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字村有一群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十年间,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来到这里,为留守娃埋下“考大学”的种子,如今,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重庆十字村有一群留守儿童“代理家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2018-08-30 08:41:08

  “大学生来了,我们这里的娃娃进步可大了,成绩变好了,思想品德也提高了不少。”近年来,每逢暑假,重庆涪陵区新妙镇十字村的村民就格外高兴。一些留守儿童立下志向: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像哥哥姐姐那样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成长。
  据了解,涪陵区新妙镇十字村在2009年挂牌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十年来,该学院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来到这里,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上兴趣课,给他们当起了“代理家长”。在不少人眼中,这个项目已逐渐成为弥补农村留守孩子成长“短板”的有效手段之一。
  大学生暑期进村成“家长”
  “我们镇上有23个村,每年一放暑假,乡亲们都盼着大学生早点来!”70岁的老党员、新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文喜看着村里的孩子一天天学习变好了,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进了重点高中,还有些学会了唱歌跳舞、做小手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开学上大三的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学生会主席郑金芝,一放暑假就跟学院22个同学来到涪陵区新妙镇。虽然是第一次来,但他们对这里一点都不陌生。据介绍,在新妙镇留守儿童关爱群里有200多个大学生,“大家经常聊起村里的事,带队老师、往届学长已经跟这里的老乡成为了朋友。”
  “组织报名参加暑期兴趣班时,23个村的村干部都给我打电话,希望今年多几个大学生到村里去给小娃娃们上课。”张文喜说,很多孩子在大学生们的辅导下,学习成绩、道德品质都有了提高。他还记得村里有个叫杨莎莎的女孩,2009年第一届兴趣班刚开时才上小学一年级,此后几乎年年暑假都来参加辅导,成绩越来越好,去年考上了涪陵的重点高中。
  毕业后已在重庆一国企工作了6年的刘长江回忆,2009年他们去新妙镇十字村时主要是为了金融知识公益宣传,但随着深入了解,发现这里不少留守儿童暑假过得单调乏味,爷爷奶奶无法辅导作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带他们出去游玩长见识。于是他们向老师提议,在村里办一个免费的留守儿童兴趣班。那时村里几乎没有条件教学,大学生们住在村敬老院的空房间,没有床就打地铺,硬是将兴趣班办了起来。在敬老院的寝室里,大学生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给他们辅导。此后,每年暑假都会有学生到村里给留守的孩子们当“代理家长”。
  今年高考,十字村的李靖考了536分,收到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说,六年前家里只有爷爷,当时的她选择参加暑假兴趣班,发现班里好玩得多。“大学生哥哥姐姐教我们知识,让我们长了见识。从那时起我就对英语莫名喜欢,觉得说英语不一样,可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孩子来说,有大学生当‘家长’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张文喜说,因为这些大学生,很多孩子从小就埋下了“考大学”的种子,一些已经实现了梦想,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2017年底,国家卫计委调查全国12个省27个县的农村地区0~15周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后发布了一份《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接近95%的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监护人平均年龄58.2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者超过70%。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半年到一年的比例高达56.3%,8.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时间甚至在一年以上。
  另据2016年民政部首次对外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显示:我国16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有902万人,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无人监护的36万人。
  “对于孩子而言,精神留守更可怕。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导致心理层面出现问题。”重庆社科研究员陈平认为,留守儿童的祖父母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与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而随着孩子成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苦闷长久难以发泄,造成了部分孩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缺乏社会交往的积极主动性。因此,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得让他们不再留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表示,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真正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业;第二种是留守儿童随着父母一起到外出务工的地方生活。“但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这些途径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所以,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从‘解决’思维转变为‘应对’。”
  叶敬忠认为,从深层次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其一是需要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减少不合理的区域转移;其二需要加强政策联动,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其三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儿童权益保护意识。
  “打破城乡壁垒,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新市民,让留守儿童至少成为流动儿童,或许是破解留守儿童困局的根本之道。”重庆市妇联的相关负责人说,政府可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和推动有关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政策,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超越由一时热点制造的“激情式”关注,政府、学校及社会要通过调查、研讨、政策倡导、实际干预等多样化的社会参与,形成常态化的关爱、帮扶模式。
  “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或许是短期内社会参与度最高、效果较为明显的一项措施。”在致力于家庭关系疏导的重庆家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苏小林看来,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其成长的土壤出现问题,使孩子承受了学习、生活等多重压力。通过高校、公益团体等长期开展关爱工程,用实际行动为农村留守的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带给他们希望,这会让内心较为保守的留守儿童逐步敞开心扉,走上阳光健康的成长道路。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历史藏在档案馆

  • 【图说】“算法”分宿舍

  • 扎染教师指导小朋友学习扎染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大学何位 大学何为

    “一带一路”是促进相关各国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重大倡议,因其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而具有广阔前景。倡议提出五年来,相关国家在多领域的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在经济、金融、外交、文化、教育、法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影响。

  • 诚信教育永远没有完成时

    虚构实习经历、谎报实习时长,部分大学生暑期实习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日前被媒体曝光。媒体调查显示,86.8%的受访大学生指出暑期实习流于形式、单纯“刷”简历的现象较为常见。

名人坊

  • 【劳模故事】祖孙3代劳模的故事

    1998年,时任丰润建筑安装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冯连合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个人心涣散、濒临破产的老厂打造成纳税超百万元、河北省建筑业规模效益十强企业,成为家喻户晓的河北省劳动模范;之后,他的儿子冯国旺将企业推向新的高度,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2014年,冯家第3代接班人冯硕再次捧回河北省劳动模范的荣誉。

  • 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

    总共8卷21册的《于漪全集》,8月20日在上海书展首发,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首部来自基础教育教师的全集。这套巨著的作者,是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我这个人很简单,也很天真。我是教师,心里顶大的事情,是一个心眼儿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就在这里。”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