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师进修学校的“南安样本”-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高水平教师进修学校的“南安样本”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大写教育奋进之笔

一凡
2019-08-09 10:50:39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于1960年,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南安。2005年,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全国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并接受国家教育部门评估,以高分获评“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组对该校予以高度评价:“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的规划管理、功能的发挥以及制度的革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值得总结和推广。”2012年,以高分通过“福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复评。近年来,该校还先后获得福建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理论进基层示范点、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古称“武荣”的南安,有23个乡镇、3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8万多人;有公办学校596所,在编教职工12897人,在校生272471人。这样一个人口大市、基础教育大户,对南安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南安教师进修学校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作为全市教师专业引领“高速服务区”和教师成长“加油站”的研修机构,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致力于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局,致力于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高水平发展。2016—2018年,南安市文科、理科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名实现逐年攀升;2019年,南安市本一、本科上线人数较上年分别有较大提升。

  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大写的教育奋进之笔,打造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国家级别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造了高水平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南安样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领导重视 科学发展

   政策资金给力 发展形势喜人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这是当前南安市政府部门重视市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真实写照,这也标志着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进入了历史上更好的发展阶段!

  南安市政府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教研教改经费投入和人才政策支持,大力实施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培训、教研工作中的引领支撑和团队服务能力。”《南安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加大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力度,强化其培训、教研一体化功能,发挥进修学校专业引领‘高速服务区’和教师成长‘加油站’的作用。”

  该市党政领导多次深入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让学校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8月3日,南安市领导在该校调研时指出:“教师进修学校在主动作为,发挥学校在全市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的独特作用的同时,组织、编制、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对教师进修学校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编制核定、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共同推进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并发挥示范作用。”

  2019年5月28日,南安市领导到该校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进修学校建设发展问题,要求教师进修学校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注重内涵提升,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教研培训质量。

  2019年7月,南安市政府部门办公室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的配套文件,给予学校明确的办学功能定位和组织保障。

  政府的重视,领导的支持,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政策红利和保障。

  2019年,南安市政府部门按正科级事业单位每人每年15000元的标准,核拨学校人员办公经费79.5万元;2017年、2018年,按全市公办教师工资总额的1.5%比例足额拨付继续教育经费;2019年,按全市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专项培训经费1438.8万元,其中918.48万元已一次性拨至学校账户,占63.8%。

  在事业单位严格控编的大背景下,南安市落实福建省《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意见》关于“教师总数10000人以上的可不超80人”的文件精神,核定进修学校编制80人,编制数大幅增加。该市还在职称评聘上对进修学校予以倾斜,在全省率先按教师总数的90%核定中高级职称人数,其中高级职称人数占50%。

  南安市教育部门领导说,南安市把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教师进修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与创新,成为市政府部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助推器”与市教育部门的“智囊团”和“参谋助手”,成为基层教师的“教师之家”。

  师资力量雄厚 研训能力突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在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也得到了印证。

  南安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进修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选配思想解放、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进修学校领导班子,设置书记、校长岗位(正科级)各1个,副校长岗位(副科级)2个,且纳入市委直接领导。

  2018年6月,南安市大力改革,公开选拔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通过笔试、面试、政审考核等环节,福建省首届名校长、南安市优秀拔尖人才、南安市实验中学校长陈照星脱颖而出。2018年8月3日,陈照星同志以市管干部、市教育部门党组成员、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书记的多重身份,走上工作岗位履职。

  该校还通过“外请内聘、竞争上岗、定向遴选、择优录用”等方式,完善人才交流与激励机制。学校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研员45人。今年,该校计划选拔教研员10人,到2021年增加到80人。

  据介绍,该校专任教研员整体素质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较扎实,均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学校现有福建省首届名校长1名、福建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3人、泉州市级教学名师2人、泉州市学科教学带头人9人;泉州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泉州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此外,学校还聘任15名高等院校教授、教科研单位的专家及39名中小学优秀教师任兼职教研员。

  南安市高度重视教师进修学校作用的发挥,充分赋予进修学校应有的工作职能,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业务管理、指导、督查等职责归属进修学校。2016—2017、2017—2018、2018—2019三个学年度,学校分别承办泉州市级研训活动7场、9场和11场;组织市、片级研训活动213场、356场和261场,参加人数达12526人次、13485人次和16608人次;举办(或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37项、37项、32项,分别有268人次、338人次、91人次获泉州市级及以上表彰。

