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小实验动物撑起5千亿元大产业-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企业文明

广东:小小实验动物撑起5千亿元大产业

2019-01-30 09:41:17

  本报记者 叶 青

  广东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为治疗亨廷顿舞蹈病、老年痴呆等疾病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也为培育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大动物模型提供了技术范本和理论依据。去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这项成果仅是广东省实验动物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经过30年发展,广东省实验动物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形成包括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及相关配套条件等较为齐备的实验动物条件体系,全省实验动物许可的机构实现连续15年生物安全“零事故”,有力支撑起全省年产值超5000亿元的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

  国际上已把实验动物科学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作为‘活的试剂和度量衡’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它影响到科研等相关数据。”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所长黄韧说,实验动物也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自然宿主,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甚至引发人员感染死亡。如之前东北一大学学生因动物实验感染了布鲁氏菌病。

  实验动物管理规范化迫在眉睫。1988年,《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开启了该省实验动物发展的进程。当年还成立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翌年,该省开始实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制度。

  199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科研成果中的实验动物质量合格“一票否决制”。“实行该制度的当年,就在申报广东省科技奖励的项目中查出2个没有领取合格证的项目,取消了其申报资格,这是广东实验动物管理走上规范化的重要转折点。”黄韧说。两年后,此经验被写入国家《关于“九五”期间实验动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2年,该省实验动物质量合格制度向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转化。截至2017年底,全省许可的实验动物生产设施有27家,使用设施123家,分别位居全国的第3位和第4位。

  随着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干细胞、基因克隆等生物技术兴起,产业化需要有法律保障。2010年,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着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阶段。条例实施8年来,广东省实验动物科研条件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迭出,由实验动物支撑的科技计划项目年度经费达10亿元,约为立法前的15倍,科研文章年发表量约为立法前的3倍(其中被SCI收录的文章增长了47倍),年度获奖成果及标准、专利发明量增长了7倍多。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团队利用实验动物猴、兔研究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和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成果,被《自然·医学》杂志列为“2016年全球生命科学8大突破性进展之一”。

  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走过了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历程,如今已形成颇具特色的实验动物优势资源,其中全省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总量达9万头,约占全国的38%,国内外首创建立的SPF级繁殖种群达2600头,有力推动了灵长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全省的实验动物生产量与使用量已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透露,广东将建设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成为支撑国家发展计划,辐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枢纽。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非遗”文化进课堂

  • 笔墨送“福”迎新

  • 安全记在心 快乐度寒假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张智勇:电梯升降设计能手

    张智勇,南宁市德泰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技师、高级工程师。作为电梯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技能专家,他曾参与了法国AUTINOR公司16位微机电梯控制系统技术引进,成功生产出公司第一台全电脑电梯控制系统,填补了广西高层高速电梯改造的技术空白。

  • 请香港团队培训家庭医生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完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机制,今年东莞和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合作,联合培训金牌家庭医生,力争造就一支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今年全市首批将培训30名医生,课程为52周。

教育论坛

  • 小课题:接地气的教研之道

    “以研促教、研教一体”现已成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共识。可是什么样的科研方向和形式,才是最接地气、最适合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 “研究性学习”:德育渗透新路径

     城中村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外卖小哥的生存现状、城市公厕如何改进等,这些貌似与高考毫不相关的民生问题,在上海市吴淞中学现已成为众多高中生踊跃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名人坊

  • 跟月亮“打交道”的人(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欧阳自远,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曾推动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指导制定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 闫永胜的“十万个为什么”

    做江苏大学教授闫永胜的学生,就仿佛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时刻需要打起精神,回答他层出不穷的问题。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