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朋友圈-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妈妈咪呀朋友圈

圈友评价:各个年龄段 各种变超人 各有各精彩

冯嘉敏、王浩宇
2019-03-07 15:52:00

  “朋友圈里有三宝:点赞、代购、晒宝宝。”处在不同年龄层的妈妈们,在朋友圈里都是怎样“晒娃”的?

  三八妇女节将至,记者带你一同围观妈妈们的朋友圈:忙着带娃的“90后”新手辣妈、辅导作业抓狂的妈妈、寻找第二春的中年妈妈……尽管妈妈们的朋友圈大不相同,但是,她们对孩子的爱都是相同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王浩宇

  80后宝妈:

  圈风突变 从文艺女变辅导超人

  好不容易熬过宝宝期,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学习又开始成为妈妈朋友圈的关键词了。

  “豆子”的妈妈孙女士是个85后,在“豆子”上小学前,孙女士的朋友圈里充满了佳肴和风景,自从孩子上了三年级后,她的朋友圈画风突变,这些内容几乎消失了。

  “之前我对孩子管得很宽,我丈夫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教育只有我在管,除了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班,我都没让他上其他兴趣班。”孙女士苦笑着说。然而升入三年级后,“豆子”妈妈发现自己的朋友圈中,开始了一场隐形的竞争。“大家都开始晒起了孩子的各种特长,有的学钢琴,有的练书法,还有的学习第二外语。”孙女士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投入到对孩子的课业辅导。

  “豆子”开始了全新的课余生活,孙女士为他报了小提琴班和围棋班。很快孙女士自己也变成了小半个专家,她的朋友圈里开始品评起各类小提琴的价格。“××家的琴音质不好,大家要小心”“今年孩子拿到了新琴弓真开心”等内容取代了DIY纸杯蛋糕、草地上的野餐以及一家去逛动物园的画面。

  像孙女士这样的“85后”妈妈并不在少数,相比于她们的父母辈,她们往往受过更好的教育,同时在孩子的培养方面,她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全面发展。“我希望小豆子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而音乐可以塑造一个人。”

  不过,也有家长对频繁“晒娃”不太感冒,佛山家长李女士吐槽道:“我的好友里有一个妈妈,儿子在幼儿园表演,她发了86条朋友圈,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高纪录了。”还有家长对“晒”孩子优秀成绩颇有微词:“偶尔晒晒无所谓,孩子优秀,爸妈高兴,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刷屏的那种,就觉得有点烦人,我也会有压力。”

  70后妈妈:

  最爱分享 靓汤+心灵鸡汤

  当孩子进入中学,离家寄宿、学业繁忙等原因也让妈妈们的朋友圈发生悄然变化。以家有艺考生的广州家长杜女士为例,她在为女儿加油鼓劲的同时,也不希望增加孩子的压力。伴随着艺考的结束,杜女士才长舒一口气,并在朋友圈鼓励女儿:“努力就好,美术终于考完可以轻松一下,接下来文化课再辛苦三个月。”

  距离高考不足100天,当高三的女儿在学校里做最后的冲刺时,佛山家长莫女士则在厨房里打开了她的一片天地。“女儿学习压力大,我也不想增加她的负担,就想着不如给她煲点汤。”女儿平日在学校住宿,每周五下午,莫女士就会拎着保温壶去送汤。莫女士笑说,女儿嗔怪妈妈只会几款拿手靓汤,她就看起了各种汤谱,希望让女儿喝得营养健康之余又不会腻。这个过程中,她也会在朋友圈把汤谱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妈妈。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家长的朋友圈还开启了“仅三天可见”的功能。对此,佛山家长瑶瑶妈妈说:“以前我也会忍不住在朋友圈发女儿的照片,但是上初中后,女儿就跟我‘投诉’,觉得我拍得她不漂亮,也不想暴露太多隐私。”瑶瑶妈妈说,考虑到女儿的安全和隐私,也尊重孩子的意愿,现在很少会在朋友圈发照片或者定位了,即使要发也会设置分组可见和仅三天可见。

  沟通有道

  朋友圈拉近母子距离

  不同年龄段的妈妈和子女间,沟通方式有着微妙的差别。

  “豆子”的妈妈孙女士特别喜欢和孩子间接沟通。“孩子还小,有时候当面和他谈学习、生活总会让他紧张。”孙女士说。有一次,“豆子”和班上的同学吵了一架,双方家长都去了学校。事后,孙女士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孩子。在信中,孙女士写道:“只有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快乐”。“豆子”特意回了一封信给妈妈,表示自己以后要和同学和睦相处。

  而王女士则更信任面对面交流。她告诉记者从小到大,自己的儿子在学习、生活上出现了问题,都会和儿子当面谈话解决。“有时候电话没法实现很好的沟通,在儿子上大学时我一个月总要去学校两三次,目的就是当面和孩子聊聊,了解他的生活状态。”王女士说。

  在微信上,王女士很少和儿子直接交流。她在闲暇时总会默默地翻看儿子的朋友圈,但很少在下面留言。“我想给他留下自己的空间,但是总是想了解他的情况,有时他发了一张北京的雪景照,我第二天都问问他穿得够不够。”王女士笑着说。

  90后萌妈:

  带娃经历细细晒 职场一样不能落

  不少“90后”妈妈才刚刚收获新生儿降临的喜悦。围观这些新手妈妈的朋友圈,她们的日常动态从自拍变成“晒娃”,往往是从宝宝挥舞的小手、可爱的笑容、恬静的睡颜开始的,这些九宫格照片或视频都会成为妈妈们百看不厌的私人珍藏。

