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民族脊梁 弘扬民族精神-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挺起民族脊梁 弘扬民族精神

记江苏省镇江中学特色德育建设

闫瑞 严怀彬
2018-10-11 14:51:33

  镇江中学120周年校庆活动

  人立于世,不可没有骨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则不能没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西方文化日渐交融时,我们更要呼唤一种强劲的力量让华夏民族千千万万子孙为之激情澎湃,为之热血沸腾。这便是——中华之魂,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教化育人的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负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作为老牌知名中学,江苏省镇江中学在学科教学、课程设置、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始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镇江中学前身为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镇江知府王仁堪创办的南泠学舍(书院),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书院被改建为镇江府中学堂。1953年,学校定名为江苏省镇江中学,并被确定为全省首先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63年被列为江苏省18所示范高中之一,1981年被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9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级别示范高中省级评估,2004年通过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转评。

  镇江中学在相当长的时期被誉为“古润最高学府”,虽几经校址变迁、校名更替,但始终文脉未断,一直与国家兴亡相关联,不忘“一切为民族”之校训,致力于增强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近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柳诒徵,近代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生物学家薛德焴,著名词曲学家、敦煌学家任中敏,著名教育家王骏声、曹书田、沈亦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会计界一代宗师潘序伦,镇江筹划建党首人陈景福等都曾在镇江中学任职任教。百余年来,镇中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远及海外,英才辈出。他们中有夏霖、王洞若、束春生等革命先烈、爱国志士,有蒋南翔、李崇淮、戴伯韬等政坛精英,也有周有光、邹仁鋆、吴良镛、陆元九、严加安、汪洋、于漪、于渌等学者名流。10位两院院士先后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光。镇中以人才渊薮、桃李芬芳饮誉大江南北,并于1992年被选介入《中国名校中学卷》。

  起始于环境熏陶

  校园物质环境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基本因素,环境的布置不仅仅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学校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呈现的办学特色。镇中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体验型教研、体验型课堂和体验型德育3个板块的研究,逐渐构建起了“体验型”教育体系。校园环境布置也围绕着这3个方面展开:以“在研究中成长”为主题,展现教师校本教研的活动场景和优秀教师的风采;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为主题描绘学生自主学习的画面以及取得的成效;以“玩得有味道、玩得有文化”为主题,再现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的场面……这些内容都来自学生的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多彩生活的回忆,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言行方式。

  学校充分挖掘民族精神教育校本资源,建成了“一切为民族”校史馆、校训题词和杰出校友题词文化石、杰出校友与知名校长文化长廊以及经典古训文化柱。在此基础上,又将学校西北片区进行整体设计,建设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基地。以校史为时间主轴,将相应场馆串联其中,利用物化载体构建创新德育环境,通过硬件建设形成了民族精神教育特色环境。

  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后,学校会及时组织“了解镇中”活动,通过宣讲校史、参观校史馆、参观校园、学唱校歌、介绍优秀毕业生等活动,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同时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建基于课程建设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詹万生先生所说的那样:“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民族精神教育与德育的其他内容一样仍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各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鉴于此,2015年8月,镇江中学建立并完善了“一切为民族”的德育课程体系,制定各年级的德育活动规程,形成了学校各年级的习惯养成目标,完成系统化的德育循环活动规程。

  明确了高一年级“为民族,明职责”、高二年级“为民族,促成长”、高三年级“为民族,敢担当”的层递性、系列化目标体系,并在国家课程中加以渗透。与此同时,厘清民族精神要素与核心素养要点之间的逻辑关联,确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的课程标准,开设了竞赛课程、大学先修课、研究型课程、实践体验课程等高水平校本课程。

  “一切为民族”不仅要延续和传承,更要关注现实的教育需求。现代教育更加注重挖掘人的禀赋和潜能,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实现,更加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基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让学生愉快生活、健康成长、学有所成、永久怀念的地方。

