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上的“大国工匠”-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企业文明

创新路上的“大国工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 凌

2019-02-15 10:10:59

  姚敏(前排左一)与同事们一起探讨项目进程。 (资料图片)

  自从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试车成功,神华宁煤的名气越来越大,其创新团队领军人物——集团副总经理姚敏也越来越受到媒体关注。“别总采访我,所有创新成果都是神宁人拼命干出来的,是集体奋斗的结果,我也就是一名工匠。”53岁的姚敏一脸坦诚。

  沉入基层起步

  姚敏出生在黄河岸边宁夏灵武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他考上西安矿院电气自动化专业。4年后大学毕业时,同学们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只有他申请到基层一线锻炼。于是,他被分配到了灵武矿务局办公室动力处。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下到基层——磁窑堡煤矿机电科,当上了一名电器技术员,负责高压班和井下电钳班的设备维护。“这可是个好活儿!3年里我整天背着电器井上井下跑,与矿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们遇到大事小情都愿意找我解决。”姚敏很得意。

  有一件事令姚敏至今记忆犹新。1990年的一天,灵新煤矿井下基地出现接地故障,造成中央变电所停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井下水泵房水位上升问题,将会造成井底淹没引发事故。矿务局一位指挥调度的副局长焦急万分,马上组织矿务局下属各煤矿技术人员来抢险救援。谁能行?“我来试一试!”25岁的姚敏挺身而出,1个多小时后,故障排除。姚敏的技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后姚敏被点名调回灵武矿务局任工程师。此后几年,姚敏先后被调任灵武矿务局动力处和水电公司任工程师,直至1997年5月份,当时只有32岁的姚敏,被任命为灵武矿务局水电公司总经理。

  姚敏在基层工作摔打了18年后,于2015年被调任集团总部。“我就是这么平凡地走过来的。”姚敏平静地说。

  打造科技“梦之队”

  地处内陆的宁夏,企业不多,尤其缺少国家级大企业。进入21世纪,宁夏经济改革锁定宁夏煤业集团。几经并购改革,2006年12月份神华宁煤集团闪亮登场。

  在外人眼中,有煤、有钱就能干煤制油。自从与神华集团成功联姻,神宁似乎具备这两个条件,但由谁来干呢?姚敏再一次挺身而出。由于煤制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涉及世界顶尖技术,因此,技术人才队伍的建立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条件。

  “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你们这些靠挖煤为生的人,想建煤化工基地简直就是白日做梦!”15年前,一位长者的话深深刺痛了姚敏的心。“一定要让5万神宁人梦想成真!”姚敏暗下决心。

  理想远大,现实骨感。姚敏牵头拉起了由5人组成的煤化工技术研发小组,竟没有一个是学化工的。一张白纸能否画出美丽的蓝图?一双脚,一个公文包,一个手提电脑,外加一颗赤诚的心。姚敏他们从东走到西、从南跑到北招贤纳士:“来我们这里吧!煤制油大规模工业化运用是一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项目,是个大事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会梦想成真的!”

  北京燕山石化老专家刘志芳来了,湖北中石化第六建设公司总工程师梅占奎来了,九江石化总工程师钱效南来了,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生产运行处处长梅加义来了……

  “这里是个大家庭,姚总他们把我们当宝贝,虽然年纪大了,可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钱效南说话有板有眼。“细致入微的关照,真金白银的激励,在姚敏身上我们看到一种精神,他给予我们的关心支持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女专家刘志芳快言快语。

  其间,姚敏与梅占奎的友谊已被传为佳话。梅老是国内著名的大型设备安装和吊装专家。最初请梅老来神宁讲课,他说退休后已接到一家大企业的聘书,没有时间去神宁。姚敏哪能甘心?一次又一次去北京登门拜访,给梅老讲攻克煤制油国际顶尖技术的国际意义,讲神华宁煤的发展前景,最后干脆跑到北京与梅老全家过春节……梅老被感动了,他不仅来到宁夏,来到神宁煤制油大会战基地,还为煤制油项目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有事业的吸引,更有人文情怀的感召,来神宁的精英越聚越多,人气越来越旺。姚敏告诉记者,目前神华宁煤集团科技创新小组从18个发展到500多个,成员发展到万余人。几年来,姚敏亲手打造的这支科技队伍累计研发国家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8项,创效达10亿元……

  问鼎尖端技术

  煤有了,钱有了,人齐了,拼命干是否就能干成?这还要取决于技术瓶颈能否突破。“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我们神宁人决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姚敏说。

