培养。”这也让其他青工感受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工作室的大门始终为每一名青工敞开,“让更多的青工爱创新、能创新、愿创新。”

  不仅如此,段团委趁热打铁,将创新工作交流进一步制度化:每月第一个星期一,被设立为创新工作交流日。每逢这一天,全段干部职工聚集一堂,探讨交流创新议题。

  “目前,这样的创新工作交流日已举行过6次。”陈星告诉记者,善于创新、健康成长的氛围,让每一名青年职工都感受到了青春的正能量,在全段实现了创新推动、实干实做的良性循环。

  杨岳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形象

  • 【图说】多多益善?

  • 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小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