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阶 层层铸就“红色信仰”-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以教育为阶 层层铸就“红色信仰”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四阶四层 融合递进”探究红色信仰培育路径

姚雁
2019-03-21 15:01:32

  红色经典诵读展示

  红色微电影拍摄现场

   信仰培育,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中职学生而言,更是有着巨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如何在当前多元化思潮冲击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和话语权,科学地将信仰、信念、信心植根于学生内心,是中职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对此,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逐步构建出“四阶四层,融合递进”中职生红色信仰培育路径,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希望能为深化信仰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审之:问题探源

  信仰,是人们对于某种主张、主义和价值理想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寄托着人的精神最高眷注和关怀。红色信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坚实的精神支柱和鲜明的精神标识。

  信仰不会凭空产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综观当前中职学校的信仰培育工作,虽然各校均给予充分关注,并将德育提高至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德育课程设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但面对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大潮的猛烈冲击,中职生群体反映出的无信仰、信仰迷茫等问题依然突出,如,很多学生对“明星”如数家珍,却对革命先烈漠不关心;很多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对我国14年抗战史“一知半解”……

  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的问题探源,并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学校信仰培育体验“散乱化”,导致学生红色信仰不坚定。信仰教育是一项“播种”工程,这粒“红色”种子能否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关键在于学校教育有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偏向于将红色信仰元素隐含在学科教学、环境熏陶中进行培养,虽然这也是教育手段,但这种零碎的“点”式存在无法形成系统的“链”式教育,从而出现学生体验比较散乱、对红色信仰的信心不坚定等现象。

  教师信仰教育示范“模糊化”,导致学生红色信仰不清晰。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教育本身就是示范、模仿、内化的过程”。学生红色信仰的形成,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很多教师还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传统思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向学生传递红色信念、红色文化、红色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年轻教师在自身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示范模糊,导致学生对红色信仰的内涵认识不清晰。

  校园红色信仰体验“苍白化”,导致学生红色信仰不深刻。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一个个活动的有序堆积,但一些学校设计的红色信仰培育活动刻板、教条,不仅没有亲和力、不受学生认可,更会让处于叛逆期的中职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学校德育线干部、团干部、班主任对红色信仰培育活动的策划能力不科学,教育活动浮于表面,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导致学生对红色信仰的感受不深刻。

  思之:教育探微

  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症结,笔者认为,有效的信仰培育必须基于真实体验、切身感受,并遵从中职生教育规律,方能产生触及灵魂的感悟。由此,我们提出了信仰教育四大阶段,即聚焦认知—情感接纳—文化认同—意志坚定,分别对应信仰生成的“明向、筑基、扬帆、行程”四大层次。

  聚焦认知是明晰红色信仰方向的逻辑起点。人对事物的了解都是从认知开始,对红色信仰的认知具体化,有助于中职生找准信仰的方向。我校所在地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05年,时任浙江省领导发表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系统、精准地阐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对“红色信仰”有了直观的认识。2018年,嘉兴市集中编写了“红船精神”系列教材,进一步为各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具体指引。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一方面积极加大红色信仰课程比例;另一方面积极对任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促进教师成为信仰坚定、热爱教育事业、积极传播“红船精神”的红色德育导师。

  情感接纳是坚定红色信仰根基的心理支点。情感接纳,即红色信仰由“知”到“情”的内化过程。红色信仰教育要让学生产生情感接纳,不能也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生成。学校可采用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可以通过作品展示或写实记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活动的浸润中,感悟精神、体验感动、感受触动,产生情感接纳,夯实信仰的根基。

  文化认同是扬起红色信仰之帆的重要拐点。认同感,是红色信仰培育由“情”向“行”转化过程的关键,没有文化认同,就不会产生自觉实践。学校应通过创设体验式红色文化,促使学生参与其中、浸润其中、主动作为、积极输出,在师生互动、生生碰撞的文化感悟中产生对红色信仰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对红色信仰的自觉践行。

  意志坚定是奠定红色信仰行程的关键节点。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通过科学培育,最终使学生产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红色信仰培育的理想图景。学校应搭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技能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技能服务水平,促使学生将红色信仰转化为扎实的行动,引领成长、激励成长、支撑成长。

   笃行之:路径探索

  基于“聚焦认知、情感接纳、文化认同、意志坚定”四阶式信仰培养规律,学校以校、馆、乡村为场域,力求在阶段与层次之间进行融合递进式的无痕培育,成效十分喜人。

  聚焦认知,有效“明向”:积极创设红色课程。红色信仰培育的起点在于对红色精神的清晰认识、有效理解。我校将课程细化为三大类,通过教师主导,结合地方实际,从“红船精神”与理论创新、与富国强民、与立志成才、与职业精神四个角度,开设认知性课程,引导学生仰望星空;通过学生自导,开设一系列“中国崛起+”体验性课程,对史料进行科学剖析、精准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师生双导,开设“红色阅读”反思性课程,在师生共读红色书籍、共研红色历史、共学红色人物等过程中,进一步树立起学生对红色精神世界的高度向往。

  情感接纳,有效“筑基”:积极构建红色活动。为进一步促使学生更好接纳红色精神,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红色活动,通过已持续十余年的徒步嘉兴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等活动,让圣地之灯照亮成长路;利用浙江省丰富的红色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文化遗产等,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让曾经的国难之痛与当前的改革活力形成强烈对比,冲击学子心灵;通过各类学军活动,让学生感受红色信仰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用大国之威提振学子的自豪感。

  文化认同,有效“扬帆”:积极创设红色文化。文化的体验可以柔性激发起学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精神传承。我校以红色诵读为重要活动载体,积极营造书声琅琅的校园风气,对学生开展红色熏陶;依托学生“惊雷剧社”将戏剧与红色相结合,编排曲目《雷雨》等,对参演学生及观众均产生了深刻触动;对平湖14年抗战史的钩沉为素材,寻找身边亲历者,自编自拍自演一大批红色微电影,激发学生的红色认同与担当。

  意志坚定,有效“行程”:积极开展红色行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践行红色信仰,学校特别发起了“校村共建育学生家国情怀”等社会服务,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背景,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为切入口,用文艺服务奏响乡村红色旋律,用技术技能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回报家乡;用宣传服务,盛赞美丽乡村,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的发展成就,为凝聚红色信仰增添了力量。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未来,我校将进一步全面深化职教改革,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为民族振兴铸魂。

  (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姚雁)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花海收捡垃圾

  • 阳光大课间

  • 语文老师把花艺带进课堂 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从洗衣工到衣物“救星”

    日前,记者来到聂铭创办的天衣美洗涤有限公司,走进洗衣大厅,几大处理区域功能明确——衣物收发、分拣、预处理、干洗、水洗、特殊处理、熨烫、质检等,工人正在各个区域熟练作业。

  • 工地“女汉子”的双面生活

     工地的生活或许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但为了城市的发展,不少建筑工人们正在其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91岁院士爷爷给小学生上课

     昨天下午4点放学后,人大附中实验小学DI创新思维社团的教室里,迎来一位头发花白、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他可不是一般的老爷爷,他是古人类学家、今年91岁的中科院院士吴新智。

  • 上她的高数课,学生需要抢座

    在东北大学,“数值分析”这门课上课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地点在何世礼教学馆。早上6点前,学生已经在教学馆前排起长队。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