  与此同时,身份的转变往往让新手妈妈们有点措手不及,她们的朋友圈里常常会展现如何学习抱娃、冲奶粉的技能,也会为宝宝深夜哭闹、突然发高烧等感到担忧和焦虑。“宝宝从凌晨1时闹到3时,我见过我家外面0时、1时、2时、3时、4时、5时、6时……的景象。”佛山“90后”妈妈关女士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带娃经历。

  “90后”新生代妈妈普遍希望更科学地育儿,因此也更容易与长辈产生分歧。今年初,“90后”黎女士喜得爱女,最近她却为宝宝要穿多少衣服发愁。她认为,孩子只要穿得比大人多一点就可以,但是长辈却生怕孩子受凉,坚持要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为难之下,她只能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希望有育儿经验的朋友帮忙支招。黎小姐表示:“和家人最大的分歧便是,一个多月的孩子能不能用药。比如睡不踏实经常惊醒,要不要用惊风散,我父母会觉得以前带孩子都这么用药。但是我觉得不用,孩子状态可以,不用担心。”黎小姐认为,最好的协调方法是请教儿科专家,把疑问都问清楚。

  即使带娃再忙再累,“90后”辣妈们也不会让自己的生活里只有孩子,工作时她们仍是职场上勤奋的员工,旅游时她们便带着宝宝一起去玩。1991年出生的刘小姐在外企工作。她的一对龙凤胎在前年诞生。谈起自己的工作和育儿,刘小姐表示自己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全职母亲,相反她希望把时间均匀地分配给工作和育儿。

  “我婆婆平时会帮我带孩子,周末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和孩子、丈夫在一起。”刘小姐说。于是刘小姐的朋友圈分成了两个部分,工作日里她的朋友圈充满了工作,包括企业的宣传、品牌的推广。到了周末则是一家人的专属时间,踏青、烹饪、带孩子去婴儿泳池游泳。刘小姐自由切换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60后妈妈:

  既拾年轻梦 也挺孩子追梦

  “我儿子现在在北京上班,每年最多回家两次。我和丈夫说,我要开发点新爱好。”“65后”妈妈王女士找到了新爱好——旅行。在过去三年里,她游览了英国、德国、法国、埃及等10余个国家,积攒了一本厚厚的旅行笔记。

  “我年轻时特别喜欢旅游,在大学时为了看雪,和朋友们坐绿皮火车一直坐到北京。”谈起自己青年时代的经历,王女士依然神采飞扬。但在自己的儿子小雨出生后,她就一门心思扑在了孩子身上。小雨大学时在广州读书,王女士几乎每两周就要去看小雨一次。然而,小雨在毕业后决定去北京工作。

  “有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有一天我的朋友说英国很有意思,我突然决定一个人去一次英国。”为了准备英伦之旅,王女士重新学起了英语。2016年,她顺利地在英国旅行了一周,感到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新乐趣。

  从此,王女士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每次出国旅行前,她都会做足功课,对当地的语言风俗文化加以学习。在去埃及前,她做了全方位的攻略,对埃及的天气、文物和历史做了功课。在为期两周的埃及之旅中,她在红海里游泳,在狮山人面像前沉思,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对不少中年家长来说,随着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独立成长,她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发自己的爱好。有人投身于运动,有人乐于旅行,她们在汗水和欢笑中实现自己的“第二春”。

  佛山家长卢女士的儿子选择裸辞,并踏上环球旅行,用镜头和文笔记录旅程。卢女士对此非常支持,还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点赞儿子的作品,以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卢女士在朋友圈里这样深情地写道:“妈妈是儿子的粉丝,他的文章,我都力挺。”最近,卢女士的儿子还开始在弹幕视频网站上发视频,这位妈妈也开始与时俱进学起了新玩法:“原来还不知道有这么知名的弹幕视频网站,跟着年轻人长见识了,期待下一期。”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卢女士依然会为远方的儿子担忧:“看视频时我看哭了,看那辆在雪原中行驶的车子,想象他辞职追梦,自行创业,很勇敢很辛苦很冒险,成功否失败否?作为他妈妈五味杂陈,泪流满面。”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大学生把母校变成“大富翁”地图 一楼一景高度还原

  • 女农民工圆梦北京

  • 广州多所中学发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对接高校欲成“早期孵化器”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地铁工地上的向阳花

     信号系统是行车的“指挥中杻”,控制着整个线路上所有列车的运行调度,被形象地称作地铁列车运行的“大脑”,通过它可以使列车实现自动防护、自动运行和列车运行间隔控制。

  • 【当好主力军 建功新时代】今天,我们该怎样当一名合格的工人?

    “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线工人大有可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不仅意味着技术工人将有更美好的未来,也意味着技术、技能有了更重的分量”……

教育论坛

  • 多管齐下扩大学前教育供给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 防控近视要家校形成合力

    当前,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近日有著名眼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视眼防控没有神医,没有捷径,必须启动国家战略、全民行动。

名人坊

  • 钱七虎院士:60载为国铸盾 30年捐资助学

    82岁的钱七虎虽两鬓染霜,却双目炯炯,声如洪钟。今年1月8日,他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仅仅1个星期后,他就把800万元奖金全捐给了“瑾晖基金”,用于资助西部和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学。

  • 做好“作业”功夫在诗外

    作为连任三届的老委员,我从履职经历体悟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政协委员要做好“委员作业”,关键是在平时下功夫,在日常见真章。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