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苦训200天 耳边唯闻踏步音-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图说教育

北理工14名学子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式预备役方阵 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阅兵苦训200天 耳边唯闻踏步音

刘婧
2019-10-21 09:21:24

  北理工学子在参加阅兵训练时一板一眼,动作铿锵有力

  北理工参加预备役方阵的学子凯旋

  步履坚定,斗志昂扬。在刚过去不久的国庆阅兵式中,14名北理工大学学子,光荣地参加了阅兵预备役部队方队,持枪阔步接受检阅。他们分别来自北理工宇航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徐特立学院、精工书院、睿信书院、求是书院,是2016级、2017级和2018级的本科生。据了解,全国仅有两所非军校大学的大学生参与到阅兵任务中。

  训练

  228天5472小时

  向汗水要动作

  228天,5472小时,328320分,19699200秒,14位北理学子从今年3月份起便开始了封闭集中训练,从“0”基础练起,日均训练10.5小时,正步行进3000余公里,平均一天行进近30000步。在为期7个多月的训练中,他们克服困难、全心投入、刻苦训练,以出色的表现赢得阅兵部队一致好评,部分同学还担任了方阵框架标兵。

  说从“0”起步,一点都不为过,这14名学生非军校出身,也不是国防生身份,他们唯一接受的军事训练就是入学时的军训。从毫无队列基础,齐步、慢步再到正步,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合格受阅队员,当被问到其中的秘诀是什么时,北理工精工书院2018级学生夏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是“向汗水要动作”。

  夏彬说,阅兵训练不仅仅是练动作,更多的是练意志。在这个夏天,他们时常要在将近40℃的高温下训练,地表温度高达60℃,出操训练踩在地上都觉得烫脚,“连每天在鞋上擦的鞋蜡也都被晒化了”,夏彬说,那时候,每天出完操都会全身湿透;踢腿、伸展,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练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每练一个小时,衣服上拧出的汗能达一两斤。

  训练累不累?“累,但我们每一滴汗都不会白流!”精工书院2018级学生梁卜元说,绷脚尖,压膝盖,齐步走,踢正步,是他们迈向阅兵这场盛大仪式的必经之路。每一步他们都不敢懈怠。鞋子磨坏了、脚踝破皮了,手套被鲜血染红了,没一个人休息,也没一个人愿意放弃。对于他们来说,每多流一滴汗,就离着阅兵场更近一些。

  阅兵

  96米128步

  脑海里只有踏乐的步音

  苦练这么久,阅兵当天的96米,128步应该怎样走过呢?求是书院2018级学生孙广岳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脑子里只有标齐和踏乐的步音”。10月1日当天,阅兵方阵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滚滚而来,队列之中的孙广岳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在向天安门城楼行注目礼的那一刻,他眼睛连眨都没眨一下,“希望将这一刻永远铭记在心中”。

  “我原本以为,我会在经过天安门时泪流满面,但是我没有。”徐特立学院2017级学生张治康在日记中写道。他忽然发现,他已经把所有对祖国的情感,都筑进了漫长的时光里,就像拼命汲取阳光雨露的树木,没有肆意地将一切付诸烂漫的开花结果,而是深深地将一切融注烙印在生命里,绽放出最隽永的色彩。

  自上小学起,张治康就被挑选为学校的国旗手,担任着升旗任务。十几年间,从未放下,“我一直视升旗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项赤诚的荣誉”,这次阅兵,是他与天安门国旗离得最近的一次。“感谢这次阅兵,让我与鲜红的旗帜再续一份炽热情缘!”说到这,这个带着书生气的小伙,脸上多了几分刚毅。在训练的200多天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每一个笑容,每一滴汗水,都在积聚着一种深切的情感,终于在10月1日经过天安门的那一刻爆发。

  精工学院2018级学生张宇与队友们走过西华表、正步换齐步走时,也突然眼圈一红,“但又硬生生地憋了回去”,200多天的训练就在这几分钟内结束了,他还没准备好。

  归来

  第一时刻把阅兵纪念杯

  送到家人面前

  10月2日,刚刚完成阅兵任务的北理工宇航学院2017级学生宗邵强,第一时间赶回老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时隔半年,这一次,宗邵强与母亲的团聚是在医院里。当他把写有他名字的阅兵纪念杯放到母亲手里时,母亲握着他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宗邵强的母亲患有直肠癌,在参加阅兵训练的这些天,艰苦和疲惫对于宗邵强来说不是最难的,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母亲的病情,他时时刻刻牵挂着妈妈,一有机会,哪怕是几分钟,在信号不强的情况下,他也要马上和妈妈视频,关切地询问妈妈的病情。

  而长期饱受病魔折磨的妈妈,在视频时,也会强忍着疼痛,挤出笑容,让孩子放心,坚持完成训练。这位坚强的母亲一直知道,宗邵强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而这次,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参加阅兵活动,正是一个很好的圆梦机会。在她看来,儿子穿军装的样子最帅!

  “父母在阅兵训练之中,为了不让我分心,报喜不报忧,以后我要对父母尽孝,对国家尽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宗邵强说,在这份光荣的背后,是父母的默默付出和支持,这个纪念奖杯应该颁发给自己的父母。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爱惜粮食从小做起

  • 阅兵苦训200天 耳边唯闻踏步音

  • 能源装备比拼 研究生显身手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涤荡心灵的教育箴言

    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随笔集《给教师的建议》既解析了一些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传授了一些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建议,又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良策。

  • 让语文教师爱上科研

    我们中小学教师,上好课,教好书,管好学生,为什么还要做科研呢?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评职称吗?

名人坊

  • 人民日报刊文谈“袁隆平火了”:追逐心中最亮的星

    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线上线下都火了。先是袁老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们纷纷送上生日祝福。

  • 高铭暄:探寻至善的法治

    高铭暄,1928年生于浙江,1978年10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1980年5月)、教授(1983年5月),并于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现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