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贵州省委、茅台集团为万名学子温暖送学-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企业文明

团贵州省委、茅台集团为万名学子温暖送学

2018-09-03 00:00:00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近日,万名学子温暖送学分享会暨2018年希望工程助学金贵州省发放仪式在毕节市举行,团贵州省委、茅台集团为省内万名学子温暖送学。今年,茅台集团继续捐赠1亿元用于资助两万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贵州将有1万名学子受到资助。

  茅台集团助学行动已连续举办7年,茅台集团共投入了2.19亿元,帮助4.38万名黔籍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校园,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习,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已经学成返乡,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来自毕节市黔西县的卢莎莎今年顺利考入大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卢莎莎坚信知识就是力量,“我会努力读到博士,学更多的本领,为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献出一份微薄力量。”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往届受助学子简才清现场分享自己的经验。简才清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说,千万不能抱着走走看的心态虚度大学时光,“只要你敢于尝试并努力地去做,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综合实验室主任余蕾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在美国攻读完博士学位后,余蕾始终觉得身上有一种使命感——回到家乡,为家乡服务。余蕾说:“我工作时经常接诊有出生缺陷的患儿,每个家庭的画面都刺痛着我。”

  让健康出生的宝宝越来越多是余蕾最大的心愿。“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早一日应用到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就会早一日守护更多人的生命,我在贵州等着学成归来的你。”余蕾希望更多贵州青年学成后能像自己一样回到家乡,助力家乡发展。

  茅台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杨建军表示,教育扶贫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手段,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区域进步的重要抓手。开展助学行动以来,茅台集团对家乡寒门学子的帮助一直高度重视,资助名额逐步增加。“做公益如行山路,登高方能望远。看着贵州越变越好,我们心里有很强的获得感。”

  团贵州省委副书记史麒麟在分享会上表示,本次温暖送学暨助学金发放仪式特别在毕节试验区举行,正好是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过去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作为贵州砥砺奋进的缩影,毕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同学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当下学习和祖国未来结合的问题,说明你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是有理想的一代,最终将是有作为的一代。”史麒麟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清华学霸王宇 不靠颜值靠实力

  • 老电视中看变迁

  • 历史藏在档案馆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辽宁省总工会拟三年投入6000万元提升职工技能

    发挥工匠引领作用 进行职工全员培训省总工会拟三年投入6000万元提升职工技能9月3日,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为帮助全省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省总工会将在三年内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职工技能培训。

  • 武汉选树第二届“大城工匠”

    中工网讯(记者张翀 通讯员胡文辉)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武汉市总工会拟开展第二届武汉“大城工匠”选树工作,为该市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凝聚力量。此次选树以推荐选拔、技能竞赛、宣传引领、培育激励为主要手段,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教育论坛

  • 新时代必须研究变化了的学生

    新学期,新气象,教育人当要对我们身处的新时代有深刻思考。笔者认为,新时代,教育人对已然变化了的时代和变化了的学生要多一些研究、认识和尊重首先,学生主体意识、权力意识觉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公民普遍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公民主体意识、维权意识增强。

  • “学术包工头”现象该治治了

    科研项目转包、分包问题,严重背离科学研究的本意:不是认真开展学术研究,争取取得具有原创价值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学术研究为何会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科研项目由行政部门主导,研究人员所在的高校、科研机构把获得项目作为研究人员的成就。

名人坊

  • 91岁院士陈俊武:不能靠“枸杞”活着

    91岁高龄的陈俊武每天都会准时来办公室,收看邮件、研究课题、指导项目,风雨无阻。”(张玉甫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潘志贤).

  • 【劳模故事】55岁,继续飞翔的“空外婆”

    2018年8月7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吴尔愉而言,对中国民航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在这一天,吴尔愉接过东航“特聘服务专家”聘书,这位中国民航首批“空嫂”的代表人物,在55岁退休之际又开启了“空外婆”的新航程。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