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

访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

本报记者 董少校
2018-08-29 14:48:04

  总共8卷21册的《于漪全集》,8月20日在上海书展首发,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首部来自基础教育教师的全集。这套巨著的作者,是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

  “我这个人很简单,也很天真。我是教师,心里顶大的事情,是一个心眼儿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就在这里。”

  “学习为了什么?我认为是为民族的振兴,这是精神支柱。理想信仰并不遥远,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

  暑假里,记者走访于漪的学生、同事,走进于漪的家,倾听她为培养学生和教师奔忙求索的经历感悟。“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89岁的于漪不曾懈怠,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

   主动投稿,呼吁教文更育人

  学生们曾统计过于漪的著述情况,有531篇文章、37部专著,还有100部合著及主编的作品。这些构成了《于漪全集》的主体,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写作教学、教师成长等方面展现了于漪的教育理论成果。

  于漪说,她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系编辑约稿,少数几篇是她主动投稿希望发表,其中两篇与弘扬语文的人文价值有关。

  一篇是《既教文,又教人》,其中提出要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读写能力获得扎扎实实的提高。

  当时正值“四人帮”粉碎后不久,语文教学的整个气氛是抓语言文字工具,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水到渠成”,意思是只要语言文字抓好了,自然可以起到教化作用。

  “我不同意‘水到渠成’的说法。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思想教育必须主动去做。”回想起这些,于漪依然语气坚定。

  另一篇是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改革弊端,弘扬人文》,力图打破语文教学中的工具理性,发掘文化积淀,张扬其中的思维价值、情感价值。

  于漪说:“我们读到‘日月之行’‘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仅是个例子,还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先天下之忧而忧’短短几个字,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历代可以有新的解读,甚至是今天共产党人的坚守。弘扬人文实在太有必要了!”

  看上去是发表两篇普通的文章,却亮出了“教文育人”和“弘扬人文”的鲜明主张,成为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于漪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共识。

  打开时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能看到这样的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关编写专家说,这句话写入课程标准,正是源自于漪多年来的呼吁和推动。

  虽说全集已经付梓,于漪并没有享清福的打算。她说:“我的一辈子就是坚守,做一点事,这样就不会枉费生命。”

  胸怀使命,珍视每一名学生

  于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至今在教育领域奋斗了67年。有一件事情于漪特别难忘,那就是1978年获评首批语文特级教师。

  “评上特级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带的77届两个班学生100%考上了大学。”于漪说。当时学生普遍底子差,她抓住班里的小干部,对其他学生传帮带,一个都不放弃,教材跟不上就学《共产党宣言》,这样在高考中大获全胜。

  迫切需要改变的教学状况,是教师的“一言堂”。于漪认为,课堂不是教师锻炼的场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这样,她倡导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性教学结构,改为网络式、辐射性的互动教学。而且老师不是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是面对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

  杨浦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王伟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他读初中时,于漪在课堂上讲《变色龙》,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形曲线,显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一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画得比你好。”

  于漪当即把漂亮的板书擦掉,请这名女生来画。女生画出的曲线不是相同的起伏,而是有高有低。于漪当即表扬她,这条波浪线更加符合小说情境。

  “这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从中感受到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敬畏,对学生的敬畏。”王伟说。

  对于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和教育中的“抢跑”现象,于漪感到很不安。她认为,那些超前学习赚的是家长的钱,害的是孩子的青春。“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机械学习能够解决的,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于漪说。

  于漪常说,作为教师,要把孩子当宝贝,尽最大努力把他们教好,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她心中怀有一种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将来把才干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之中。

   不忘初心,为教师搭台铺路

  于漪在教育界有着崇高的名望。上世纪90年代初,于漪退休,有民办学校开出60万元的年薪,聘请她去当校长,但被她婉拒了。她说:“如果我把时间、精力用于培养优秀教师,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带动更多学生。”

  5月8日,在虹口区为200名校园长作《思想有高度,情怀满装家国》主题讲座;7月5日,为松江区400名校园长及教学骨干作《以精神成长铸就松江教育的新辉煌》专题报告……

  这些年,于漪上讲台给学生讲课的机会少了,有一件事却始终没放下,那就是教师的培训培养,为他们搭台铺路,为教育事业增加内生的动力。

  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高校社科中青年骨干培训班作报告,于漪已连续坚持了8年,主要讲授师德及专业实践;在“讲台上的名师”“新秀在课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等开班仪式上,常常出现她的身影。她担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培养基地、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人不能和钱画等号,与物质的富有相比,更加重要的是精神的富有。作为教师,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青年教师身上,要有所担当,为国家做铺路石。”于漪说。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于漪住院了,上任不久的杨浦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俞雪飞去看望她。于漪说:“我是一名党员,如果党组织有什么需要,作报告或参加组织活动等,请随时告诉我,没有任何问题。”

  俞雪飞说:“于漪老师在我心目中是高山仰止的教育家,她面对工作有种不忘初心的姿态,让我非常感动。”

  于漪的课堂向全国教师敞开,每堂课都是公开课,至今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至今,于漪培养的特级教师已有三代十几人,成为教坛上骨干力量。她说:“我希望每位校长都能成为学校教师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因材施教,让更多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教书育人中发挥更大聪明才智。”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历史藏在档案馆

  • 【图说】“算法”分宿舍

  • 扎染教师指导小朋友学习扎染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武汉将建“工匠孵化站”

    本报讯 (记者张翀 通讯员胡文辉)记者日前从武汉市总工会获悉,武汉市总经济和劳动保护部、市职工技术协会、江汉工人文化宫将联合建立“工匠孵化站”据了解,网上“工匠孵化站”将打造成职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的在线学习培训、在线练兵考试平台。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打通在线培训后的取证和技能鉴定环节

  • 劳模在讲政治等方面要真正成为楷模

    本报福建晋江8月28日电(记者肖玉保 王维砚)“希望广大劳模真正成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楷模,学习新思想的楷模黄琪玉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赶超,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社会

教育论坛

  • 大学何位 大学何为

    “一带一路”是促进相关各国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重大倡议,因其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而具有广阔前景。倡议提出五年来,相关国家在多领域的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在经济、金融、外交、文化、教育、法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影响。

  • 诚信教育永远没有完成时

    虚构实习经历、谎报实习时长,部分大学生暑期实习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日前被媒体曝光。媒体调查显示,86.8%的受访大学生指出暑期实习流于形式、单纯“刷”简历的现象较为常见。

名人坊

  • 【劳模故事】祖孙3代劳模的故事

    1998年,时任丰润建筑安装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冯连合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个人心涣散、濒临破产的老厂打造成纳税超百万元、河北省建筑业规模效益十强企业,成为家喻户晓的河北省劳动模范;之后,他的儿子冯国旺将企业推向新的高度,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2014年,冯家第3代接班人冯硕再次捧回河北省劳动模范的荣誉。

  • 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

    总共8卷21册的《于漪全集》,8月20日在上海书展首发,成为共和国历史上首部来自基础教育教师的全集。这套巨著的作者,是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我这个人很简单,也很天真。我是教师,心里顶大的事情,是一个心眼儿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就在这里。”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