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三融”精准扶贫 脱贫路上一个不少-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一突三融”精准扶贫 脱贫路上一个不少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扶贫纪实

罗洪保 陈丽丽
2019-03-21 15:04:09

  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看望慰问设计分院“红设”突击队

  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暑期看望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赴寻乌县团红村调研扶贫工作

  学院精准扶贫彩绘创作师生团队在精心绘制墙绘作品

  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看望慰问困难学子

  “一年来,贵校围绕南桥镇团红村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支持建设了村柑橘嫁植扶贫产业基地和墙绘等项目,村产业发展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贵校下派的3名驻村干部,作风务实、吃苦耐劳、担当实干,帮助寻乌办了一批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急事难事,带来了好作风、新理念,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2019年新春佳节之际,寻乌县政府部门给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发来了感谢信。

  团红村位于寻乌县南桥镇西南部,人多地少、经济薄弱、基础条件差。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何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突破发展瓶颈,鼓起贫困群众“腰包”,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摆在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工作队眼前的一道难题。

  为帮助团红村精准扶贫,学院组织人员前往扶贫点所在镇村调研考察,详细了解村里扶贫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挑选赖玮、郑启鸿和肖承钱3名党员干部组建精准扶贫工作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制定对口特色帮扶方案。

  学院针对“你需要什么,我有什么,我能帮你什么,我怎么帮你”等实际问题,巧打组合拳,在扶贫工作中突出思想政治建设,把扶贫工作与干部培养、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形成了“一突三融”的扶贫模式,为助推建设生态秀美团红村作出积极贡献。

  突出思想政治建设 把稳扶贫“方向盘”

  学院党委把团红村定点帮扶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挂帅的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形成合力,精心选派3名年轻的党员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作为帮扶直接责任人,落实定点帮扶的各项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放在心里,以上率下,发挥“头雁”作用,增强政治定力。通过业务培训、远程教育、知识讲座、广播等多种平台,牢固掌握扶贫政策,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坚持每周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定期传达、落实上级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研究村级贯彻落实意见。根据规定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会,抓好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培训,筑牢支部“红堡垒”。落实“三同一包”管理制度(同吃、同住、同发展,包脱贫),全面推行“扑下身子抓落实、找准路子增收入、修建房子有居所、结好对子强信心”精准帮扶工作法,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坚持“高、细、严、实”的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智,办好团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些村民思想上被动,脱贫致富不积极,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扶贫工作队多次走访慰问,与他们深入交流和谈心,积极宣传帮扶政策、脱贫标准、学生资助政策等知识,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国家的帮扶政策和帮扶措施,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自立自强、诚信苦干,积极创业就业,让他们既“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亮了,路灯终于亮了,今年咱村里能过个亮亮堂堂的年了!”2019年1月底,学院耗资20万余元,帮助团红村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全部亮了,彻底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题,也点亮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大大提升了当地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以前晚上没有路灯,都是摸黑回家,深一脚,浅一脚,还挺吓人的。现在有灯了,晚上出行既方便又安全,心里也亮堂多了。”感受到安装路灯后带来的好处,团红村村民兴奋地说。

  驻村扶贫工作队为团红村共硬化道路20公里,全覆盖设置垃圾桶,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建设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村卫生所等,全村群众均享受到精准扶贫的政策红利。经赣州市精准扶贫攻坚战领导小组核查审定,截至2018年底全村53户224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实现脱贫52户219人,贫困发生率已由建档立卡初的23.7%下降到目前的0.53%,远远低于2%的国家标准,2018年实现脱贫退出21户78人。

  与干部培养相融合 强化扶贫“指挥部”

  扶贫一线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试验田”和“检验地”。扶贫一线条件艰苦、困难重重、矛盾复杂,能够真正考察一个干部是否具备责任担当和灵活的群众工作方法。同时,扶贫项目资金是否依法依规使用,也考验扶贫干部的廉洁素质。学院把后备干部放在团红村锻炼,就是为了把学校的中心工作与扶贫工作进行结合,形成“扶贫+”的形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也为学院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学院工作队驻村后,主动从其他单位帮扶干部那里,把那些不好说话、较难相处、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农户都接手过来。一名贫困户房屋老旧、门窗破损、墙壁裂缝漏雨,一直没完全解决,工作队第一时间联系施工队帮他补漏换门窗,把全部的房间粉刷一遍,并亲自帮助他挪动家具。另一名贫困户因为爱人和儿子均患病,家里极度贫困,工作队自费帮他买布艺衣橱,进行安装,每次工作队都是坐在门槛上做访谈记录。还有的贫困户因为年纪大,耳朵听不清楚,落实政策、做访谈、收集问题、迎接检查都要费很大精力。驻村前3个月,工作队只休息了6天。实地走访,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红村村民的困难和致贫原因,整理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针对致贫原因,工作队结合教育、产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扶贫政策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团红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柑橘是寻乌县的主导产业,也是群众的致富产业。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赖玮为帮助村里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和脱贫的内生动力,经与县扶贫办、县果业局和镇里反复沟通、争取,终于获批在村里建设一个“脐橙嫁植基地”,同时克服苗木不足的困难,从外县引进幼苗4800株,一年后就可移植到山上,为3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种下了希望。