  办学底蕴丰厚 制度文化优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所有着60年办校历史的老校、名校,学校底蕴丰厚、人才济济,一代代进修人为学校及南安教育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有效推动了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陈照星校长介绍,学校始终以“创建高水平教师进修学校,打造南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高速服务区’”为己任,牢牢把握“抓管理、建队伍、提质量”这一工作策略,制定了《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2015—2020学年度五年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秋季以来,学校依法制定了《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章程》,修订完善《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多份制度方案,并经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予以施行;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近40项,并汇编成册。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秉承“崇德、笃学、协和、进取”的办学精神和“人文与发展”的办学理念,朝着建设“文化厚实、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适宜研修”的校园环境和“修养良好、业务精湛、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而努力。学校倡导“家”的管理理念,以“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逐步形成“同心同力”的“家”文化,“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办学功能日益彰显。

  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公楼走廊布置凸显人文特色的标语和图片,构建了“同心园”“师陶园”和“教师书吧”,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温馨舒适的校园环境。

   打造特色 树立品牌

   品牌一

  建立“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模式

  南安市地域广、学校多、教师多,如何向广大教师提供人人参与教学研究、人人有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学习与教研由少数参与走向大众化、全员化?

  对此,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立足创新,在夯实常态培训、拓展联合培训、推进专项培训、深化高端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模式,即市、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市教育学会、学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级学术团体教师研修网络”,并进行有机整合。

  “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模式立足一个“实”字、坚持一个“新”字、体现一个“多”字。

  “实”,即基于南安教师队伍现状,建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市级研修单位;把中学划分为16个初中教研片、5个高中教研片;小学划分为1个市区市直小学教研片和以中心小学为单位分的26个教研片为二级研修单位;各中学、小学(教学点)以校为单位作为三级研修单位的三级教师研修模式和市教育学会及学会所属的13个学科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二级学术团体教师研修网络。仅2018年,就有3万多人次参加“三二制”各级研修活动。

  “新”,即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专业需求,不断更新研修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如举办每月教育论坛、校长论坛、同课异构、三课一条龙(听课、说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跟班听与教、跨区联合备课、农村中学薄弱学科师资培训等活动。

  “多”,即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开展了研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多层次的教学骨干培训和市、片、校多层次教研活动,与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多渠道的教师教育机制。

  “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模式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创新了研修机制,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品牌二

  校长“三带”带出“三好”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何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抓住校长这个“牛鼻子”,打造出一所所好学校呢?

  2018年,南安市教育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带教师、带教研、带教学”专业练兵活动的通知》。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便着力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校长“三带”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跟踪指导、结果的考核评估。

  通过校长带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构建全员参与的学习共同体。校(园)长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阅览室要订购《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综合性、权威性报纸杂志。二是制定梯度式教师培养方案。每学年初,要确定1—2名青年教师作为结对培养对象。三是搭建教师专业素质成长平台。每学年组织开展1—2次专家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校际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跟岗学习。

  通过校长带教研,推动高效能的教研活动。一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基于“问题启动、专题驱动、专业引领、合作互动”的“教研修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二是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每学年校(园)长至少主持1次本校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参加1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三是注重校本教研实效。牵头制定校本教研方案,每学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主抓1个教研组;每月至少参加1次教研组活动。

  通过校长带教学,引领高质量的教学行为。一是优化常规管理制度。要明确各个岗位人员教学管理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月通报制度。二是注重课程设置与落实。要主导制定本校课程实施方案,开齐上足省颁课程,合理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是带头上课听课评课,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实践证明,“三带”专业练兵活动不仅培养锤炼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队伍,而且带出了好教师、好课堂、好课程的“三好”。

   品牌三

  推动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

  如何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以南安市实验中学小片区管理为试点,在全市推行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片区教师教研的实效性。

  一是“五级教研”,即“学”“思”“研”“讲”“结”五级科研新模式,强化教研的有效性,提高片区共同体教研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创设名优师资培养新平台,即参与名校长工作室研修、建设好小片区名师工作室、构建片区名师工程、以课题推动校本研究。

  三是采取师资多向交流新机制,即采取“送教、走教、支教”多向交流新机制,建立学校教师之间的联动发展制度,带动片区内师资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是运用教学质量监测新体系,即注重研究“教学考评的有效性”,要求片区校坚持考试、训练和补短板的对接。

  五是实施教师滚动参与新策略,即不断地创新片区校教学开放周新模式,在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上滚动轮流。

  南安市实验中学“小片区教研新模式”,通过建设6个名师工作室,依托4个省级课题和青蓝结对活动,实现了名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示范引领作用凸显。2018年,该项目研究成果《美育,向着更完整的教育》和《推动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分别在《人民教育》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上发表。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推动了片区学校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教育教学一体化,提升了南安市教育教学质量。

   品牌四

  探索推广“团队·互动”教学研究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以教为本”现象,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要?2011年,南安市承担福建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基于研究成果,在全市首创开展“团队·互动”教学新模式探究。

