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

温源
2019-10-09 07:37:02

 

  吴大观 新华社发

  【最美奋斗者】

  他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他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吴大观。他用拳拳爱党爱国的不渝之心,铸就了护卫祖国蓝天的“中国心”。

  在大学期间,吴大观刚开始学的是机械。那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祖国的天空肆意横行。看着这一切,吴大观立志航空报国,向学校提出转入航空系。1942年,他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毕业,毅然选择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工作。在这里,吴大观用两年时间潜心研究,掌握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吴大观拒绝了美国企业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国,和家人来到位于解放区的石家庄,走上了创建与发展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道路。

  吴大观受命于国家困难之时,航空发动机研制一切从零起步。面对国家资金短缺、国外技术封锁、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吴大观千方百计克服阻碍,带领年轻的发动机设计队伍,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发动机的奋斗历程。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吴大观受命在沈阳筹备组建新中国的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在毫无设计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发动机研制并试飞成功。靠着一点一滴的攻关,他带领研制人员不断突破,组织了多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吴大观深深体会到,研制先进发动机必须有先进的试验手段,他提出要建设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同时边做科学研究,边搞基础设施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进型号研制和基础条件建设。他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发动机设计、试验标准“八大本”,领导建立了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军标,为研制可靠、管用的发动机提供了技术基础。这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不仅为当时的科研工作拼出了一条出路,更为后来“昆仑”“太行”等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探索出中国人自行设计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在发动机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吴大观建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这支当时不到100人的队伍披肝沥胆、忘我拼搏,以设计室为家,全身心推动发动机研制工作。1977年年底,已经年过六旬的吴大观从沈阳606所调到西安430厂。他说:“我62岁要当26岁来用。”他把自己当成一台发动机,高负荷、高效率运转,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吴大观曾说:“投身航空工业后,我一天都没有改变过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初心也从来不曾动摇。

  1982年,吴大观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常委。他说:“我有看不完的书、学不完的技术和做不完的事。”他用5年时间钻研新技术,写下上百万字的笔记,总结了几十年的工作心得,尽心竭力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思考、谋划。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否则,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于是,吴大观等9位资深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太行”发动机项目得以立项。18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

  吴大观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卓越贡献,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后来者树起了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情操、毕生的拼搏奋斗,忠诚践行了中国航发人“国为重、家为轻”的家国情怀和“择一事、终一生”的价值追求。(记者 温源)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把“界碑”竖在边疆孩子心中

  • 青岛:消防安全教育

  • 学习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新疆试点企业自主认定职业技能等级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社厅向新疆油田公司等8家中国石油在疆企业核发了由企业自行印制的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计3713本。

  • 102名2019年“上海工匠”揭晓

    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总工会获悉,102名2019年“上海工匠”当日揭晓,其中两位“上海工匠”为自荐成功职工。至此上海已诞生了4批共计382名“上海工匠”。

教育论坛

  • 让头衔的作用重返教师职业发展正轨之道

    头衔是社会组织给予组织成员的一种身份、荣誉或等级符号或文化象征,在此是指由各级政府或专业组织给予教师个体契合其自身综合素养或某一方面突出表现的一种荣誉性、专业性或奖励性的身份认定或符号标签。

  • 在真实教学场中学习

     最好的行动教学是什么样?最近,我们在浙江省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观摩了一场正在开展的排练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有意思又有意义,它处在一个真实的“教学场”当中,学习因为真实、完整而有效。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