  短短5个月时间,省督察检查、省巡视检查、市督导、省际交叉检查和第三方脱贫验收检查都顺利通过。团红村村民的精神面貌、内生动力得到了巨大提升,台账资料也更加完善、规范和系统,帮扶计划有序开展,第三方调查村民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

  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院长李坚利等领导先后赴团红村开展脱贫攻坚实地调研工作,看望学院扶贫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赠送学院制作的年历、灯笼等新年物品,对扶贫工作队成员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工作能力表示赞赏。

  3名工作队员都只有三十来岁。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赖玮是学院主持团委工作的副书记,有两个小孩,大儿子8岁,小女儿一岁半,母亲身体不好。每每想到这些,赖玮只能把愧疚埋在心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扶贫干部,回到自己的家里,我很愧疚,但来到贫困户家里,看到贫困户在长久困苦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活激情、绽放出灿烂的笑脸时,我很满足。”赖玮目光坚定地说。

  队员郑启鸿是3个女儿的父亲,大女儿7岁上一年级,两个双胞胎小女儿一岁半,爱人支持他工作全职带小孩;队员肖承钱是全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小孩两岁,父母在外打工,爱人既要工作又要独自照顾小孩。大家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在事业发展顺利、家庭和谐幸福之时,顺应时代召唤,毅然接受脱贫攻坚重任,加入学院扶贫工作队,赴寻乌县南桥镇团红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学院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机遇,给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压担子、交任务,促使他们砥砺品质、提升本领、锻炼成长,为早日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实践教育相融合 装上扶贫“助推器”

  今年1月,一群大学生在团红村画墙体彩绘的短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视频中穿着工作服的大学生们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义务为农家外墙作画,受到网友的纷纷点赞。这群大学生正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墙绘扶贫项目组。

  驻村后,学院扶贫工作队经过初期的村情调研,发现团红村环境略显凌乱,村容村貌缺乏生气。如果给村里的房子和围墙都画上五颜六色的水彩画,会不会让村民的生活更加阳光、更有活力?他们决定利用学院的墙绘专业优势,打造亮丽的乡村风景。于是去年12月,12名艺术、广告等专业的学生在4名老师的带领下,扛着棉被、工具、颜料,来到学校的定点扶贫帮扶点——寻乌县南桥镇团红村进行社会实践。

  学院彩绘协会指导教师文珉亮等花费半个月时间制作了彩绘方案,又带领学生们经过20天的苦战,画出1000多平方米的墙绘,让26块或苍白或斑驳或陈旧的墙面旧貌变新颜,青春和色彩跃然于墙上。

  一幅幅栩栩如生、艳丽动人的彩绘作品让村民们赞叹不已。“你们画的是我们村后的山吗?太漂亮了!”“这水果红彤彤的,跟真的一样。”之后,村民们争相请求大学生们给自己家作画,这群整天穿着脏兮兮工作服的大学生也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客人。

  墙体彩绘是个细活和技术活,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平均每人每天只能画5至10平方米,因此要把整个村子都装扮一新并不轻松。师生们为了给村民们送上一份元旦贺礼,每天都坚持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中午顾不上吃饭就吃碗泡面,下雨天也穿着雨衣继续工作;很多女生大着胆子绑起安全绳,爬上四五米高的脚手架,磕磕碰碰受伤了也忍痛坚持;教师张凯的大伯去世了,他仍坚持和大家一起继续完成任务……师生们说,在给贫困村送爱心的同时,自己也经受住了考验,收获了成长。

  “彩绘虽然并不能带来物质财富,但是只要能让人感受到美,收获生活的自信和希望,我觉得就算是一种精神扶贫吧!”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分院院长刘彦说。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为重要的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现代学院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的平台,突出专业内涵,通过彩绘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社会服务,丰富脱贫攻坚的内涵和外延。