  搞煤制油项目,首先要拿下世界顶尖的煤化工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煤基甲醇、煤基烯烃以及煤炭的液化、气化、油品合成等37项科研课题。没有成型的经验可循,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依。只有拼命干!何止是“白加黑”“5+2”,神宁人还发明了“吃3睡5干16”。

  超负荷,神宁人在挑战极限。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姚敏和同事们昼夜奔波在项目建设工地,经常是一两个月回不了家,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酷热夏季,姚敏经常在30摄氏度以上的帐篷里连续研究方案七八个小时;寒冷冬日,他冒着刺骨的寒风到会战工地检查工程进度和调试设备。2006年5月份,姚敏意外摔伤了髋关节。为了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术后45天姚敏便坐着轮椅回到工地现场。2007年项目试车中,为解决气化炉辐射废锅频繁结焦问题,姚敏拄着拐杖每天往返几次爬上相当于14层楼高的气化框架……

  姚敏深知,顶尖技术是硬碰硬的,仅仅凭借“拼命三郎”的精神还远远不够。为了拿下无数个国内第一,若干世界首个,神宁集团确定八字原则: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个思路,即高起点规划,搞标准建设,高效益推进。

  说到技术突破,姚敏感慨良多。神宁取得的第一次技术突破是25万吨甲醇项目。当时,国内同行业许多人质疑,宁夏那么小的地方,那样一家传统企业,那么几个人、几件设备,能生产出国际顶级品质的甲醇?“当时,我们真的很难!几十次、上百次的失败,拿技术人员的话说,就是‘点不着火,投不进煤,挂不上渣,出不了灰’。在万分迷茫下,我们一咬牙,改变老外的图纸和操作流程,变压差进料为流量控制。”姚敏说,按此思路实施多项技术调整后,一切都出现了历史性逆转。25万吨甲醇项目于2005年3月份开工建设,2007年6月份气化投料一次性成功,8月份产出国际一流甲醇产品。

  说到科技创新,姚敏要讲的故事更多。“就拿50万吨煤基烯烃项目来说,我们前前后后做了100多项技术创新。比如,这个项目中有个DME反应器技术环节,按德国技术专家的工艺流程操作,每次投料时温度总控制不好,怎么调试也运行不下去。我们提出尝试其他方法,德国专家既傲慢又固执,认为若不按照他们的方案运行,他们就走人。于是,我们白天跟他们磨,夜里自己大胆创新研发,终于有一天德国专家看到‘还是中国人的方法好’时,再也不牛气了!”

  当今世界,谁掌握先进技术,谁就有话语权。姚敏率领神宁人做到了!首创了400万吨/年高温浆态床中温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攻克了大型高温浆态床反应器设计、制造和工程技术难题——成功地完成了GSP(干煤粉气化技术)和MTP(甲醇制丙烯技术)全球首次工业化应用,其中单项工程近万个;投资178亿元的年产50万吨煤基烯烃项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作为全球最大的煤制丙烯项目,涵盖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完成烯烃项目技改5200项,多套装置实现世界首次工业化运行;攻克了世界级装置规模、套数、系列、公用工程配置上的优化集成难关,打破传统的规模装置工程化限制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十年磨一剑。作为我国煤制油化工产业的领军人物,姚敏扎根宁东20余年,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拼搏精神,先后主持和组织了8个大型现代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与运营,并针对煤制油化工部分关键技术、装备、材料国外垄断状况和工业化、大型化难题,在大型煤气化技术研发及甲醇制丙烯、煤炭间接液化等核心技术工程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空白,奠定了我国在煤炭清洁转化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煤田”变“油田”,几代人的能源化工梦在这里变成现实,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由沉寂千年的戈壁荒原成为我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恐吓式逗娃”要不得

  • 博物馆里体验年味儿

  • 文物修复冬令营活动圆满闭营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穿上脚扣,就有了使命感

    肩背宽大的工具包,脚蹬笨重的绝缘鞋,一分钟爬上10米高的电线杆。刚过25岁的湖南姑娘项祎轻轻松松就做到了。可是,怎么看都与这位娇柔的小姑娘格格不入。

  • 山东国机电工会选树能工巧匠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国机电工会获悉,该工会立足产业特点层层选树能工巧匠,截至1月,全系统内选树行业工匠20人,推出“齐鲁工匠”2人,带动全系统选树工匠1600多人。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