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岭上的职工业余生活有“节奏”-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企业文明

大北岭上的职工业余生活有“节奏”

2018-12-18 07:58:18

位于福州东北部山区的宦溪镇工业园位置偏僻,职工下班后只能窝在宿舍玩手机,文体生活十分单调,福州晋安区总工会送“艺”进山,建起特色职工之家——
大北岭上的职工业余生活有“节奏”

  驾车从福州市区出发,沿国道新东线一路向东北行驶,大约30多分钟车程,就来到了海拔500米的大北岭山区。这段盘旋而上的公路都是“急转弯”,第一次来的人很容易晕车。

  福州晋安区宦溪镇工业园区就建在这片大山里,十几家企业分布于此,涉及建材、家具、化工等领域,除思嘉集团公司是上市公司,其余均为小微企业,2000多名职工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2017年5月开始的一项调研,让福州晋安区总工会关注到了这块职工业余文体生活的“死角”。园区职工与山上的村镇和山下的城市都少有交集,企业工会组织的活动也不多,职工业余生活十分单调,精神世界也缺乏关照。

  在晋安区总的推动下,一个具有北岭特色的职工之家出现在工业园内,用文体活动撬动基层工会工作,原本寂静的宦溪镇工业园区变得热闹起来。

  工厂围墙里的山区生活

  “山上的乡村生活与我无关,山下的城市生活也与我无关。”2017年5月~6月间,福建省总工会派驻福州晋安区总工会的挂职干部黄永乐在宦溪镇工业园区调研时发现,这里的职工多数是“外来客”,生活在工厂围墙里的他们普遍对生活环境存在陌生感。

  园区内不少企业的宿舍都建在工厂里,厂房距离宿舍只用走几分钟,下班后职工不是窝在宿舍玩手机就是几个人凑一桌打牌。整个园区,除了个别几家企业有简单的文体设施和活动场所,思嘉公司编印有不定期的职工读物,职工的业余生活十分苍白。

  一位在园区一家家具厂工作了两年的木工告诉记者,他平时除了走出厂区在街边小店买烟,和厂外人员几乎没有过交流。到镇上的农贸市场买菜,在面馆吃一碗牛肉粉,然后花10分钟逛一下一眼就望到头的宦溪镇,这对于很多职工来说就是周末休闲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这样特殊的职业生态让晋安区总更急于知道,这里的职工究竟需要什么,工会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向职工发放的300多份调查问卷大致勾勒出了答案,职工们希望工会能开设民族乐器、书法、摄影等兴趣课程,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群体——“厂孩”进入了晋安区总的视线。

  以思嘉公司为例,双职工家庭很多,不少孩子都出生在厂区。“白天‘放养’在厂区玩耍,下班时家长喊一嗓子,就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回家吃饭。”这样的画面是95后思嘉员工陈诗莹对“厂孩”的“第一印象”。

  被大山和工厂围墙“困”住的职工们,期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参加工会举办的活动和兴趣班,让他们的童年除了玩泥巴、踩滑板,还有更有意义的内容。

  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让职工在山区也能待得住、留得下,晋安区总有了在宦溪镇建一个职工之家,用文体活动撬动园区工会工作的想法。

  大北岭有了特色职工之家

  2017年10月,“北岭工人艺学堂”在宦溪镇文化站成立。此后,一支工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每周都会如约上山授“艺”,志愿者的误餐费和交通费由宦溪镇工会提供。

  下班后,园区里的职工变得“忙”起来。每周三19时~21时学习葫芦丝,每周六19时~21时上书法课,周六或周日学习写作,不定期还有手机摄影课程,职工们的业余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和固定的“节奏”。

  一个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一位还在哺乳期的年轻妈妈在教室里和几个孩子一起学习葫芦丝,她的婴儿被站在一旁的亲戚抱在手中。“镇上人口少,没有培训班,这样的学习机会太难得了。”这位在包装厂上班的新手妈妈坚持每周都来上课。

  为了方便园区职工和子女就近“学艺”,晋安区总帮“艺学堂”在思嘉公司找到了“新家”。一支由职工、子女和家属共同组成的“北岭工人民乐队”也是在那时成立的。现在,葫芦丝的乐声成了园区职工最熟悉的旋律,书法课堂上飘出的阵阵墨香让不少职工感叹厂里有了“文化味”。

