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拉家常一样讲高数(专业知识可以很亲近)-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东北大学93岁退休教授谢绪恺写了本“网红”参考书

像拉家常一样讲高数(专业知识可以很亲近)

本报记者 辛 阳 胡婧怡
2018-10-22 00:00:00

  “高等数学是棵大树,多少学生挂科挂在了这棵树上。”一句调侃,却道出了不少学生与高数交锋的辛酸史。

  然而,一本仅184页的小册子——《高数笔谈》,却让数学的世界不再那么高深。这本由93岁的东北大学退休教授谢绪恺手写的“网红”高数参考书,出版社几次加印售罄,微博上的求购留言多达400余条:“老教授像拉家常一样让你走进高数世界”“深入浅出,非常棒的科普读物,适合成年人阅读”……

  在充满定理、公式、习题的数学世界里,《高数笔谈》用什么魔法把“难啃”的高数变得通俗易懂?

  将深奥的定理与日常生活结合,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

  “前两年偶然翻阅一本高数教材,发现我对其中的许多理论也是似曾相识。身为高数教师的自己尚且如此,何况学生?”说起高数难懂,谢绪恺颇为感慨。现行的高数教材品种单一,偏重演绎推理,讲究证明的逻辑严密性,而联系现实应用部分少。这对工科或其他应用学科的学生来说,常常事倍功半。

  “《高数笔谈》的主旨就是‘数学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数学化’。”谢绪恺说:“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生学数学是‘铸剑’,那么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需要‘用剑’。我想通过一本理论高度联系实际的辅导资料,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并迅速转入实际应用。”

  为了让学生们一看就懂,谢绪恺将深奥的定理与日常生活、常见问题、寓言故事结合,通俗地讲述出来。书中的习题则包含了哲学、文学等各个学科,让人读来亲切自然。其中就有这样一道题:庄子有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试据此构造一数列,并求其极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一本好的高数参考书,一定是学生一看就懂的。”谢绪恺坦言,为了使数学通俗化、接地气,他在书中也做了一些处理,比如不分开闭区间,罔视左右导数……难免会损失一定的周密严谨。

  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传授思考方法

  “数学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就是它的简洁之美和逻辑力量。”谢绪恺说:“复杂问题说简单,并不是水平就低了;简单问题说复杂,也不是水平就高了。”

  谢绪恺善于把实际情况精炼成数学问题,或把数学定理还原成现实场景,听了他的解释,许多学生常常觉得豁然开朗又难以置信,“高数就是这么回事?”

  在谢绪恺眼里,数学教育应担负起传播科学精神的使命。“数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利器,更是人类思维的体操。”谢绪恺说,有时他甚至会故意先写错,来让学生发现。“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要教会学生用怀疑的眼光看知识。先怀疑、再实证,才能有所创新。学数学或者学其他学科,要学思想方法,把知识应用起来。”谢绪恺感慨道。

  “高数学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材编得太难看懂。”一位名为“鞋老板”的网友在微博留言。对此,谢绪恺这样解释:“很多高数教材千篇一律,又很复杂,其实是编者为了省事抄来抄去,自己也没有弄懂弄通。”这次他重新编写教材发现,由于许多教材几十年没更新,有些基础性错误也延续了好多年,甚至自己教课时也没注意到。谢绪恺反思说:“写书也是重新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静止的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传授思考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创新。”

  “这样的高数辅导教材,给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谢绪恺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说。

  “数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看谢老的书,就像和一位博学的长者面对面畅谈。”东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喻金说。

  写书和教学都要厚积薄发,功夫下在动笔前

  白衬衫外罩一件毛背心,朴素中不消风骨,谢绪恺端坐于一米见长的简陋书桌前。几本稿纸,几册参考书,一把格尺用以划出清晰的分数线,书桌上别无他物。

  “别人都说,一看我就是个教书的,个子小,穿的也不时髦。”虽然头发已花白,谢绪恺开起玩笑来,总让人忘记他已经年过九旬。2005年走下东北大学的讲台时,他已在自动控制系、数学系教了55年书。

