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超: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图说教育

陈荣超: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

记者 余翠平
2019-08-09 13:26:29

  

  他是一个老兵,从四川雅安到河北秦皇岛、河南新乡、湖北襄樊,辗转过很多地方,退休前却始终和妻子两地分居;他是“全国先进军休干部”、首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首都十大公德人物”、“北京榜样”、“北京十大军休榜样”,家中却陈设老旧没件新家电;他是走进贫困地区带给孩子们求学读书希望,在危难来临时坚持守护震区孩子,帮助他们重建心灵家园的陈荣超爷爷。陈荣超今年87岁,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学员大队原政治委员,1988年退休,现为丰台区第十三军休所军休干部,几十年来,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捐资助学,为贫困学子点燃希望之光!

  退休后省吃俭用捐建希望小学

  1949年底,16岁的陈荣超从成都入伍,比他小1岁的杨玉仙也在广汉跟上了部队。此时正值进军大西南,两个苦孩子和战友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放雅安7县,并在此屯驻1年,清匪除霸、建立人民政权。随后,陈荣超写血书参加了抗美援朝,杨玉仙转业上大学进了军工厂,直到1988年离休。

  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两口闲不下来,1989年从新闻上看到“我要上学”的大眼睛女孩,陈荣超的心被触动了,和老伴一合计,决定把所有积蓄拿来办希望小学,帮助那些想要上学的孩子们。经过打听,捐建学校至少需要20万元,但两人数十年的积攒尚不足一半,便千方百计省吃俭用。早饭馒头咸菜,午饭一菜一汤,晚上面条稀饭,一年不买一件新衣,连厕纸都用废报纸换。

  1999年5月,20万元目标已近,陈荣超却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入院抢救。病危的陈老心中不甘、夜不能寐,给老伴交待:死后遗产捐献希望工程,遗体供医学研究。两个多月后,陈荣超经抢救转危为安,两人立即商量启动助学计划。

  当年在雅安,陈荣超发疟疾,是房东何婆婆端饭送药照料,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恩情。所以,希望小学最终选址雅安龙门乡,他们曾在此战斗,200多名战友埋骨此处,风雨飘摇的校舍迎来雪中送炭。学校取名晨阳,既是两位老人姓氏的谐音,又寓意初升的太阳,1700多平方米的四层楼焕发生机。

  成功给了他们鼓舞,老两口商量,再攒20万。2005年秋,第二所晨阳希望学校在内蒙古乌兰浩特耸立起来。两所学校他们都亲自选址、调研、监工、追踪,如今都成为当地名校。陈荣超捐建的学校和书屋都在老少边穷地区,多半以上都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陈老说“当过兵的人都对长征很有感情”。

  助学20年累计捐资百余万元

  2008年5月12日下午,陈荣超夫妇正在雅安市荥经县荥河小学同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商讨捐建书屋事宜。特大地震突然来临,陈荣超夫妇同领导、教师们飞奔各个教室,以最快速度组织孩子们撤离到操场,由于处置有力,全校4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当天,单位领导和家人都打电话催促他们火速回京,但两位老人坚持要留在余震不断的成都,并告诉有联系的震区学校师生,“陈爷爷杨奶奶和你们一起抗震救灾,我们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他们想方设法从出版社找到百余册小学生救灾知识手册,分别送到3所学校。儿童节前,他们又选购了2800多册青少年读物,送给荥经县荥河小学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这些年来,陈荣超最感欣慰的是看到学校一年年的发展变化,学生一批批的茁壮成长。他和老伴捐建的芦山晨阳希望学校和乌兰浩特义勒力特小学,从普通的山村学校成长为教学质量和学校全面建设都取得优异成绩的当地知名学校。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应有贡献,有的成为大、中、小学教师,有的回母校任教,有的成为学校爱心天使,组织师生在爱心传递上做出良好成绩。他们捐建书屋的学校在开展读书活动方面也成效显著,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的读书活动中受到奖励。孩子们用一支歌表达对陈爷爷杨奶奶的真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从健步如飞到步履蹒跚,20年间陈荣超夫妇数十次跋山涉水赶赴学校,查看建设工程质量、看望师生、关心孩子们成长。他们坚持捐资助学20年,累计捐资110余万元,在四川、内蒙建立了2所希望学校,为老区、山区、灾区的35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们的先进事迹,受到了中央、地方和军内媒体的高度关注,获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制订“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计划

  陈荣超常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和老伴日前制订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计划,作为对党100岁生日的献礼。

  在落实三年计划的第一年,他们在康巴地区、凉山地区和雅安市为4所学校捐建书屋,共捐赠图书11000多册。回访了已捐建书屋的6所学校,奖励优秀学生、读书之星、书香家庭、模范家长等192名,希望他们能在学生和家长中发挥模范带头的表率作用。

  陈荣超夫妇的子女并不富裕,多年来捐资助学,子女们渐渐理解了父母对孩子和教育事业的热爱,让陈荣超夫妇欣慰的是,他们孙子辈的后代们也表示以后要像爷爷奶奶那样,投身公益事业。

  今年,两位老人已经助学20年,陈荣超87岁,杨玉仙86岁。为了就近方便,他们在成都找了一家养老院,当作“前进基地”。

  事实上,他们的身体情况早已不适合如此奔波。陈荣超的心脏下壁部分纤维化,并伴有多器官衰竭;杨玉仙患有心衰,后背无法直起,胳膊只能勉强抬到与肩平齐……

  “我们老两口都有一种紧迫感,怕自己坚持不到三年期满,所以趁现在干得动,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杨玉仙说,如果在家闲着,或者去医院躺在病床上,他们不甘心,宁愿倒在捐资助学的路上,因为那是他们的“战斗岗位”。

  不久前,又一次助学途中,他们给家人留下遗嘱:“开春后,我们又要到山区为孩子们做点实事了,你们担心我们的身体,是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十分欣慰,现再一次表达我们的两点想法:第一,万一在助学过程中发生意外,由我们自己负责,这是我们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我们会含笑九泉。二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无论在何地去世,遗体捐献当地医学机构。”朴素的语言里饱含了老党员对教育和孩子拳拳赤诚的挚爱!(记者 余翠平)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陈荣超: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

  • 轮滑上的追冰少年

  • 暑期乐园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回国学中文越来越热为哪般?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从小生长在美国的秦承华有了归属感;首次到北京的胡永涛用毛笔画出大熊猫;回国参加完短期中文培训夏令营的周荣欧希望将来回到中国工作;参加过4次“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叶子慧结识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

  • 一些作文竞赛步步为“盈”,堪称“摇钱赛”

    与妈妈事先的计划不一样,胡心岚这个暑假居然很闲。她本来会像去年暑假一样,马不停蹄地飞往各地,参加一些全国性作文竞赛的现场总决赛或夏令营。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