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正能量: 让你远离“低累点”-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场

接地气+正能量: 让你远离“低累点”

2020-10-19 10:46:32 来源:中国妇女报

  累可以分两种:身体累和心累。真正的累,是“心累”,而现代人喊累,多数也是心累。“累点低”的人,往往容易被负能量“霸屏”。“要在别人看到问题的时候看到希望,要在别人充满希望的时候看到问题。” 让负能量转正,不是一碗心灵鸡汤,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修炼。接地气+正能量: 让你远离“低累点”

  “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天工作日,看到在京工作的意大利姑娘娜塔莉发的朋友圈:“当一个人累的时候,她不会大哭,也不会大闹。因为真正的疲惫,是说不出一句话的。你只想一个人待着,或者回到家直接躺在床上,好好睡上一觉。所以有的人不喊累,不是她不累,而是她把这种累,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今年27岁的娜塔莉是一个中国通,每次她发朋友圈,我都会鼓励一下这个瘦瘦小小、离开佛罗伦萨温暖的家、只身来北京打拼的姑娘。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累点”太低了。记得早些年,我和姐妹们讨论过“泪点低”“沸点低”的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容易被感动”。此去多年,“累点”竟成为了新名词。

  “累点低”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真正的累是“心累”

  网上有人总结“累点低”的几大表现:1.早上懒得起床,一直睡不醒;2.公车开来了,也不想跑着赶上去。3.上楼时,常常绊脚;4.不愿与上级和外人见面;5.喜欢躺在沙发上或把脚伸到桌上;6.容易腹泻或便秘;7.总是想睡觉,但是上床后却不易入睡;8.“累点”容易变“泪点”;9.工作或看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10.心悸胸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其中符合3项就是“累点”偏低;符合9项的,不止是“累点”问题,很可能已属于过度疲劳了。

  其实,累可以分两种:身体累和心累。真正的累,是“心累”,而现代人喊累,多数也是心累。

  10月9日长假结束上班第一天,我发朋友圈说:“要想废掉一个人,就让他(她)使劲休假。”

  我们小时候,周六要上学,父母也要上班。那时候父母晚上还会加班,且都是体力活。我似乎没听他们喊过累。母亲老是说:“年轻时有使不完的劲儿。”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一周5天工作日,假期也越来越多,为什么现代人反而越来越累呢?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累点低”的人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感受力变得迟钝,工作效率低下,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了,这其实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而改善这种状况,需要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身体,二是心理。

  身体驱“累”:尽量过接地气的生活

  我以为,如今年轻人“累点低”的原因是“缺炼”和“缺席”。这些年,家长和学校都一味追求“成绩为王”,忽视了孩子们的身体锻炼;电脑网络及手机的普及又让大自然在孩子成长中逐渐“缺席”。

  现代生活的优越便利,不知不觉剥夺了我们很多身体力行的机会。比如汽车代步,为我们争取了更多时间,但是有多少人因此“双腿被废掉”?我走在外面的时候,尤其是阳光正好、百花开放的季节,经常看到有人将车停在马路边上,他们不是出来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欣赏下路边的花花草草,而是窝在汽车里刷手机、玩游戏……那一刻,我每每有冲上去拉他们下车走一走的冲动。

  有些人倒是有健身愿望,却迷恋健身房,花钱买卡、添置装备、请教练……在小区周围,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健身房。我不是一味反对去健身房锻炼,而是想说:请尽可能去大自然里走走、跑跑、练练,因为要接地气啊。

  人作为一种生物,是需要阳光雨露的照拂,更需要跟土地亲密接触——接地气。美国2013年的研究显示,“接地”(皮肤与大地相接触)能够减少、甚至预防受伤以后炎症的产生,包括红肿、疼痛和丧失功能等。研究期间,参与者坐在椅子上,脚底踩在具有导电性能并与大地相连的垫子上,每天进行30分钟的“接地”治疗,效果非常神奇。

  这些年来每天中午12点,我会准时出门接地气。散步时,我也会有意选择小区或公园里那些绿树成荫、没有铺沥青的小路,闻到泥土芳香,哪怕是尘土味道,我感觉五脏六腑都透着舒服。有时,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休假,而是替换着做不同的事情。正如蒋勋所说:“当我们回到大自然里,去走走山路,在海浪里沉浮,可以让身体找回原本的平衡。”

  心理驱“累”:勇于让负能量“转正”

  马云曾说:“让负能量转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累点低”的人,往往容易被负能量“霸屏”。生活是一碗五味杂陈的汤,悲喜交加。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压力无处不在,但是面对压力,不同心态的人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要在别人看到问题的时候看到希望,要在别人充满希望的时候看到问题。”这也是成年人需要练就的本领。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有个著名的“自证预言”效应理论:实验证明不同的心理期望对于结果的影响,即现实会不自觉地朝着我们所想象、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我们最终表现的多好或多糟,往往由一开始的心态所决定。

  我们身边很多人在“自证预言”效应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对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消极看待的习惯,直至变成一个消极的人。一个消极的人,通常“累点”也很低。

  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并不是面对挑战时说一句“我能行”“我可以”就可以坐享其成,真正的改变和进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付出持续的努力。让负能量转正,不是一碗心灵鸡汤,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修炼。

  所谓的正能量,就是要对昨天感恩、对今天乐观、对明天期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生活方式入手,在思维意识上升级换代,是我们告别“累点低”亚健康状态的途径,更是我们拥抱幸福的捷径。(胡杨)

编辑:郑鑫

图片新闻

职教

  • 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

    2020年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教育部党组组织动员教育战线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热潮。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立的特色学位制度,致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评论

  • 高校要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大的担当

    近年来,高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深度参与其中,为摆脱贫困,贡献了有目共睹的力量和智慧。就高校职能而言。

  • 办好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近日正式出台,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提出了22项改革任务。

资讯

  • 百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18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举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10名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 凉山蝶变的教育力量

    三区三州横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是中国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地和最难啃的“硬骨头”。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