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守护传统工艺成高原“弓”匠-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出身世家习得绝技 创新工艺传承后人

农民工守护传统工艺成高原“弓”匠

2019-11-07 11:16:01

  11月4日,当记者来到远离城市喧嚣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河东村时,农民工马国财正坐在炉子前,聚精会神地打磨一个弓箭坯子。

  善骑能射是高原民族的一大特点,至今在青海河湟地区仍保留着最原始的民族民间射箭体育运动和传统射箭文化。牛角弓是中国古代弓箭的巅峰之作,青海传统牛角弓运用和制作历史悠久,一度因纯手工制作、用料严谨、工艺繁杂、工序细腻、生产周期长等诸多因素,濒临失传。

  农民出身的马国财传承制作牛角弓这门独门绝技,在青藏高原“弓”匠界独树一帜,成为一名嗜弓如命、技艺精湛的高原“弓”匠。

  沉在心底的弓箭情结

  走进马国财的“工作室”,不大的屋子内几乎满眼都是弓和原材料。“20多种原材料,近300道工序,历时七八个月,和100多年前的弓箭制作一样,一套弓箭‘出炉’要耗费不小的人力物力。”马国财介绍说,爷爷和父亲在弓箭制作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并将牛角弓制作的独门绝技发扬光大。

  “父亲常给我讲,在家里光靠几亩薄田和外出打工是不够的,还要掌握牛角弓制作的独门绝技,靠传统手艺安身立命。”在祖辈们教导下,马国财12岁就开始学习如何制作牛角弓,20岁就已经能独立完成传统牛角弓的制作。

  弓箭匠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恩赐决定了一把弓箭的成与败。弓箭的核心部件——牛角,就是一种不可预知的未来。“一头牛就两个角,牛角在生长过程中没有伤痕或裂纹,才是弓箭可用之物。”马国财说,而弓箭另一必需之物——牛筋,也只能取牛背上的那一绺。

  “在整个牛角弓制作过程中,光是‘铺筋’这一项工艺就要花费80天的时间,首先要把牛筋晾干,再经过砸平、分开、用水泡软,铺到弓箭坯子上,铺8层,每一层要晾10天左右。”马国财详细介绍说。

  对马国财而言,一张好的弓太难得。而工匠的智慧,就在于如何将这些天赐机缘完美地呈现在一把弓箭上。“在弓箭多道工序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会对弓箭怀有一种敬畏之心。”马国财说。

  牛角弓的“华丽”苏醒

  近年来,随着青海民间射箭活动、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等国内外赛事的开展,传统牛角弓生产产业也开始发展。从2006年起,青海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还单独设立传统牛角弓比赛项目。马国财制作的牛角弓受到广大射箭爱好者的赞誉和青睐,许多来自新疆、甘肃、陕西和青海黄南州、海南州等地区的射箭爱好者登门拜访,只为求得马国财的一张牛角弓。而他的牛角弓价格也由原来的一张200多元飙升到近万元。

  马国财制作的牛角弓,在选材用料和艺术加工上严格按照传统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还糅合现代元素,在每一种选材、每一道工序上精研细磨、创新工艺,弓箭不仅力度大,精准度高,而且经久耐用,可长期保存。马国财还创新在弓面上绘画出独具特色的图案,深受射箭爱好者的追捧。

  技艺传承后继有人

  在青藏高原,如今制作牛角弓的工匠寥寥无几。“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学,这项技艺还是个长久的活,很少有人能耐心地学下去……”作为家族中牛角弓制作的第四代传承人,为了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马国财这几年先后招收过6名学生。

  马国财的二女儿马明苏从小受父辈影响,对牛角弓的制作颇感兴趣。前些年,她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同出去打工,后来发现,打工赚钱不是长久的办法,于是她毅然回到家中,跟着父亲开始学习制作牛角弓工艺。

  “刚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后来感觉这项技艺要传承下去,不能在我这里断了。”马明苏说,学做牛角弓,必须师傅手把手地教,每道环节都是手工劳动,所用的桦树皮、牛筋、牛角等20多种天然材料如今也都是难找难买的。

  牛角弓的选材全靠艺人用眼看、用手摸,制作过程既要会木工、漆工,还要懂画工、皮具制造甚至针线活儿,样样讲究。别小看一张弓,全部完成要历时好几个月。

  “学习弓箭制作后,一定要把家族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尝足了其中滋味的马明苏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牛角弓,让她更加坚定做好牛角弓的事业,传承这一古老又充满魅力的传统文化。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樊永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天津:武术少年

  • 第八届“启诚杯”人工智能电脑鼠竞赛开赛

  • 小学课堂迎来机器人“老师”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农民工守护传统工艺成高原“弓”匠

    11月4日,当记者来到远离城市喧嚣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河东村时,农民工马国财正坐在炉子前,聚精会神地打磨一个弓箭坯子。

  • 家政技能大赛展劳动者风采

    11月4日,由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的以“新时代、新技术、新梦想”为主题的“巾帼家政服务”技能竞赛活动拉开帷幕。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王多明:在“发丝”间游走的“硬核裁缝”

    在中核四零四公司,一张小小的工作台上,焊花四溅,景致与其他焊工工作场景无异,而在这个工作台的主人,却是个“硬核裁缝”——全国劳模王多明。

  • 把技术变成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在武夷山腹地,江西省黎川县,食用菌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黎川的香菇、草菇曾被选作贡品,声名远播,现如今黎川茶树菇不仅在全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且产量约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