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入学建议为何引争议-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升学考试

弹性入学建议为何引争议

2018-08-27 16:52:16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很多家长对此不太理解。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未满6周岁的孩子不能入学”或者是“年满6周岁才能入学”?面对实践中的争议,有专家建议,将入学年龄设置得更为弹性化。对于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可适当延长年龄的限制。而对于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则可适当降低入学年龄门槛。

  弹性入学需先消除家长功利教育观

  弹性入学确实存在不少优点。实际上,不少发达国家规定,5到7周岁的孩子该何时入学,可以由父母(监护人)自主选择。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确实存在很大区别。而由家长(监护人)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具备入学的自立能力,比统一入学年龄的做法,更科学、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但是,就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要实行弹性入学,除了需要法律的支持、教育资源的优化,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改变功利的教育观。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对于未满6周岁的孩子,虽未提到不应当、禁止或不允许上小学,但怎样执行,并没有明确规定。

  因此,要为入学时间限制松绑,就需要进一步修订义务教育法。比如,可参照美国等国家,将上学时间确定为5周岁到7周岁之间,由家长自主选择。

  实行弹性入学机制对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会有更高要求,各地必须有充足的学位资源满足需求。因此,若实行弹性入学,就要求地方政府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对弹性入学更大的考验是家长的功利教育观。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很多家庭都渴望孩子早学知识、早上学,有的家长甚至疯狂到“剖腹产”赶入学时间,如果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家庭适当自主选择上学时间,则有可能发生一些家庭不顾孩子身心提前让孩子上学的情况。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更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法律与教育资源保障之外,实行弹性入学更需要家长消除功利的教育观,理性规划孩子入学时间。家长的功利教育观不改正,教育政策的调整也只能沦为无用功。

  (转自《新京报》社论,有删节)

  小学入学年龄慎言“弹性制”

  笔者认为,目前实行弹性入学制的条件尚不成熟。且不说入学年龄“松绑”后学位需求发生变化,教育部门和学校难以应对,单就社会普遍“抢跑”的非理性心态而言,弹性入学制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设想一下,松动入学年龄限制,最可能的结果是大家“能早尽早”,更多孩子扎堆提前入学。这与初衷背道而驰,会加剧“抢跑”的焦虑情绪。

  此外,要实行弹性入学制,必须修订现行义务教育法。虽然该法规定的是年满6周岁的孩子应该入学,而不是未满6周岁的孩子不能入学或者是年满6周岁才能入学,但从法律执行看,孩子只有年满6周岁才能入学。所以,实行弹性入学制,修法是绕不开的。在争议较大的情况下,修法短期内难以通过。

  入学年龄设置关乎教育资源分配,关乎广大家庭切身利益,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8月31日”是一个维持多年的“铁律”,家长们早已习惯,民调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表示赞同,而一旦松动限制必然引发更多担忧和质疑。

  只要家长们放不下“起跑线”思维,松动入学年龄的建议就很难落地。摒弃“一刀切”,实行弹性入学制,还需综合考虑、从长计议,否则可能好心办坏事,比如可能助推早教“抢跑”之风,让孩子们负担更重,让家长们焦虑更深。

  (作者陈广江,转自《工人日报》,有删节)

  弹性入学悠着点

  “满6周岁才能入学”的规定,会将那些晚出生几天的孩子“卡”在小学门槛之外,尽管那些晚出生几天的孩子智力和心智水平不逊于那些年龄“过关”的孩子,但是,教育部门一旦打开“弹性设置”入学年龄的口子,就很难确定“弹性设置”的边界。

  一些差一天就满6周岁的孩子的家长会感到委屈,如果允许年龄只差一天的孩子入学,那么一些年龄差两天的孩子的家长又会感到委屈;如果允许年龄差两天的孩子入学,那么一些年龄差三天的孩子的家长也会感到委屈。凡是觉得自家孩子已经具备上学条件的家长都会感到委屈。将小学入学年龄适当降低,但仍然不可能做到“因人而异”,仍然只能作出硬性规定。

  鉴于由设区的市教育部门统筹确定小学入学年龄是目前全国各地的通行做法,如果相关教育部门要适当降低小学入学年龄,也只能是在本辖区内整体性降低小学入学年龄的门槛。如果教育部门把小学入学年龄的门槛降低至5周岁甚或更低年龄,一些家长会感到委屈的问题又会重演,换句话说,这个问题不能通过弹性设置入学年龄得到解决。

  细究之下会发现,一些家长的委屈其实是源于过度焦虑。将孩子早一年入学视为孩子将来择业、读研等方面的优势,目前看来并没有证据支撑,相反,“年龄稍大”成为择业、读研等方面优势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如果有“超常儿童”要提前入学,那也应该经过可以服众的考核程序,否则只会损害社会公平。

  (作者邓辉林,转自《深圳特区报》,有删节)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扎染教师指导小朋友学习扎染

  • 暑期里的艺术对话

  • 乐享科技度暑假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职工提升学历 不脱产不离岗

    一个10个月大的宝宝被爸爸抱在怀里,她乌亮的眼睛望向台上,那边有她身着学士服、头戴学士帽的妈妈,这位名叫林海吟的妈妈正与老师同学合照毕业像。据了解,职工业余参加学历提升往往面临工学矛盾、学费压力大等困难。对此,广州市总对拿到学历证书的职工每人补助1500元

  • 一汽员工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冠

    本报讯(记者 刘长宇)8月22日,从中国一汽传来了一个让全体职工振奋的好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中8月19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举办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在南京闭幕。

教育论坛

  • 大学何位 大学何为

    “一带一路”是促进相关各国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重大倡议,因其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而具有广阔前景。倡议提出五年来,相关国家在多领域的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在经济、金融、外交、文化、教育、法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影响。

  • 诚信教育永远没有完成时

    虚构实习经历、谎报实习时长,部分大学生暑期实习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日前被媒体曝光。媒体调查显示,86.8%的受访大学生指出暑期实习流于形式、单纯“刷”简历的现象较为常见。

名人坊

  • 【劳模故事】祖孙3代劳模的故事

    1998年,时任丰润建筑安装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冯连合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个人心涣散、濒临破产的老厂打造成纳税超百万元、河北省建筑业规模效益十强企业,成为家喻户晓的河北省劳动模范;之后,他的儿子冯国旺将企业推向新的高度,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2014年,冯家第3代接班人冯硕再次捧回河北省劳动模范的荣誉。

  • 耄耋老人坚持10年办“公益书法课堂”

    暑假期间,在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镇天宫院社区,83岁的葛述兰每天都为孩子们教授书法。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