  2018年1月,一堂手机摄影课在“艺学堂”开讲,主讲人薛晓秋幽默风趣的讲授让不少职工成了“薛粉”。课后,一场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摄影比赛拉开大幕,返乡过年的职工们用手机定格下家乡的模样。

  90多张反映“老家印象”的职工作品中,有妻儿亲子互动的温馨画面,有缓慢生长的乡村图景,也有故乡村口破旧的老屋,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热情被点燃。

  走访中,晋安区总发现宦溪镇有着悠久的“工铺”传统。从明代到上世纪50年代,通往温州的宦溪古道上曾长期存在着手工匠人经营的“工铺”,当地人称之为“十里工铺”。受此启发,建设集职工书屋、“艺学堂”、职工作品展厅、工会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的个性化职工之家的思路愈加清晰。

  2018年9月24日,中秋节,一个占地150平方米的特色职工之家在思嘉公司成立。

  照亮职工的精神世界

  一次晋安区总举办的职工征文活动,让宦溪镇工业园区里“文学青年”浮出水面。征文中职工对工厂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摹,让读者看到了职工们流淌的人生,也让晋安区总意识到,职工的精神世界同样需要关照。

  思嘉公司员工魏桃凤的征文《巧花的故事》,因为原生态的写作和细腻的情感让人印象深刻。

  江西人魏桃凤2013年来到思嘉公司工作,巧花是她之前在包装厂做包装工时认识的工友,后来巧花来到思嘉公司做起了清洁工,而此时,魏桃凤已经是厂里负责人事工作的“白领”。“聪明如她,总能在工作中找到方式方法,为了避免尴尬,所以每次她都是挑我们休息的时候去。”魏桃凤注意到了巧花工作中的很多细节。直到巧花打算离开工厂时,魏桃凤才知道,原来她做清洁工是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女儿和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种复杂的情感在魏桃凤心中升腾。

  这些走心的职工文学作品,也戳中了宦溪镇“谷上谷”民宿老板杨海龙的心。一路从空调安装工拼到小老板,他至今记得从安徽老家坐火车来福州时的情景,27个小时的火车,他舍不得睡觉,生怕错过了窗外的风景。

  2018年7月,在晋安区总的推动下,“谷上谷”职工书屋在杨海龙的民宿里正式挂牌,工业园区的职工们又多了一个精神家园。目前,已在这里开办了两场职工文学讲座。

  临近年关,不少老板反映员工留不住,担心来年遇到用工荒。了解到这一情况,晋安区总打算在年底前开展一次职工座谈,搜集职工诉求,也让职工知道老板的“烦恼”,通过双向沟通争取让职工年后能够如期返工。(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郭丽娟

图说教育

  • “创新五部曲”打开实验室大门

  • 冬衣暖人心

  • 当普通人成为“行走的IP”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双创博览会上亮出“黑科技”

    12月14日,中建二局5个创新工作室携带多项“黑科技”,亮相2018年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大国工匠”展区。

  • 不会创新的工人不是好匠人

    以七八吨的体量即可实现3000吨牵引的牵车机,就出自中铁河南省郑州铁路局北车段一线工人张光明之手,这在国内算是“头一份”;推动国内首次把BIM技术大归波应用到核电建造的,是技术出身的中建二局核电建设分公司80后副总经理李光远……

教育论坛

  • 构建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生态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一流大学担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责任,就要把培养和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大任务之一。

  • 大学生如何从他律转向自律

    现在大学里,逃课族、低头族、睡觉族屡见不鲜,沉迷于游戏、网购、吃喝的不在少数。部分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养成的刻苦学习的拼命精神荡然无存。

名人坊

  • 万蕊雪:愿不断突破人类认知极限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3日晚上,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颁奖,清华大学博士后万蕊雪因其在剪接体三维结构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类别胜出。

  • 先生教我

    上大学前,我已尝试文学创作,在县上、地区的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作品,也曾多次给省上的报刊投稿,参加过地、县的业余作者培训班。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