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开区:借力科研院所 发力“精准引才”-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企业文明

合肥经开区:借力科研院所 发力“精准引才”

李长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见习记者 王海涵
2018-09-07 00:00:00

  仅仅用了8个月,85后徐国就实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小目标”:从招人搭建团队,到产品设计开发,再到接受国外订单,并实现了盈利。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徐国和团队成员演示了机器人智能云服务开放平台,现场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万里之外的机器人,并实时监控它的“健康指数”,有企业当场提出合作意向。

  “徐国这个团队的成员大多来自一线城市,虽然只有20多人,但大都是‘985’‘211’大学的硕士、博士,也都是瞄准机器人智能化这一前瞻领域而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合肥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旭东表示,“随着合肥经开区的技术、产业、市场等配套的成熟,诸多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都主动汇集而来,其中不乏整个团队带着成熟项目入驻孵化,有的团队甚至来自海外。”

  对于一个曾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来说,合肥经开区正处在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渴望不言而喻。

  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相继出台直接落户、购房补助等“大尺度”引才举措,让人应接不暇。而合肥经开区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出发,另辟蹊径,发挥合肥的科教资源优势,着力引进一流高校的研究院所,搭建创新平台,实施项目引人、产业聚人,从而实现“精准引才”,同时刷新了园区原有的人才结构。

  2017年,合肥继上海之后,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纷纷登陆合肥,与当地政府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在此背景下,合肥经开区乘势而上,开出优厚的条件争取到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国际创新研究院、天津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中心等落户。其中,合肥经开区负责研究院的基础建设,建成后交由对方无偿使用。

  “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例,它不同于传统的‘研究院’,是纳入合肥市事业单位管理的不定级别、不定编制、非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双方各委派10名委员,负责决策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及重大事项。”据合肥经开区科技局副局长邹春森介绍,这种“新型事业单位”的创设,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对其初期研发经费支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又不会让研究院成为政府的“包袱”,政府也可以从成果转化中获得收益。

  目前,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有一批青年科研工作者脱颖而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安徽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4项,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1人……

  “所谓‘精准引才’,就是借力发力,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合肥经开区人才办主任刘子飞说,“我们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作,利用清华校友资源,共建驻美国人才工作站,为合肥市和经开区招募高端人才,引进高科技项目。”

  此外,鉴于园区有着完善的装备制造体系,基于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替代人力的研判,合肥经开区大胆引进哈工大机器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东区域中心、华东制造基地和国际创新研究院三大板块,将建设25个机器人产业化及核心零部件项目。

  国际创新研究院下设微纳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6个研究所,每个所都由1名院士领衔。每个创业团队配有专门的创业导师。“我的导师是机器人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张延亮,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开始探索类脑的研究。”徐国感慨道,“这些大咖不仅为我们解决‘疑难杂症’,还帮助创业者瞄准国际最前沿的方向,避免走弯路。”

  据李旭东介绍,研究院还为创业团队配备了财务、企业管理方面的导师,全程指导项目成果转化和商业运作,“让创业者腾出更多的精力搞研发”。

  “人才能否用得好,企业是关键,我们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加快推进资金及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据刘子飞介绍,截至目前,全区企业共设立各类研究机构27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1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6家。

  “相对于待遇、科研经费这些‘硬环境’,年轻人同样看重企业文化、职业发展通道之类的‘软环境’。”作为“体制内”的一名引进人才,硕士毕业的段玉洁已成长为合肥经开区招商局的“得力干将”。

  如今,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的年轻人大多是名校的硕士、博士。合肥经开区全面实施高学历人才导师制,由开发区工委、管委会领导以及优秀中层领导干部担任导师,切实担负起政治导师、思想导师、工作导师、生活导师和人生导师的五项职责。

  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伟是段玉洁的导师。“招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于职业发展的困惑,都可以当面向导师请教,这对年轻人的成长非常关键。”段玉洁说。

  合肥经开区近期设立了“多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划定了从高层次人才到蓝领人才共7个层次的入选范围,在租房(购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补助。购房补贴由20万元增加到30万元,同时明确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区创新创业,实行“一事一议”。

  李长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见习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甘肃助学政策实现“全学段”“全覆盖”

  • 诵读传统经典 行开笔启蒙礼

  • 学童“爱心第一课”:为环卫工送清凉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福建省打造升级版“妈妈小屋”

    中工网讯 (记者王维砚 通讯员陈紫)近日,福建省2018年度“我最喜爱的妈妈小屋”名单出炉,中移在线服务公司福建分公司等32个单位的母婴设施榜上有名。据了解,2013年11月,福建省总工会联合省卫计委在女职工人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就诊量较大的医疗保健机构以及有需要的公共场所建立“妈妈小屋”。

  • 上海设立“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

    中工网讯 (记者钱培坚)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从今年起设立。其荣誉、奖励等同于表彰该市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最高奖励达到20万元。4月25日,上海发布《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设立“职工创新成果奖”

教育论坛

  • 【我在我思】“花样美男”成了一种潮流时尚?

    谁在迎合“娘化”作为一个男孩的妈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追捧和模仿一些“娘化”偶像明星。他们肤白貌美身娇体弱甚至妆容女性化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娘化”的审美效应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获得几千几万倍的放大。娱乐造型产业也摸到了这种社会心理

  • 优先发展,坚持教育战略地位不动摇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优先发展教育,从统一思想认识到积极行动,全国上下一盘棋,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在神州大地澎湃展开。加强顶层设计,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