  “给学生喝一杯水,自己要先准备一大桶水。”谢绪恺写作时,书桌上几乎没有参考书,功夫都下在动笔之前。他说:“图书馆里相关的书基本都要读一遍,弄懂吃透,装在脑子里。写书、教学都要厚积薄发。”

  在写作《高数笔谈》的一年多时间里,谢绪恺经常在图书馆一坐一整天,手写了500多页22万字的书稿,画了100多张图表,又与出版社进行了10余次的面谈改稿、10余次的校稿和30余次的电话沟通,每一处细微修改都反复推敲。

  今年6月,谢绪恺完成了《高数笔谈》姊妹篇《工数笔谈》的编写,书稿已进入出版阶段,现在正在写作第三本。

  “为学生解决学习数学的难题,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是我的动力源。”这是谢绪恺写书一直坚持的初衷,“我有55年的教学经验,别的事做不好,这件事能做好。”

  谦虚背后,谢绪恺其实有“高调”的过去: 早在1957年全国第一届力学学术会议上,他的学术成果就得到钱学森、周培源、秦元勋等人的认可;32岁时提出的“谢绪恺判据”,让国际自动化学界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研究成果;现代控制理论方面的第一本中文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也是由他撰写的。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没有科研实力,教学达不到高度,没有教学过程,很多问题也想不到。”谢绪恺始终认为:“教师是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学为人师,立德树人,行为世范。”今年教师节,他用一首自创的诗朗诵《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表达心声。

  事实上,谢绪恺不但自掏腰包出版,还把全部稿酬用于购书赠送给学生。“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但为社会贡献得还很少,如果我的著作能对学生有一点点提升,我就非常开心。为学生、为科学付出,就是我的幸福。”说话时,谢绪恺的眼里含笑:“中国知识分子讲究‘立德、立功、立言’,我能做到的一点就是‘立言’——把毕生所学集结成书。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写下去。”

  (王钰慧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保安大叔炼成“考研班主任”

  • 学习中医药知识 感受中医魅力

  • 孩子作业如何成了家长作业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教师教育学科振兴助力良师培养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体现在多个需求维度。首先,从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现实需求来看,现代大学体系下的人才培养必须在学科制度内开展

  • 基层教师招考 问题不少

    当下在基层,教师招考已经成为县(市、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每年招考一定数量的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极大改善了基层报考人员所学专业不对口。笔者通过对所在县近3年招考的354名教师进行分析,发现师范类毕业生仅有33人

教育论坛

  • “家族史”作业不必过度解读

    不久前,上海静安区闸北某小学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这项以“继承弘扬”为主题的作业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树状图的形式写清至少四代家族成员并注明职业原本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增强家庭认同,没想到却引起部分家长反对,理由是此举有学校在“查户口”之嫌,会导致学生对出身的变相攀比。

  • 不能让各种“表叔”干扰正常教学

    近日,网上有人爆料杭州市某区强制老师安装一款手机软件,有两所名校因为拒绝了这个与教学无关的文件,结果竟然被一个叫“区跑办”的机构通报批评。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明白这个手机软件与教学有什么关系?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应被教育教学之外的事打扰,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在现实中,或基于“从娃娃抓起”的考虑

名人坊

  • 赵敬钊:从乡野学者到“蜘蛛教授”

    2012年,赵敬钊教授个人档案捐赠仪式现场。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扫一扫,看视频。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制作“敬钊缨毛蛛”“赵氏球腹蛛”……这些蜘蛛的名字里藏着“赵敬钊”三个字。年过八旬的赵敬钊是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

  • 像拉家常一样讲高数(专业知识可以很亲近)

    “高等数学是棵大树,多少学生挂科挂在了这棵树上。”一句调侃,却道出了不少学生与高数交锋的辛酸史。然而,一本仅184页的小册子——《高数笔谈》,却让数学的世界不再那么高深。这本由93岁的东北大学退休教授谢绪恺手写的“网红”高数参考书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