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成为合格矿工-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过五关”成为合格矿工

康鑫
2018-12-24 09:04:59

  将钢带对折,才能顺利运至井下,在巷道掘进中用于支护。图为2018年6月,煤岩巷掘进工康鑫在弯钢带。连雅男 摄

  “快!上大板,打开阀门,扶好钻机……”在班长的一片吼声中,所有人迅速就位,开始紧张的支护工作。

  我的工作是接钻杆,当钻机将钻杆打到固定深度后落下来时,续接下一根钻杆。这个过程要求快而准。首先要保证在钻机落下的一瞬间能够将其扶好,以免其失去平衡发生倾倒。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找到钻杆的接头,拧到上一根钻杆上,配合工友将这根钻杆打到顶板中。

  随着采煤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原先年产量几十万吨的“小煤窑”蜕变为千万吨级世界一流矿井,随之而来的是职工队伍中高学历人才比例逐年提高。

  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高河能源公司,成为煤矿工人中的一员。一年半的工作让我逐渐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矿工要过 “五关”:思想关、劳动关、粉尘关、语言关、生活关。

  工作环境艰苦、危险性高是社会上对煤矿企业的普遍认知,“前景黯淡、地位低下”更成为大学生来到煤矿、留在煤矿的阻碍。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很容易思想动摇,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思想准备只是第一步,繁重的体力劳动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由于井下作业的特殊性,所有下井工人都要穿上厚重的工作服,佩戴自救器、定位卡等劳保用品,所有装备加起来总共有七八公斤。如果再到工房背上锚固剂、铁丝等支护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十几公斤。尤其是夏天给井下工人送饭时,顶着30℃以上的高温,背着十几份干粮和一个大水桶,必须使劲向前弓着腰才能保持重心在前。走到井口时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到了工作面身上都变臭了。

  更让人望而生畏的是井下的粉尘。采煤机在割煤时,粉尘会在风力的作用下迅速铺满整条巷道。在矿灯的照射下会看到“喷涌”而出的粉尘,近在咫尺的工友也变得踪迹难寻。所以升井以后的工人们都是黑乎乎的,只有笑的时候才能露出洁白的牙齿。

  入乡要随俗。然而,一个人的谈吐、言行又岂能在朝夕之间改变。正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刚到大牙湾时,言谈举止无不透露着读书人的气质,他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知道,如果不能改变,自己永远不会真正融入这个群体当中。所以,他开始学着工友们的口气说话,成为一名“地道”的矿工。

  下井加睡觉是煤矿工人的日常生活。从开班前会到上井洗完澡,前前后后共需12个小时。如果上的是8点班,冬日里往往看不到日出,又看不到日落,在一片黑暗中下井,又在一片黑暗中升井。长时间的井下工作,几乎让他们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艰苦,会让人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幸福有更加热切的渴望。也正是艰苦,能带给人心灵的充实,让精神得到升华。

  不要以为当矿工是对大学生的轻视,是不尊重人才的表现,其实这是得到其他工人尊重的前提,是奠定更好工作的基础。因为无论将来从事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脱离不了井下实际,都要与打锚杆、清浮煤等工作紧密联系。

  在我们公司,有一个“一博三硕”的特殊班组。队长是博士,支部书记是硕士,本科生充当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承担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将先进技术更快、更好地应用到井下工作面。

  这是高学历人才的优势所在。良好的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新工艺新技术,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又能保证他们的创新思路符合井下实际。今天,这个班组将承担一项新技术——充填开采的攻关任务,目的是有效控制地表沉陷和矸石减排。我有幸被抽调到这支队伍中。

  我喜欢跟工友们并肩作战的感觉。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2019中考首次英语机考今进行

  • 学生个人信息岂容倒卖

  • “倒牛奶”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过五关”成为合格矿工

     在我们公司,有一个“一博三硕”的特殊班组。队长是博士,支部书记是硕士,本科生充当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承担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将先进技术更快、更好地应用到井下工作面。

  • 王启民:赋予“铁人精神”时代新内涵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大庆油田。”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油田“新铁人”、82岁的王启民说。

教育论坛

  • “幼有所托”方能化解不敢生的焦虑

    身为4岁幼儿的母亲,笔者深感育儿路上最艰辛的时刻,莫过于产假结束、重返职场的头三年。一方面是初为人母的不知所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1—3岁婴幼儿的“幼无所托”。

  • 人文学科有“大用”(大家手笔)

    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人文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

名人坊

  • 樊登:别人家的书论本,我们家论捆

    樊登坦言,他小时候也曾认为读书很苦。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受父亲影响,樊登鲜有机会读与数理化无关的书。有段时间,他把读书和考试视为生命中最大的敌人,“读书像无休止的工作一样让人十分痛苦”。

  • 22岁中国留学生入选《自然》年度科学人物

    当地时间12月18日,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曹原,《自然》称其为“石墨烯驾驭者”。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