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轨道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引领者”-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做轨道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引领者”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2019-03-21 09:12:11

  伴随着轨道交通产业升级与新时代高职教育新发展,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高铁走出去”战略,以“开放”为引擎,以“创新”为动力,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按照“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以建设轨道交通“一流特色专业群”为主线,以培养“大国工匠”“芙蓉工匠”“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和质量建设,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化合作,走出了一条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融合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

  ----------------------

  一、校企比翼,订单育人,“一体化”办学模式创新招

  铁路科技职院1956年建校,“因铁路而生,伴铁路而长,依铁路而兴”,具有鲜明的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积聚了较强的轨道交通特色办学动能,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为全国铁路及轨道交通产业,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优秀的管理者,被社会誉为“湘粤琼三省铁路黄埔军校”。

  目前,学院深度融入轨道交通产业链,紧密对接轨道交通运输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六大系统”,构建了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机电技术、轨道交通运营与物流管理、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轨道交通工程与建筑技术“五大特色专业群”。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积极探索、实施“校企一体化”共育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与 15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34家地铁、城市轻轨、磁浮交通等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每年订单培养学生2400人以上,专业订单培养比例近80%。学生真正做到了“刚入校门,即被订单;未出校门,即被预定”。同时,学院与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被立项为“湖南省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试点班学生一入校,就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举行拜师仪式,行拜师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现场师傅“双导师”施教,教学一部分在学校完成,一部分在企业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敬业乐业的工匠精神,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二、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共同体”产教融合探新路

  产教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器,促进学生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释放的催化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轨道交通行业背景,坚持轨道交通办学特色,在产教融合上突出重围,探索新路,不断提升学院“从服务产业到引领产业”的能力。通过分析找准校企利益需求点,助推企业发展,使企业切实体会到“投入有价值、合作有共赢、责任有共担、利益有共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共同体,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

  在具体实践中,学院以实训基地建设“小切口”,来撬动产教融合“大改革”。探索了“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产权各自所有”的“四共一各”产教融合新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学院与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了设施设备总值3.5亿元,融国铁、高铁、地铁、城铁于一体,汇“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考证”多功能于一线的、业内一流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正以此为基础,与教投集团、国内外有关高校积极筹划共建“轨道交通国际共享实训基地”项目。

   三、培训升级,技术转化,“孵化器”服务平台显威力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以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拓宽社会服务形式,夯实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广泛赞誉。

  升级培训,打造优质培训项目。学院充分整合和利用政府资源、行业企业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其它社会资源等,校企共同开发培训课程标准,共建精品培训课程资源,共育共享培训教师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精准、有效实施市场性培训和公益性培训,每年为铁路、地铁、城市轻轨、磁浮交通等企业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员2万人次,有效解决了企业尤其是新企业、小微企业,培训资源缺乏、培训经验不足、培训能力不够的问题。学院还积极开展公益性培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了“网络公益培训学院”“铁路数字时空博物馆”“数字心理咨询中心”“精准扶贫公益培训在线课程”等,为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社区、贫困农村、社会开展公益性培训达10万人次以上。

  技术转化,打造高端技术创新平台。技术转化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这方面不强,不仅专业建设缺少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高职院校办学也很难升级、上档次。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创新发展新引擎,学院集聚各方优势资源,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合作,申请获批建立了第一个依托高职院校立项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参与”,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孵化器”,成功获批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请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项。今年,该中心与株洲长河电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长河号”国内一款特种载人有轨电车下线交付使用,此车型在车控系统、转向架、车体、车载网络等方面都进行了特殊的优化创新。

  四、借船出海,质量护航,“优质化”高职教育出国门

  在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学院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通过借船出海、结伴而行、质量护航,使“优质化”轨道交通高职教育走出了国门。

  借船出海,是“起锚”之举,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建、院校主教”走出国门。借政府之船。主动对接政府国际援助项目,参与商务部援建埃塞俄比亚铁道大学工作;协办商务部“2015年发展中国家铁路规划建设与管理研修班”,接待来自巴西等10个发展中国家的交通部官员来校研修,签署多部合作协议等。借企业之船。株洲是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学院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装备输出为契机,通过产教融合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在校内为马来西亚国家铁路总公司、吉隆坡大学等进行师资、骨干职业培训,目前已培训9个批次。借大学之船。根据轨道交通国际人才培养层次的需求,一批国内外高校均指定学院为国际办学合作院校。从2016年开始,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学院在肯尼亚为蒙内铁路开展了3个批次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外籍学员300余名。

  在“走出去”的路上,无论是企业还是院校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靠单枪匹马,必然行而不远,只有结伴而行,抱团发力,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结联盟之伴。学院积极参加各类轨道交通国际教育联盟,主要有“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等,结交了一大批同道之友。结资源之伴。借助企业和高校之力,共建轨道交通共享实训基地;牵头成立“湖南省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软在中国的六个“创新中心”,其中之一也落户学院。结项目之伴。签订了一系列海外铁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师资培训、师生互访、留学生互派等项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泰国曼谷分别成立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心”“东盟铁道学院”。

  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国际化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师资是关键。通过学院培、大学培、国外培、项目培、企业培、小语种师资储备等“五培一储”模式,大力开展国际师资培养工作。机制是保障。学院专门成立继续教育与国际学院,既将国际工作高效集中管理,又发挥培训项目运作能力;同时,将国际教育纳入职称评聘、薪酬发放、专业负责人选拔等工作,综合促进教师向国际化转型。文化是纽带。在国际培训项目中增加了毛笔书法、武术太极拳、剪纸、茶艺等“国粹”模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吹响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号角。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着力在三个方面寻求产教融合更大突破。学院将对接株洲中国动力谷,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打造区域发展的专家智库、技术洼地和人才高地,在满足扩招的同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深化产学研,与相关企业、大学合作建设以“科技项目培育、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长”为主题的“湖南科技创新研究院”;凭借区位产业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争取有关部委支持,邀请部分轨道交通高职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合作联盟,使轨道交通高职院校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语文老师把花艺带进课堂 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

  • 大学生为留守儿童开课

  • “益”路童行安全护航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从洗衣工到衣物“救星”

    日前,记者来到聂铭创办的天衣美洗涤有限公司,走进洗衣大厅,几大处理区域功能明确——衣物收发、分拣、预处理、干洗、水洗、特殊处理、熨烫、质检等,工人正在各个区域熟练作业。

  • 工地“女汉子”的双面生活

     工地的生活或许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但为了城市的发展,不少建筑工人们正在其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