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 特色创新创业-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特色创新创业

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纪实

2018-12-12 14:24:33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江师范学院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学院拨付专门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方面给予学院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学校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学校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探索出科学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基本思路

  (一)完善的顶层设计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保证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坚持“一把手”工程,坚持创新与创业并举、教育与实践并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层领导任副组长、新道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和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理念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构建人才培养“四个融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考核环节、融入实践育人环节,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整体提升。

  (二)融通式的育人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创新点

  学校全面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互融,强化第一课堂的育人主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计划中。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推动学科交叉,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构建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互通,联合举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班;打造一体两翼、三层递进、多维辐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专业教育和能力培养两方面协同推进。

  (三)生态系统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上游是课程体系建设,下游是孵化和培育的实践平台。校企双方共同探索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拓合作的领域,创新合作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拓展双方的发展空间,提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

  (一)准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发展战略全局高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谋划、系统推进。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工作四个功能定位是: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业模拟与实践、创业孵化与融资经营、创业成果展示及交易中心。学校通过倡导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将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有重点、分层次的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的主题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孵化、融资和经营场地,鼓励大学生实现高水平、高技术含量、基于创新和基于所学专业的创业;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囊括通识创新创业必修课程、通识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专业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创新课程。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24门,涵盖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商业素养、专业创新和人文素养五大领域。课程全部采用数字化和交互式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学校自主规划和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私有云,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开发以每年3—4门的速度完成。

  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学科前沿专题课程,一门创业管理基础课程,参与一个商业计划,建立“三点联动”机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目的。

  (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由仅注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的创业教育,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通过系统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践教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践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实训平台、创客空间和创客工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牡丹江师范学院启动建设了能够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和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开设“新道创新创业训练营”,通过训练营筛选参加教育部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企业专家通过线上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对参赛项目实施全面强化和打磨。

  (五)发挥基地和平台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研课题或者依托发明专利自主创业等科技创新活动;推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创新创业紧密结合,促进师生共创;推动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创新实践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师生创新创业相结合;支持师生共同创新创业,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合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经济发展新平台,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把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推向新阶段。

  (六)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教学管理与师资团队

  组建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库,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新道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新道创新创业实验班实施校企共同管理,由企业导师授课,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催开了创新创业教育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一)创业孵化工作成绩显著

  学校投入100万元建立了“壹街区”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共占地1300平方米,入驻46个创业项目,实现月营业额约18万元,各项目在成功运营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竞赛。截至目前,6个项目参加国家竞赛获奖,16个项目参加省级竞赛获奖。“砀山禅意商贸公司”经营半年营业额达到50万元,参加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进入16强;“纸张记忆”项目,通过引入云资料库、移动端下单、移动支付、配送上门等功能,对现有的打印模式进行升级,已实现净利润每年5万元。这些创业典型项目大多参与了新道创新创业训练营。

  (二)科研成果绚烂多彩

  近两年,学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0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42项、省级项目88项。学生参加教育部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建设中不断完善

  我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新道创新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软件环境建设基本建成,建成后将与路演中心和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每年将覆盖学院2/3的学生,全面开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业路演等活动,并不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全球路演中心和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新建面积近400平方米,中心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可容纳受训大学生近400人。

  牡丹江师范学院根据区域特点,努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将特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孵化特色型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牡丹江师范学院必将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重大机遇,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全面加以推进。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李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 杨敬民)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为留守儿童解套

  • 高校开“减肥课”达标可获学分

  • 奏响青春之歌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勇当大国工匠 汇聚磅礴力量

    于长江,公主岭华翔汽车顶棚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曾获公主岭市特等劳动模范、四平市劳动模范、2018年度“吉林好人·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 省总工会女职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育婴师班开班

    12月6日,省总工会女职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育婴师培训班在顺平县职工服务中心开班。保定市总工会副主席杨占辉,保定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支亚,顺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晓红等出席开班仪式。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