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载栉风沐雨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建校二十五周年纪实

君子兰
2018-10-31 14:03:23

  继承创新兼容并蓄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升达),是一所经贸管理类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由豫籍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于1993年为回馈桑梓捐资兴建。学校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宗旨,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办学定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集60多年的办学经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相融合,形成了独特鲜明、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使得升达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独树一帜。如先生提出的“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及其核心“三三三制”(“三心、三严、三特色”),“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的行事准则等。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的办学思想,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历届领导班子一贯秉承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教育理念,在继承中创新,提出了“坚持一个根本,突出两个服务,着力三个提升,落实四个促进,实施五大工程”(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师生持续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学校综合治理水平;促进教学条件建设,促进教学经费投入,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学保障建设工程”“校企合作发展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贡献。

  25年来,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7万多名各类人才,校友遍布全国66个主要城市和数十个国家与地区。学校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平安校园”和全国、全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教育部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首批示范校”“改革开方40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十大民办高校”“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也是全国仅有的获得图书馆界较高荣誉“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的民办高校。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特色教育彰显魅力

  升达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构建思政教育大平台,不断深化“三大教育”(爱国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持续实施“三大竞赛”(秩序礼仪、文明宿舍、学生整洁),着力强化“三方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坚持不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和整个过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举办“思政课活动周”,是升达推出的一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强震动和高频率,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热点等来选定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自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以“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梦—我的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辉煌中国”等为题,共举办思政课活动周27期。为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还开展了让学生上讲台、以学生为主讲的思政微课堂大赛和以实践为主题的翻转课堂,以及把课堂直接开到红色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模式。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到焦裕禄纪念馆和新乡市刘庄村、七里营村及新郑市的黄帝故里、全国文明村新郑泰山村等地,现场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了解历史文化,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把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直接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的做法,使学生真正地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一大亮点。学校自1993年建校伊始,每天早晨6点30分组织学生升国旗,25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在升达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标语、宣传栏和文化长廊。由创办人王广亚先生亲自撰写的升达校训“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和“清早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饮和食,要有节,穿衣服,求整洁,孝父母,立家业……”长达120字的治校格言,构成了升达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多年来,学校坚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华精髓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修养。把培养学识广博、品行高尚作为首要目的,提倡发奋立志,强调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执行董事王新奇博士说,爱国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孝道与感恩文化教育,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创办人在世时常说,孝道与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百善孝为先。教育是百年大计,尊师重教是重中之重,把孝道与感恩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之中,也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孝道与感恩文化教育,并把此作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大一学生一入校,学校就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校训、升达精神、办学理念和治校格言。学校还专门修建了以二十四孝为内容的文化长廊,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其主旨为培养学生热心公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学校把劳动育人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即大一新生每天早晨或下午课余时间劳动半小时,清扫校园固定区域的卫生,学年末考核通过获得两个学分。除此以外,学校还在二、三、四年级中开展由全体学生参加的团体劳动和由部分学生参加的工读劳动。团体劳动为义务劳动,工读劳动为勤工助学性质的有偿劳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也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学校开展的国旗教育多次被社会知名媒体报道;“劳动育人工程”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高校校园文化特色品牌重点建设项目”“河南省高校精神文明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养成教育”和“思政课活动周”被河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部门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养成教育”实践案例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

  五大工程齐头并进 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以服务地方发展和师生发展为宗旨,以“五大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学保障建设工程、校企合作发展工程、文化育人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内容包含“精彩一课”比赛、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学资料(教案、讲稿、课件)评选、精彩课堂观摩、人人教学水平提升等活动。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督导队伍,实行“两级双线双责”工作模式,开展专项评估,实施多元评价,并将教学质量的优劣和教师评先、职称评定等相挂钩。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全校教师中自觉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该活动自2016年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追捧与好评。

  在这项工程的推动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建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数量居全省同类高校首位。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一德三能”(师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为目标,培养“四有”教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引培并重、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培养、学历学位培养、课程进修、出国访学进修、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继续教育、外出参会交流等培养培训形式,使全校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015年,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以“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宗旨,全力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先后组织了“管理素质提升研修班”“混合式教学专题培训班”等十余期专题培训;邀请知名教育教学专家举办200多场培训讲座,内容涵盖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技能方法、教育信息技术、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举办教学研讨、教师沙龙活动20多次,达到教师全部覆盖。近年攻读硕士、博士教师25人;选派14名优秀骨干教师到美国、英国等国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参加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会议培训700多人次。

  ——实施“教学保障建设工程”。近年来,学校按照“满足教学,突出实用,注重内涵”的原则,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目前建有教育部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6个,专业实验室41个,实验分室23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个;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35万册、电子图书67万种。学校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建设单位”“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

  ——实施“校企合作发展工程”。开展与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是近年来学校推出的又一发展战略。目前已有19家企业进驻学校,建立了130多个联合培养基地。形成了校企两大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将校企合作从资源共建延伸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了教育资源,强化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培养质量,实现了学校与地方的双赢。同时学校还发挥校友企业优势,开展行业专班教育,实行企业订单培养等模式,均收到良好效果。

  ——“文化育人工程”,是五大工程中的亮点工程。多年来,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打造多元教育平台,让文化育人工程多姿多彩。

  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推广活动。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做好“大学生读书节”“全民读书月”和“图书馆宣传月”“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升达文化有关的经典诵读、经典图书推荐活动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开展名家学术报告讲座。以高端学术性报告、“通识教育”“广亚大讲堂”“广亚智慧”课程相互依托,以塑造思想品德、增进文化自信、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生的思考视野。