  学校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通过电子信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征集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建立民主、平等、宽容的人际环境。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笑脸墙”“午间才艺大舞台”等载体,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多样化平台。学校还成立了由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以及社会代表组成的学生发展委员会,对涉及学生利益和发展的重大事务,真正发挥委员会咨询和建议、宣传和协调、审议和决定的功能,共商育人大计,见证孩子成长。

  如今,学校建立了“民族教育”创新工作室,由历史、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骨干教师主持、参与,进行专项民族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一切为民族”德育课程建设进行科研引领。目前,已经开展了“经典诵读”知识竞赛、“弘扬民族精神”演讲赛和演讲稿搜集、校史校本课程等。

  浸润于日常教育

  在学校,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是专门开一门民族教育课或在学科教学进行教育就能实现目标的,它还需要通过许多的途径或方法来实施,如果能把每一种教育的力量进行整合必定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镇中人发现还可以利用这些力量来催生那些播撒在孩子心田的种子。

  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每一个教师在他(她)所教的孩子心中都是很有地位、分量的,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精神以及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或是对某个事情的认识、评价,都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带着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情走进课堂,带着对美德的欣赏与赞同之情来分析、评价一些事物,处理一些事件,那么,必定会感染、影响学生。例如:学校策划开展了“践行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师德承诺活动,在全市率先成立名师志愿导学中心,常态化义务辅导学生;定期组织班主任和教师进行走访慰问,及时掌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教育活动的感染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传播民族精神。一是用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去感染学生。例如:合唱节、演讲赛、运动会、跑操赛、文化艺术节、教体融合、校园文明志愿者等各项主题活动,为提升镇中学子核心素养创设了多元平台,活动丰富。在活动中孩子们被感染、熏陶,逐渐了解我们特有的文化遗产,熟识民族文化的精粹,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民族精神,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是用读书活动充盈孩子的精神世界。读书是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进行人文关怀的好形式。有人说: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精神境界主要取决这个民族的社会成员学习和阅读的水平。中国的文化精粹,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在中国四大名著中,在唐诗宋词中,在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只要读,就会逐步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它绝不是虚幻的东西。

  正如冯章葆校长所说:塑造民族精神,教育责无旁贷。教育的宗旨是为国育才。教师培育的是民族的脊梁和风骨,传承的是民族文化,树立的是民族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他的号召与引领下,镇中人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部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江苏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中小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民族精神的培育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开垦、耕耘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并把民族精神的种子根植其间,让这颗种子在孩子们热血与激情的浇灌下发芽、开花……这一切,镇中人将为之坚持不懈去奋斗!

  (闫瑞 严怀彬)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乡村阅读

  • 手绘京剧脸谱

  • 军营体验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粮油行业首次举办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

    本报讯 (记者郑莉)9月27日~28日,由中粮集团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中粮集团工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首届中粮集团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本次竞赛设置了制米工、制粉工、饲料加工工三个竞赛工种,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比赛,最终决出各参赛工种的个人奖项和团队奖项。

  • “定向培养”

教育论坛

  • 疯狂培训不如理性育子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小学生家长竟然一口气交了7年的英语培训费,有的孩子甚至在近两个月的暑假里仅有5天没有上培训班。在笔者看来,“疯狂培训”往往会适得其反,其恶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火中取栗,有时不仅根本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 怒火升腾时,且慢半拍

    出差在外,在一个小区门口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训斥儿子:“怎么比规定的时间晚了20分钟到家?是不是去玩游戏了?你这孩子怎么不学好……”那孩子约莫七八岁曾经,我也和这位年轻的妈妈一样,教育孩子的时候武断、急躁,伤害了孩子,至今想来仍然懊悔不已。

名人坊

  • 葛晨虹:学伦理学,做伦理人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葛晨虹(资料图片)他们最敬爱的一位师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会长葛晨虹教授因连续加班工作

  • 赵翠:俺眼里只有学生

    “干啥的说啥,你当老师、做校长,眼里就应有学生,没有学生咋有学校,咋有课堂?俺就是这么想的和做的……”说着说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9月1日,市里举办“2018莱芜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赵翠获评全市最美教师。她的事迹展播中有句萌萌的话:“俺眼里只有学生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