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未来教育方向-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图说教育

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未来教育方向

王淑艳
2019-02-19 10:10:50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学道街小学的学生在中国流动科技馆开展“体验科学”科普活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各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以美国为代表,中学和大学都在加大对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或STEA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投入,在资金、政策、学科融合方面给予强大支持。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积极探索跨学科教育、人工智能等,我们也应该基于国际教育多元化的特性,立足“行于当下,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学术能力、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

  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拥有英国、美国、国际文凭等几方面的课程体系,因此融合了多种文化与教育体系的特点,并着眼于未来,追求创新突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校2004年引进剑桥国际课程AL项目,2010年引进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项目,2012年引进IBDP国际文凭课程,并从课程对比研究入手,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未来教育。

  以AP项目为例,在人大附中,我们主要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在实际教学中,核心做法是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随后落实为文献调研、方案开题、模型制作、报告答辩、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调研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演讲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探索科学的动力和科学创新的积极性。

  再如,IBDP课程的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有大纲无课本;教学内容有作品无标准解读;教学方法上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讲解讨论;考试方面有评分标准无标准答案;拓展论文环节会单独为论文选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打分。这些都是在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意识地在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

  在商学、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中,人大附中组织学生通过企业参观、田野调查、走进实验室(包括大学实验室),进行职业探索、市场调研、前沿科学研究等活动,以拓展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与时代接轨,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英美大学申请的重要因素之一。00后学生视野好,操作能力强,为引导学生参与高质量课外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准国际竞赛,如美国数学竞赛、欧几里得数学竞赛、国际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太空设计比赛等。学生们在竞赛中锻炼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课程方面,Alevel和IB国际艺术课程的养成模式并不是真的要培养艺术家,它们实际开展的方向都以培养艺术创造思维为前提,是一种处事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人大附中探索出的艺术家修养的培养和以艺术家自我约束为行为引导的方式,已不仅仅作用于教学管理,更成了一种优秀习惯的培养基础和人生方向的立体坐标,即角色的力量更指向主动地进行选择,选择意味着责任,选择也意味着目标和行动。在主动进入的角色中实现生活的布局对人格的养成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力。

  (作者:王淑艳,系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未来教育方向

  • 【图说】“黑科技”

  • 亲子共读迎佳节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全国农民工数量接近3亿

    人社部近日发布《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要求各地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动农民工队伍技能素质全面提升。

  • 有爱的旅途不孤独(暖闻热评)

    北京313路公交车全程15公里,是卢沟桥农场家属院、北天堂村等地居民出行的唯一公交线路。因为路程相对较短,313路只有一名专职司机、一辆公交车。2008年,刘宝中从师傅手中接过了方向盘。他熟知每位老乘客,乘客们也有他的电话号码。

教育论坛

  • 明星梦过热 艺考要降温

     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火热程度居高不下,录取比例达几千比一的岗位层出不穷。与此激烈程度不相上下的,每年的艺术生招考要算一个。

  • 景区儿童票按身高还是年龄收费?

    景区儿童票的收费标准,该按身高来确定,还是按年龄来确定呢?昨天,一起相关案件引起社会关注。

名人坊

  • 只为心中的泥金彩漆梦

     作为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泥金彩漆发源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明清之际达到鼎盛,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50年。

  • 陈晓非:探究地球 报效祖国

     陈晓非是国内地球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11月,他参与研究的“非线性地震模拟”项目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