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岁月 凯里学院走出特色教育路-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一甲子岁月 凯里学院走出特色教育路

2018-10-16 15:47:23

  大全景

  图书馆

  60年弦歌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2018年凯里学院迎来了60周年华诞。60年,如白驹过隙,风雨兼程,励精图治;60年,辉煌如斯,沧桑和凯歌合奏。凯里学院60年建校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发展史!

  60年来,凯院人坚持教育为本,以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深深扎根在贵州大地上,培育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传承民族文化,通过自身发展壮大,改变着黔东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

  大业初创 艰难起步

  从1958年到2018年,从黔东南大学到凯里学院,从专科院校到普通本科院校,60年峥嵘岁月,记录着一代代凯院人勇于担当、敢于超越、沉稳坚毅、克难求进的奋斗足迹。今天,当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重拾历史的片段,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学校历经的沧桑巨变,触发我们继续奋进前行的激情和雄心。

  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新校区占地面积1676亩,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是贵州地方高校中民族特色尤为浓郁的现代化大学校园。青山环抱,绿水相拥,校园大门左侧的纪念林铭记着学校大业初创阶段的艰难历史。1995年至1997年高等教育开始大众化,当时全国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平均达到20%,贵州的适龄青年入学率只有9%~10%,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当时学校老校址占地面积只有两百亩,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的教学生活区,已远不能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黔东南州政府部门“高瞻远瞩”,提出建立一所“一百年不落后”的高校,为配合凯里开发区这一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凯里学院新校区最终花落开发区。在凯里学院升本的关键时期,州政府部门向全州发出倡议,号召全州干部职工捐资助学,有了捐助所得的1000余万元,凯里学院新校区建设顺利竣工。

  改革创新驱动 凯院蝶变前行

  万事开头难!转型发展从哪里破题?改革创新从何处入手?是摆在凯院人面前的难题。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其核心在于一个“新”字,其出路也在这个“新”字。“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是当时党委提出的战略思路。2016年9月,凯里学院被省教育部门列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7年1月,被省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同时《凯里学院章程》正式颁布,依法可行,学校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还深化了“师范做精”“民族做特”“工科做实”等十大改革工程,着力实现以教授博士双超120人为标志,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的新突破;以年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为标志,科研项目和成果的新跨越;以建成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标志,办学层次的新飞跃。

  就像大树对土地的情愫一样,凯里学院与黔东南血脉一体,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大学对区域经济和西部发展的引领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了纳米材料及化工和民族制药类等七大学科专业群;《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的实践和探索》获贵州省第七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苗族侗族文化概论》等11套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出版;2016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成为全国57所具有该项培训资格的高校之一;成为教育部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院校之一;被教育部门列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学校与时俱进,组建大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成立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黔东南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凯里学院,直接服务黔东南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战略行动。

  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建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重点打造并拟申请增列“艺术硕士”“农业硕士”“旅游管理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济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学校已建立起一支45人的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

  科研工作上,立足山乡,依托丰富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集聚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建立了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创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已成为在民族学、人类学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学术期刊,2017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与学校2010年倡议发起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一并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2014—2020)》;2016年大学科技园增列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出版了黔东南历史文化研究等系列丛书。教学科研人员获纵向科研课题立项868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26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105项、国家授权专利73项。

  博学笃行育才 适销对路获赞

  建校60年来,学校紧跟形势任务变化,始终坚持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40000名合格毕业生,为地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黔东南地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党的十七大代表杨作明,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石文琼,全国劳动模范王家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丁光琴,全国优秀教师罗义群,全国模范教师傅安辉、谢贵华,“获全国最受关注乡村教师”称号的特岗教师刘习聪就是他们的代表。

  为服务区域建设,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凯里学院构建并全面实施了基于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校政校企合作教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6年,学校携手凯里经济开发区打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打通了创新创业教育链,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和实践载体,拓展了创业导师队伍、孵化基金等资源对接,构建了高水平创业研究体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师生整体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业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部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经验。

  2016年5月,教育部门联合中科曙光共同发起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我校成功入选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是贵州省仅有的入选高校。并于同年8月与曙光公司签订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合作协议。同年10月教育部门联合凤凰教育发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拟在全国选定10所合作院校。2017年3月,我校成功入选首批“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合作院校,并于5月与教育部门、凤凰教育在北京凤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建立,为协同创新育人、有效改进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驱动。凯里学院找到了新的发展动力,正在实现向应用型的根本转变。在这里,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培养,更符合时代特点;对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了解更深入透彻;有效改进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通途已经打开。

  积极投身教育扶贫主战场 发挥高校责任与担当

  “扶什么”“怎么扶”?为实现与州内教育扶贫的无缝衔接,凯里学院专门增设了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了独具凯院特色的教育扶贫工作模式。“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地区的根本出路在教育。”凯里学院针对贫困扶贫点生源,采取了新的招生模式,通过向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倾斜等方式,增加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对当地教师采取一帮一和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帮扶点教育教学质量。

  黔东南州山高田少、地瘠民贫,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凯里学院始终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理念,老百姓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蓝莓栽培、畜牧养殖、酸汤技术开发等研究已闯出了科技创新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成功模式。学校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组建“博士团”“教授团”等技术服务团队,对接乡镇村寨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凯里学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转型发展的征途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回望过去,激励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凯里学院正奋发赶超,展现勃勃生机。 (杨 曦)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青少年近视防控 专家:关键是学校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

  • 乡村阅读

  • 手绘京剧脸谱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黑龙江6年投3亿发展农村职教

    本报讯(记者 曹曦)近日,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市、试点县建设项目现场会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举行。6年来,黑龙江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92亿元改革农村职业教育,拉动地方资金6.84亿元,重点建设一个试点市、17个试点县

  • 让工匠人才成为新时代的“明星”

    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产业工人优秀代表围绕“做大国工匠,争当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10月15日,5位优秀产业工人代表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中国工会十七大召开前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教育论坛

  •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尚需完善

    为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自2012年起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数据本课题将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分为三类,分别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机会激励。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探讨这三类激励分别对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大育人目标的促进作用。

  • 4岁的“双创赛”如何走过“成长的烦恼”

    10月15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厦门大学落下帷幕。颁奖典礼上,学生表演舞蹈《千帆竞发》。10月13日,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争夺赛的武汉大学团队在做赛前准备。颁奖典礼上,厦门大学学生表演《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名人坊

  • 马俊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本报讯(记者 焦新)10月12日,教育部党组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马俊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男,1962年11月生,1986年12月入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

  • 葛世荣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本报讯(记者 焦新)10月12日,教育部党组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葛世荣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葛世荣,男,1963年4月生,1985年5月入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