  2013年春,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带动全市部分小学开展“团队·互动”语文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探索出建立小团队、聚焦生长点、设计大问题、自读四要点、促进深互动等五大实施策略和个体自学、同伴互学、团队展学、教师导学等四个教学基本环节。

  2016年秋季,该校确立第一实验小学、柳城小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国专小学为实验学校,开展“团队·互动”教学发展性研究。近3年,已开展“依托班级小团队,提高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等18场专题研讨活动,全市30多所小学参与研究。

  “团队·互动”教学研究有效推动了课堂实现转型,实现了教学思想上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等“五个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19年春季毕业班期中统一测试,实验校语文成绩名列全市前列。近3年,有20多位教师在省市教学评优中获奖,1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2名教研员分别被评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和泉州市学科带头人。

  “团队·互动”语文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获福建省第二届“海峡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并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试点2013年度报告》;8篇论文在《福建教育》等CN刊物发表,2篇论文获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2019年5月,南安市在开展与古田县教育部门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活动中,基于“团队·互动”课堂教学展示的“送培送教”,得到了古田县教育部门和教师一致好评。

   品牌五

  组建市级学科“磨题工作坊”

  如何减少机械重复训练,减轻师生的负担,破解高耗低效课堂现象,破解浅教研浅教学现象,服务于高效课堂,服务于有效教研?

  2018年,南安市教育部门先后制定印发《南安市中考、高考学科“磨题工作坊”建设方案(试行)》与修订方案。方案出台后,由南安市教育部门教科机构牵头、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具体实施,共同构建了18个中考、高考学科“磨题工作坊”,落实磨课标、磨考纲、磨教材、磨学情之“四磨”,建成全省首个以县为单位,有策划、有组织、有培训、有经费保障、有定期活动、有成效且辐射面广的县市级教研团体。同时,在南安一中、鹏峰中学等2所达标高中和实验中学等13所初中校,分别建立“磨题工作坊”基地校、试点校。2018年以来,共邀请21名国家级别、省级、市级命题专家作培训21场,组织7场63人次观摩泉州市级统考命题过程。

  目前,全市18个磨题团队成员共404人,开展“磨坊讲坛”活动167场,开设专题讲座146人次;开展线下“面对面”集中磨研活动13次,参与教师4500多人次。

  郭志贤说,“磨题工作坊”围绕“实效、提高、共享”的工作理念,每个学科工作坊有学科领衔人、专家组成员及共同体成员,并以此辐射到全市所有教研片区,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带动一大批教师专业成长。

  “磨题坊真正体现了‘握紧拳头同出击、全力推进大丰收’的意义:一是提高毕业班精准备考、复习迎考的效益;二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三是让更多教师能更专注、细心地研读省考、国考动向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郭志贤说。

  2018年8月,南安市委托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学教师试题编制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磨题工作坊”9个学科、450多名教师参加,学习掌握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南安市成为全省首个借助“磨题工作坊”实现初高中毕业班教师命题全员培训的县级市,这在全省系首创!“磨题工作坊”的运作模式和研究成果,成为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的特色项目!

  “服务基础教育是教师进修学校再出发的价值原点,传统教师进修学校必须适应新时代教育思想,立足实际且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建立三个共同体,才能发挥功能和作用。”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照星表示,一要建立市政府督导室、教育部门业务科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业务科室全方位联系的三位一体的业务共同体;二要建立教师进修学校业务培训、教研、科研、电教形成四位一体的研训共同体;三要建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市级研修单位、各教研片为片级研修单位、各中学中心小学为校级研修单位和市教育学会及学会所属的学科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二级学术团体教师研修网络的“三二制”复合型教师研修共同体。

  陈照星校长信心满满地说:“充分发挥这三个共同体的作用,才能把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成为全面履行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提供政策资讯等五大职能的教研训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一凡)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轮滑上的追冰少年

  • 暑期乐园

  • 变废为宝 孩子们走起时装秀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产业工匠

     据8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日前浙江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新闻特写】“有机会还要参加这样的比赛”

    “付出总会有收获,得知要参加比赛后我天天练习,生怕错过一个细节。”获得第一名的巴州选手刘泉激动地说,“比赛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很多方法经验,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教育论坛

  • 治假学生证要亮真手段

    出示学生证不但可以在旅游景区购票时便宜不少,还可以在一些餐厅、电影院享受学生价格。有些人因此动了歪心思,用“假学生证”享真优惠价……

  • 博物馆礼仪就该从娃娃抓起

    近日,一张广东省博物馆观众留言本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在留言本上质疑“博物馆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