  现代学院有一支队伍——“红设”突击队,自2016年起,一直专注做一件事——红色文化公益彩绘服务。2016年11月,受井冈山市茅坪乡政府部门邀请,“红设”突击队赴茅坪乡坝上村首次开展红色文化公益彩绘。师生们加班加点,7天完成6幅长10米、高4.5米的原创墙绘巨作。此后,红色文化公益彩绘活动在会昌、龙南、吉水、丰城、南昌等地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墙绘,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群众和团组织的高度认可。“彩绘村风,画传家训”“红设”突击队社会实践项目入选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最具影响好项目,现代学院也因此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一所入选“文化艺术”类别的高职院校。

  去年6月3日,站在江西省“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上,“红设”突击队打造的“红心绘”项目作为江西省高职高专仅有的一个公益创业类金奖项目接受表彰。走下大赛的舞台,“红设”突击队团队成员便马不停蹄地赶赴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进行新一轮的公益彩绘活动。他们在神山村绘制了两幅彩绘巨作,并与茅坪乡坝上村签订了定点扶贫协议。

  此外,学院还定期组织专业学生赴定点帮扶单位——东湖区扬子洲镇渔业村开展义务支教、免费维修家电、检测当地水质等活动,将实践体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提升,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系好扶贫“安全带”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团红村有一所小学共12人,校长和2名教师,9名学生,一年级5名,二年级2名,三年级2名。校长生病后,扶贫工作队自觉担负起教书的责任和义务。每天清晨,迎着朝阳,教室都会传来琅琅读书声。

  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现代学院积极构建“五维一体”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一年级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二年级开展“工匠文化”育人,三年级开展“校友文化”育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心文化”育人贯穿教学始终,秉承“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把握国家资助政策,探索形成了“动态建库—小组鉴定—事先排序—公示监督—双向巡查—长期帮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和帮扶方法,实施“爱行天下”行动计划,构建起“国家资助有保障—突发困难有基金—日常物资有领用—勤工助学有岗位—心系家庭有家访—反哺社会有平台”的学校资助育人体系,破解学校资助工作难题,打造“爱心文化”品牌,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有效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现代学院有两名特殊的学生——熊梦婷和陈明雪。她们因肢体障碍行动不便,日常学习、生活都离不开轮椅。学院领导得知她们的情况后,单独腾出宿舍供她们免费住宿;固定安排在一楼的教室上课,并专门铺设了轮椅无障碍通道;班上成立帮扶小组,主动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院领导亲自看望慰问这两名学生,鼓励她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向上向善。

  熊梦婷、陈明雪并不是个例。作为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95%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占大多数。学院一方面认真用好国家资助,另一方面致力于开发更多资助渠道,构建多维度、立体式的资助网络体系。

  设立“慈善爱心基金”。2015年4月,现代学院与江西省慈善总会合作,成立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慈善爱心基金”,该基金在江西省内高校属首创。“慈善爱心基金”是用于帮助学院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的专用基金。

  建立“慈善爱心屋”。2014年11月,学院在生活社区建成了约50平方米的校园慈善爱心屋,每年预算投入12万元用于采购爱心物资,供已建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领用。

  开展“爱心家访”。学院从2015年暑假开始,组织开展“爱心家访”工作,成为学院“爱行天下”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爱心家访的有学院领导、中层干部,他们带领着资助专干和辅导员组成“爱心小分队”,不畏艰辛,冒着酷暑,去到偏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里,送上学校的关心鼓励和慰问金。这项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并将继续进行下去。

  举办勤工助学岗位“双选会”。每年9月,学院都举办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双选会”,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350余个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既在经济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给受助学生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增强他们自强自立的品质。

  “学生资助工作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善待学生,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帮扶。”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说。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现代学院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筑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格局,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圆梦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一突三融”精准扶贫,脱贫路上一个不少。

  (罗洪保 陈丽丽)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花海收捡垃圾

  • 阳光大课间

  • 语文老师把花艺带进课堂 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从洗衣工到衣物“救星”

    日前,记者来到聂铭创办的天衣美洗涤有限公司,走进洗衣大厅,几大处理区域功能明确——衣物收发、分拣、预处理、干洗、水洗、特殊处理、熨烫、质检等,工人正在各个区域熟练作业。

  • 工地“女汉子”的双面生活

     工地的生活或许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但为了城市的发展,不少建筑工人们正在其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91岁院士爷爷给小学生上课

     昨天下午4点放学后,人大附中实验小学DI创新思维社团的教室里,迎来一位头发花白、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他可不是一般的老爷爷,他是古人类学家、今年91岁的中科院院士吴新智。

  • 上她的高数课,学生需要抢座

    在东北大学,“数值分析”这门课上课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地点在何世礼教学馆。早上6点前,学生已经在教学馆前排起长队。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