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 带家长走出焦虑-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 带家长走出焦虑

王钟的
2018-11-23 08:48:35

  江苏宿迁一位年轻父亲为了“庆祝”自己11岁的儿子考了7分,用小轿车拉了一车烟花爆竹在镇上燃放。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后,有媒体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故事的主角周先生从事水泥运输工作,他说孩子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了7分,自己并没生气,为了激励孩子,便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

  这位家长的洒脱,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很多家长如果得知自己的孩子只考了7分,恐怕只会忧心忡忡,甚至暴跳如雷。像周先生这样云淡风轻,乃至反其道而行之地开展庆祝,绝对是家长中的异类。

  据说,在周先生的鼓励下,孩子前两天考试获得了57分,虽然还是没到及格线,但不容否认其取得的明显进步。也许这种进步跟放烟花没有直接联系,不过,轻松的家庭氛围,再加上适当的激励措施,必然对孩子学习的软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谁都知道,考7分不是什么好事。在一些家长眼里,也是挺没“面子”的一件事情。然而,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只有首先接受孩子现有学习能力的事实,才谈得上引导和改变。如果连孩子的基础状况都不了解,都不接受,只是一味采取暴力式和惩戒式教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焦虑感,时常成为舆情热点。比如,朋友圈里掀起了一股“提前嫁女娶媳妇儿”风潮——不少年轻家长表示,愿意为孩子提供优厚的婚嫁条件,“有房送车配嫁妆”,前提是现在就接走,把孩子的作业都辅导一下。为了子女的学业,有太多家长“操碎了心”,甚至某地还爆出新闻,一位年轻妈妈因为孩子做作业太慢而突发中风。

  焦虑,体现的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在教育界百般呼吁加强家庭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焦虑当然是有意义的。不过,只有当焦虑转化为动力,转化为有建设性意义的行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热切与关注才能发挥实际价值。否则,各种各样的焦虑,只会让部分家长如同无头苍蝇,病急乱投医,兜兜转转于各类补习班、兴趣班,却不见得孩子从中受益。

  家长应该始终让子女看到,自己是跟他们站在一边的。向子女施加太多压力,追求完美主义,考了99分只丢了1分就觉得孩子失败,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这根本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对孩子潜能的过度索求。如果因此让子女产生对立感,难免得不偿失。

  就分数层面而言,7分当然不是什么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在一个未成年人成长以至于社会化的过程中,分数扮演的角色究竟有多重呢?教育之所以在应试化的圈子里走不出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分数被赋予了太多的符号性意义。选拔性考试当然要看分数,但分数还远远不是成功的标志。

  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当然不是走向“反智”的道路。一方面,分数跟“智识”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关联,并不能简单化地下判断;另一方面,庆祝不意味着满足,而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激励手段。

  其实,动辄渲染高考状元多么努力、多么优秀,和一段时间盛行的“读书无用论”,都是人们在分数崇拜思维主导下产生的认知偏见。应该承认,学校教育是主流大众完善公民素养、习得一技之长的最重要渠道,分数依然是衡量教育水平的指标。不过,对个体来说,每个人的优势都体现在不同方面,考试成绩不能覆盖所有。无论是高考状元进入社会以后的人生“不如意”,还是学历层次不高的人在商场翻云覆雨,都是这种个体差异的体现。

  家庭教育理应是一种互动,它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家长也不能成为第二个教师——帮着批改作业,代理教师的职责。家长介入程度太高了,操纵欲望太强了,会让家庭丧失应有的融洽,会让家庭生活负上不能承受的重压。

  我不能肯定,生活在为7分而庆祝的家庭,孩子未来会多么优秀,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可以确定的是,当烟花在夜空中划下漫天璀璨的那一刻,孩子是感到快乐的,会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家庭教育不一定要把子女塑造成“成功的人”,但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健全的人”。至于接下来的人生艰险之路,终究要孩子自己去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探寻素质教育的真谛

  • 呼和浩特:欢庆世界儿童日

  • 国际儿童日|家有萌娃,这份防拐骗指南请收好!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宁夏: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强化法治教育

    新华社银川11月22日电(记者张亮)日前,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时侠联被聘为银川一中“法治副校长”根据自治区检察院出台的实施意见,“法治副校长”以全区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

  • 新型学徒新在哪

    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电视电话会,并提出,从今年起到2020年底,力争培训50万人以上企业新型学徒;2021年起,力争每年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新型学徒制=师傅带徒+职业培训

教育论坛

  • “蒙眼识字”培训班蒙住了谁的眼

    自从3个月前的一天,50多岁的贵阳女士李萍(化名)将12岁的幼子飞飞送进高速记忆培训班进行“全脑开发”,她和女儿婷婷(化名)便开始了一场关于“蒙眼识字”究竟是不是骗局的拉锯战。已结婚成家的大女儿婷婷从网上收集了很多关于“蒙眼识字”骗局的资料,试图说服妈妈让弟弟放弃培训,并让培训机构退钱。

  • 审视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名人坊

  • 席酉民:见证高等教育发展

    从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变成农民,席酉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挣扎着,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为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1974年3月2日,17岁的席酉民推着自行车,驮着一个竹制箱子走出西安市长安县引镇中学的大门,高中毕业了,他得回到引镇公社甫江村四队老家当农民。

  • 王洪伟:头衔外的“野心”

    教了十几年流体力学后,他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一本书,亲自手绘200多幅插图,排版、设计封面,不仅重印6次仍供不应求从备课到授课,他自有章法;每逢毕业季,总会听到大家自发的呼声:“我想最后再去听一节王老师的力学课”“真希望能买到王老师签名版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