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子的艺术留学之路-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企业文明

中国学子的艺术留学之路

赵晓霞
2019-03-04 09:31:24

  图片来源;百度

  创立于 2013 年、提供“一站式”艺术留学服务的PS-ONE(品思)日前宣布,获得了来自弘成教育投入的数千万级A轮融资。据了解,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师资与产品、在线教育的内容扩展与布局优化,致力于打造涵盖多领域的教育布局。

  此前,新东方并购斯芬克国际艺术教育已引发媒体关注。“新东方、弘成教育先后投资艺术留学机构,足见颇为看好艺术留学‘赛道’的前景。”媒体如是评价。

  艺术留学市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艺术留学市场发展迅速。新东方联合调研机构2018年5月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近3年来,选择出国攻读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比例在逐年增加。

  另据侨外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与百度教育联合发布的《2018出国行业白皮书》显示,“国内赴海外的艺术类留学生数量,已经连续3年以100%比例翻倍大幅度增长。”据 PS-ONE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这个增长快、单价高的市场里,2018年艺术留学的总人数在5万左右。

  艺术留学机构美行思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所理解的艺术留学在2014年可能只有少数人了解。”近年来,许多艺术留学机构都实现了快速规模化。美行思远、斯芬克等国际艺术留学机构都走到了行业前列,艺术留学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家长观念转变提升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艺术留学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家长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学生对国外艺术院校有了更多了解等。

  “我从很小就喜欢绘画,也一直关注国际艺术教育这块,希望将来能出国留学感受不一样的艺术教育环境。申请国外艺术院校,作品集是重中之重,每个国家、每个专业,对作品集的要求也不相同。但通过作品集能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意灵感、艺术天赋等,我也想拿出自己的作品一较高下。”家在北京的王娜正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曾就读于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的许瀚认为,中国学生之所以选择到英国的音乐学院读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作曲专业和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说,英国音乐学术环境允许更多的实验性和交互性。

  据许瀚介绍,很多世界级作曲大师会在英国开设大师课,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心得、传授知识。以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为例,会给作曲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机会,例如可以为管弦乐队、管乐队以及铜管乐队等大编制乐队写作。“多元化环境会激发创作热情。”许瀚说。

  斯芬克国际艺术教育相关负责人认为,国际艺术教育是一个新兴且专业度极高的教育细分领域,随着国家对文创设计产业的重视,国际化艺术人才是未来的“稀缺资源”,因此催生了艺术留学的快速发展。

  中国学生带来活力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出国门,踏上艺术留学之路的同时,他们也将中国的艺术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许瀚的导师、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作曲系亚当·古博教授表示,为了学习西方当代音乐知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英国求学,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本国的文化。“他们年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我们十分欢迎这些勇于面对不同挑战的中国学生来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学习。”亚当·古博说。

  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访学的周利明,将中国水墨带到了当地。“我在访学期间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用中国水墨在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写生,使得当地的教授对中国水墨和西洋画技巧的兴趣日益浓厚。”周利明说。

  行走在艺术留学之路上的中国学子不仅将中国元素带到了留学目的地,还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当代中国学子的风采。

  去年感恩节前夕,为响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号召,帮助失学儿童,来自中美两地20多位不同族裔的青年艺术家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举办慈善音乐会和艺术展览会,为失学儿童筹款和呼吁更多人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在美国就读的中国学子钱捷的作品受邀参展,其作品灵感来源于危地马拉著名的湖泊赛慕可。之前,他曾深入危地马拉的安地瓜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创作实践。

  “设计作品完成后,我带回纽约展览出售,获得的收入不仅能为保存当地工艺提供帮助,也能让更多人了解玛雅文化。在我看来,一件作品的力量不仅在于创造美,其背后的故事也能传递爱和希望。”钱捷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我要拉黑“炫娃狂”

  • 爱耳护耳 从我做起

  • “羊”外教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拼搏是工匠的本色(追梦人)

    “这是一个‘拼命三娘’!”提到许燕妮(见图),和她共事过的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 科研冷板凳上的“青焦”何处安放

    在过去近10年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曾带领研究团队,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工作者做过3次大范围调研,分别是2009年、2014年和2017年,结果毫无例外地发现,相比于全国普通人群,前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略高,超八成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教育论坛

  • 应对文化差异那些事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出国门,奔赴世界各地学习。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学子们有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冲突。增进相互理解,化解文化冲突引发的矛盾无疑是学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必修课。

  • 艺考≠易考,拼才艺更拼文化

     刚刚过去的二月份,对于绝大多数的艺考生来说,无疑是煎熬的——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赶去考试的路上。而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影视表演类艺考的火爆就是:数据是用来刷新的。

名人坊

  • 她是一束照亮了物理世界的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业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2日18时在宁逝世,享年93岁。

  • 年轻时吃的苦,铺平成功的路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马洪琪院士领导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一同接受采访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龚晓南院士和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罗安院士也用不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