  举办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常态化邀请国内知名演出团体来校开展文化经典剧目展演,坚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书画展、歌手大赛、舞蹈大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打造多彩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引导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黄帝故里、郑州商城遗址及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泰山村等现有各类文化资源,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文化等通识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15年,学校又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组织校友来校讲创业经历,以此激励在校学生立志成才。3年来,学校获国家、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0个,314人次获国家、省级奖励;创业项目连续4年获批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扶持,累计孵化项目42个;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科研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学校科研激励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提升和进展。

  科研立项逐年增多。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千余项,主持省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百余项。如蔡国梁教授的《基于蝴蝶效应的非线性复杂金融系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和李本松博士的《欧债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兰英教授、孟俊鸟老师申报的《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项目。

  科研成果频频获奖。近年来,获省市级教学科研奖励360余项。其中,省级奖项4项,如李心记副教授的《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及对策研究》,荣获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二等奖;光辉博士的专著《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与仿真研究》、王铮副教授的《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获河南省发展研究三等奖等。

  论文著作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出版、编写的专著、教材近30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被EI、CSSCI收录的论文近400篇。从数量到质量都实现了飞跃。

  学科建设再上台阶。学校注重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工作,不断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学校建设有金融学、会计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10个校级重点学科。

  招生就业屡传佳音 春华秋实桃李芳芬

  今日的升达,办学规模已从建校时的在校生500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26700余人,校誉日隆,蒸蒸日上。近3年,本科最低投档线理科平均超出省控线40分、文科30分,新生平均报到率94.65%,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1.81%,高出省平均数10个百分点。特别是会计专业,据有关部门统计,会计从业者已占据了河南省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学校其他各类毕业生在全国乃至世界各个领域,也都大放异彩。下面我们略举数例:

  李贤威,升达2003级营销系毕业生,深受创办人教育思想影响,大学期间就创办了人力外包公司尝试创业;后任广州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现任社宝科技社保通创始人兼CEO。主导过多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咨询及项目外包服务;编撰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外包专业方面的书籍与课程,如《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企业的风险管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操作指南》等。

  马海平,经济贸易专业1996级本科生,曾担任CA(中国)华东区总监。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先后担任百度战略拓展总监、品牌市场总监、CRIC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副总裁、爱帮网首席运营官等职务。曾被业界誉为百度公关和市场体系的“四大金刚”之一。

  冯协,2010年毕业于升达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任河南省桐柏县程湾乡小学特岗教师。2010年9月17日为抢救落水学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大河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被国家民政部门追认为烈士。新浪博客撰文:冯协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优秀教师,是新时代的楷模。2011年,冯协当选为第四届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王楠,2012级艺术学院校友,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毕业后积极参军入伍。现任71集团军某部王杰班战士。他说,非常感恩母校的培养,特别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人生成长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李新艳,1997级外语学院优秀校友,2004年经过外交部门和国家公务员考试,被录用为国家外交部门公务员。曾在纽约的中国常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后回国在外交部门任副处长职务;2017年12月至今任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高级协调官。

  胡玉玮,1996级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后赴英留学,获得布鲁纳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博士后。曾就职于全球著名国际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主任、世界银行顾问。

  皇甫晓涛,2000级会计系毕业生。传播学博士后,曾就职于东方卫视,历任制片、编辑、导演;2010年开创微创业模式,坚持用创意驱动生意和创造性地做生意,如今连锁店面已达200余家,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现任上海电影集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诸如此类有成就和建树者,数不胜数。如福临门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立、盛世乐居(纳斯达克上市)联合创始人李建保、河南正弘商业集团总裁刘永松等一大批优秀校友。如今,升达校友已遍布全国66个主要城市和数十个国家与地区,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和世界各地,个个都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多年来,学校也正是充分利用校友和校友会这一优势,极大地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时至今日,已逐步形成了升达独具特色的“校友帮扶就业机制”。同时秉持“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了“学校领导主管、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机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均在85%以上。 (君子兰)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图说】考证热

  • “免费”到“公费”,师范教育如何升级

  • 难承其重的书包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宁夏举办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

    本报讯 (记者马学礼)宁夏首届全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日前在银川开展,来自各行各业的100多项成果与观众见面。本次成果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科技厅和科协主办,采用产品实物、样品、模型和展板相结合,视频、PPT等新型媒体与图片等宣传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实训基地让无人驾驶不再“纸上谈兵”

    随着全球首个无人驾驶工程师实训基地上个月在贵阳正式揭牌成立,来自国内的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汽车工程领域的15位学员也参与到首期无人驾驶技术真车实训操练的高强度学习中。在现实中,无人驾驶工程师实训基地究竟是什么样的?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教育论坛

  • 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

    图为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的学生在棉田中除草。(资料图片)■特约专栏·劳动教育专题①在今年教师节当天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 坚守地域文化 落实立德树人

    位于紫金山南麓、与中山陵景区仅一路之隔的我校,是1929年由“孙总理治丧委员会”拨款5000元在中山门外建起的中山门简易小学。中山小学的诞生,源于中山陵园的建设。学校把“博爱”作为校训,在每一个中山娃娃的人生起点,烙上爱国爱家的深深烙印,踏稳人生的基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名人坊

  • 王国庆:稻花香里话“耕读”

    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矗立在嘎什根乡学校的校园里,使得这所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更像了一些。但在校长王国庆看来,农村校骨子里与城市校还是要有所不同的。“我们不能盲目地追随城市教育,即使在倡导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气质!”站在教学楼东侧五楼会议室的窗前

  • 张星:追求教育的极致之境

    “用绣花的功夫,认真、专业、精致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张星最为推崇的“工匠精神”。作为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和青岛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他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与其他校长一样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