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头条

心肺复苏成学校“必修课”

2020-08-27 08:47:2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教育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近日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给大中小学生健康学习划重点。

  通知中提到,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动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培训培养急救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课程资源。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启动“红十字爱眼护眼工程”,开展预防艾滋病、远离烟草和毒品等健康教育,有效保护、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重点各有侧重。小学阶段,学校红十字会重点开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宣传,普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开展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红十字特色课内外活动,就近就地参加红十字志愿服务,树立青少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中学阶段,学校红十字会重点开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红十字会法宣传,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了解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教育引导青少年理解基本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责任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大学阶段,学校红十字会重点传播中国红十字会法和国际人道法,宣传人道精神,开展生命教育,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倡导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广泛组织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

  还要给学生们提供展示平台,吸引更多青少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比如依托学校特色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在学校红十字会直接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引导、支持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策划和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

  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展开。教育部介绍,要将中华民族孝慈仁爱传统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相结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播红十字精神相结合,在学校积极宣传中国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开展青春善言行、探索人道法、人道辩论赛等人道主义教育项目,开展具有红十字特色的交流营、训练营、文化节、主题竞赛、创新传播等活动,发挥校园媒体、网络平台、第二课堂等宣传阵地作用,倡导保护人的生命与尊严的理念,涵养道德品质,引领社会风尚。

  通知还提到,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国际国内红十字青少年交流活动,培养、选拔青少年骨干参与国际红十字青少年运动,发出中国青少年声音,增进青少年友谊与合作。支持青少年积极参与东亚、亚太和全球红十字青少年组织网络建设,引导青少年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硬件条件也将提升。比如加大投入建设博爱校医室,建好用好红十字救护站、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人道主义教育基地、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等阵地,发挥阵地在文化传播、应急救护培训、健康安全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作用,培育一批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示范阵地。还要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支持机制,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红十字青少年阵地机制,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设施完备、符合青少年特点并能实现自主运转和持续发展的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编辑:卢云

图片新闻

职教

评论

  • 呵护基层公费师范生心中的火苗

    为补齐教师数量和质量双短板,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到基层从教,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8年,“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

  • 学校急救培训既要“纳入”更要“融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资讯

  • 母子同圆“大学梦”

    43岁的蒙古族牧民娜日娜坐在秋天的草原上,规划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今年她与儿子一同参加高考,被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录取,而成绩更优的儿子被内蒙古大学物理专业录取。

  • 安徽:超8000名农村贫困地区考生通过专项计划进重点高校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5日召开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省今年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8014人。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