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模遇上口述历史-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当劳模遇上口述历史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2019-07-01 08:54:14

  资料图片

  劳模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一串串荣誉和证书背后,他们体验着怎样的人生起落?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他们的内心曾经历过怎样的情感波澜?这些都能够在三辑《中国劳模口述史》中找到答案。

  三本书均采用口述体形式,由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不仅呈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呈现劳模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而讲故事的人全部是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的学员。

  有烟火气的口述史如何诞生

  “他们的现场讲述远比事迹材料立体得多、丰富得多。”2017年3月,在给2016级劳模班学员讲授“劳动关系概论”时,李珂再次开启了课前分享,他对劳模们的自我表达与事迹材料之间的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文体呈现劳模故事,用回归个体、有烟火气的方式讲述劳模故事?”李珂有了用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原汁原味的劳模故事的想法。

  2018年3月,由李珂编著的《中国劳模口述史(第一辑)》问世,2016级劳模班的17位学员以口述访谈的形式讲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吴麟是在第二辑、第三辑编著过程中新加入的力量,2017级劳模班的16位学员以及2018级劳模班的16位学员成了新的口述者。

  第二辑、第三辑的编写延续了第一辑让劳模们根据采访提纲,以文字形式进行“口述”,自己“发声”的方法。在问卷设计上更加完善,根据前期交流和事迹材料,从家庭情况、教育经历、职业生涯、荣誉激励、大学生活、理念思考6个方面,为每一位劳模量身定制了访谈提纲。为弥补现场感的缺失,两位编者通过授课、组织秋游等机会,尽可能面对面聆听劳模们的讲述。

  高光时刻之外的劳模人生

  “我只看到了你的‘前半生’,你后来的故事呢?”看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盟供销社销售员牛硕晗的“口述”初稿时,吴麟开玩笑的对她说。起初,牛硕晗的口述到她成为劳模的“高光时刻”就戛然而止。

  和牛硕晗交流后,吴麟发现这位劳模的人生很有戏剧性。她在24岁就成了全国劳模,却在2年后下岗,后来她带领姐妹们成功创业,却又在光辉岁月选择回归家庭,最终又机缘巧合成为公务员。

  “既呈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呈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保有隐私的前提下,多讲述与家人的相处情景。”吴麟几次与牛硕晗沟通修改思路,希望讲述努力达到“真实、平实、讲故事,有逻辑、有细节”。

  牛硕晗最终的口述十分“走心”,故事《那一路芬芳的马兰花》细腻感人。

  “下岗失业让我从荣誉的殿堂跌落,人生的谷底砾石遍地,多少个暗夜我都自问‘该何去何从’?看着怀中酣睡的女儿,我开始怀疑,那些挺着大肚子跑业务出长差找货源的艰难到底值不值得?回想着那些没日没夜的勤奋拼搏,盘点成堆成摞的奖章奖牌,除了铭记、失落、不甘,还能做什么?”牛硕晗这样记录她经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下岗分流时的心情。

  “工作中,我是佼佼者,荣耀、光环、骄傲笼罩着我,可当我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才发现自己竟然不能给家人做一桌可口的饭。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谓‘成功’,背后凝聚着多少家人的默默支持与付出……”这是牛硕晗为爱回归家庭时的真实感悟。

  “父亲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样本——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用出色的劳动赢取体面的人。”“父亲摸摸我的头说:‘做什么事都要用脑子,要学会去找方法,一定要用心做事、做人。”……福建漳州招商局码头维修工黄景图在“口述”中回忆了很多与父亲相处的细节。在他看来,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问答语境不同,自己在“口述”时的状态更为放松,没有“套路”,故事自然而然就流淌出来了。

  而这正是编者们期待的——“讲述劳模‘活生生’的人的故事,他们不仅可佩可敬,而且可近可近。

  讲述让人读的进去的劳模故事

  “他们有超越常人的坚韧、担当,但是也有个体命运的喜怒哀乐。”在北京一家影视工作的解延慧读了这本书很受触动,她原本没想到自己能读得进去。

  “亮点在于细节和没有套路的表达。”解延慧说,在媒体报道和典型宣传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她而言是宏大的概念,但是当一个个劳模个体用第一人称娓娓讲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她觉得宏大的时代命题有了具体画面。这样的劳模更真实、更放松,而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抉择和生命际遇也更有力量感和能量。“这样的劳模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做报告的形象,更像是自己的一位敞开心扉的朋友”。

  事实上,李珂和吴麟在为每位劳模定制个性化访谈提纲时,设计了两个相同的问题:“您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您如何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述”?

  而在劳模们提交的初稿中,这一部分的问题很突出,劳模们又回到了作报告的紧绷状态,空话、套话、表态比较多。当时,两位编者和劳模进行了反复沟通,希望他们能够“走心”,尽量“见到自己”,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职业体验、心路历程来谈,显现个性,而非千人一面。这才最终有了读者脑海中关于抽象概念的生动细节和注脚。

  劳模个体故事的丰富性之中,李珂也找到了一些共性:他们不管因为什么样的人生际遇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都一直保有很好的劳动态度,能够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都有良好的家风,“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们都曾遇到过好的师傅,让劳动技能得以传承。

  按照计划,《中国劳模口述史》将每年编撰一本,坚持若干年后,让劳模群体的口述史,成为反映时代印记的一种载体。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出入境知识进校园

  • “脑洞”

  • 享受快乐(动感2019)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当劳模遇上口述历史

    劳模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一串串荣誉和证书背后,他们体验着怎样的人生起落?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他们的内心曾经历过怎样的情感波澜?这些都能够在三辑《中国劳模口述史》中找到答案。

  • “党员免检岗”在班组树标杆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安康车辆段检修车间制动班组党支部近年来结合生产实际,在党员“三创三无”竞赛活动中探索创新,设置“党员免检岗”,调动广大党员按标准作业、卡控关键点的积极性,有力提升了车辆检修质量,保证了安全生产。

教育论坛

  • 暑期社区免费托管是有益尝试

     据报道,“2019年武汉市青少年暑期社区托管项目”即将开始,171个青少年暑期社区托管室将开班,超过12000场公益社会实践活动邀请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免费参与。

  • 要让游戏提智,AI还缺点幽默感

     人工智能在游戏领域的“战绩”早已为人熟知。近日,谷歌旗下的DeepMind人工智能实验室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某热门射击游戏中,DeepMind实验室的人工智能玩家在CTF游戏模式中击败了人类玩家,再度受到舆论热捧。

名人坊

  • 中国地震人:永远坚守着那份初心

    1930年,中国地震观测的先驱者李善邦先生来到北京鹫峰山,建立了北京鹫峰地震台,这是中国第一个使用近现代科学方法观测地震的地震台。

  • 贝聿铭:现代美的不倦开掘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但成长在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园林建筑十分丰富的苏州古城,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即是他的家族私产。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