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文化引领高职人才成长-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卓越文化引领高职人才成长

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纪实

本报记者 杨三喜
2018-12-13 09:38:08

  8万元办学启动资金,从极不起眼的日照市第三职业高中起步,筚路蓝缕,升格为日照市经济学校,办成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继而升格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同青岛、烟台等其他兄弟城市相比,日照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人才与资源短缺;同省内其他高职院校相比,学院建校晚、底子薄、资金缺乏……“穷孩子都是拼出来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新广这样比喻。

  读职校一样有出息、成大器

  “上世纪80年代末,职业高中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还是个‘第三’。新入职的教师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在哪上班。你想想当时我们的办校基础!”一谈到创业史,冯新广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日照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感慨于学校的办学历史,欣然题词“追求卓越”。学院党委书记何子安说:“卓越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魂,干事创业靠的就是这个魂。”

  职教学生基础较薄弱,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强。丁肇中四次到访学校,并勉励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职业技术学院一样有出息、成大器”。冯新广认为,勉励学生追求卓越,就是在于激励学生们争做最好的自己,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

  学院将追求卓越融入到管理育人的全过程——凝练形成体现卓越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卓越标准;以课程为主渠道,在职业氛围上,弘扬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的卓越精神,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文化内容、优秀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职场规则等;建设了卓越广场、国家众创空间等一批文化景观与文化基地;通过卓越精神辩论赛、座谈会等主题文化活动,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卓越故事……

  一系列制度、课堂、空间、文化建设让追求卓越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文化核心词,增强了学生们的归属感,促使他们认同自己的职业选择,激励他们“有出息、成大器”。

  校企融合培育“匠人之心”

  潘晓凡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五征学院定向培养的一名学徒制学生。他在山东五征集团实习时的岗位是加注后桥齿轮油。这是装配车间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如果缺少这一工序,后桥里的齿轮就会因为没有润滑摩擦产生铁屑然后抱死。师傅沙玉秀一边告诉他怎样观察和熟悉各种车型,按照不同的加注标准操作,一边操作示范。

  校企合作是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目前,学院合作企业数已达到了403家,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五征集团等6家企业合办二级学院,共建专业13个,订单班38个,联合制定144门专业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开发教材246门。

  五征学院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与山东五征集团联合创办的二级学院。五征集团是中国机械制造重点骨干企业,是中国农用车和农业装备生产制造业的排头兵。2015年4月份,校企合作招生,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招收学生247名,组建了“五征班”,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工匠精神也被写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重要的素质培养目标,明确了师傅的职责,不但要传授学徒技术技能,更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徒的工匠精神。

  一出校门就是“老司机”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很大比例来自贫困家庭,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学得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不仅改变学生个人命运,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村的命运。”冯新广说。

  毕业生与企业招聘需求不匹配,是很多职校学生求职时面临的问题。企业招聘不是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而是按照岗位需求来招聘。学院根据企业产业链条、岗位招聘需求,对专业体系进行重构,建立“职场体验、顶岗历练、实境训练”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先后于2013年、2015年进行了两次专业调整,将68个专业压缩至38个,构建起以面向临港产业、服务现代建造业为重点的特色专业体系,建设了海洋生化、装备制造等10个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的特色专业群。

  按照学生认知和能力提升规律,实施“基础阶段—能力提升阶段—生产阶段”三段式培养。第一学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平台课程学习;第三学年,则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定专业岗位,在企业顶岗实境训练,集中精力、精心钻研岗位要求。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时,就不再只是拿到驾照可以合法开车的新手,而是已经具备了真实职场经验的老司机了。”冯新广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为留守儿童解套

  • 高校开“减肥课”达标可获学分

  • 奏响青春之歌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