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颜宁,还有哪些中国科学家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除了颜宁,还有哪些中国科学家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于会莹
2019-05-07 14:35:19

  近日,中国女科学家颜宁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新闻引发网友的关注。除了她之外,我国之前还有包括华罗庚、袁隆平等二十几位科学家也曾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

  学科:数学家

  当选年份:1982年

  1984年4月30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全国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授予仪式在美国全国科学院主楼举行。

  华罗庚教授是在1982年被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他是美国全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在仪式上赞扬华罗庚教授在数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强调,"尽管华罗庚教授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是它教育了千百万人!" 华罗庚一直都在努力地向成千上万的人传播科学知识。

  华罗庚教授在仪式结束后说,这个称号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誉。他说,他将继续为促进中美两国在科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而努力。

  夏 鼐

  学科:考古学家

  当选年份:1984年

  夏鼐出生在温州市区仓桥街,曾就读于温州中学,考古学家。先后被中国、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及中国科学院的多部学部委员。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经常面向全国的考古工作考虑问题,从而极大地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

  谈家桢

  学科:遗传学家

  当选年份:1984年

  谈家桢,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县的慈溪。1930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燕京大学理硕士。1934年在T.多布然斯基教授指导下从事果蝇进化遗传学研究,利用当时研究果蝇唾腺染色体的最新方法,分析了果蝇近缘种之间的染色体差异和染色体的遗传图,促进了"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形成。在美国工作期间,先后单独或与美,德等国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中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的重视。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回国后(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之邀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周光召

  学科:物理学家

  当选年份:1987年

  周光召,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于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贾兰坡

  学科:考古学家

  当选年份:1994年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1908年11月25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乡邢家坞村。原祖籍河南省孟县朱家庄,在明代初期才迁移到邢家坞。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31年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参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先后任练习生、练习员、技佐。1935年他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工作优异,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第一个头盖骨之后,他在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登上了最高学术殿堂。 

  陈 竺

  学科: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家

  当选年份:2003年

  陈竺,1953年8月17日生于上海,江苏镇江人,分子生物学家。

  1981年获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为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10月8日被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年任卫生部部长,2008年当选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荣誉院士,同年当选英国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2012年9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0月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2013年3月14日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2015年5月6日出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陈竺从事血液学研究,参与和指导了白血病癌基因研究和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分化凋亡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阐明其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出肿瘤“靶向治疗”观点。参与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筹划、协调和管理工作,组建了相关的研究技术体系认识了一批受维甲酸调控的基因及其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首次描绘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克隆了300多个在造血细胞表达的新基因的全长cDNA。

  袁隆平

  学科: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当选年份:2006年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白春礼

  学科:物理化学家、纳米科技专家

  当选年份:2006年

  白春礼,1953年9月生,辽宁丹东人。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

  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制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由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和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 曾获国际化工协会授予的国际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张启发

  学科:农作物遗传学家

  当选年份:2007年

  张启发,1953年12月出生,湖北公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1973-1976 华中农学院 农学 学士;1982-198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遗传学 博士;1985-1986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博士后。1993获瑞典国王Baudouin奖,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杰出校友奖,2008年获湖北省突出贡献奖,2012年获国际作物科学学会杰出科学家奖。

  李爱珍

  学科: 半导体材料

  当选年份:2007年

  李爱珍,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材料学家。1936年5月出生,福建石狮人。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现上海微系统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9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 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回国后创建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导体微结构材料和器件实验室, 1993年参予创建中国科学院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58-1980年, 从事单晶、微米尺度III-V族异质结构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应用研究,80年代起,从事原子层尺度分子束外延生长与界面控制,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结构材料、特性及其在高速电子器件和探测器中应用研究,90年代起主要从事中红外带内子带跃迁量子级联激光器和带间跃迁多量子阱激光器材料、器件及相关物理研究。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5项,中国科学院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8项,国家科学技术部金牛奖,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 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 被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授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校30周年,被授予“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周忠和

  学科: 古生物学家

  当选年份:2010年

  1965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古鸟类学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8月周忠和就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所长。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李家洋

  学科: 农作物遗传学家

  当选年份:2011年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1982年初获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兵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1年10月任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 杰

  学科: 物理学家

  当选年份:2012年

  张 杰,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原籍河北邢州。1982年、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和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11月27日起接替谢绳武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07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11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施一公

  学科: 结构生物学家

  当选年份:2013年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1967年5月生于河南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施一公院士曾获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成就奖等奖项。

  杨焕明

  学科: 基因组专家

  当选年份:2014年

  杨焕明院士,华大基因主席、华大基因学院院长。他和他的团队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单体型图计划、 千人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合作的基因组计划,以及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人类泛基因组学、古人类基因组、肠道Meta基因组、癌症基因组、外显子组和甲基化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华大基因至今已经在《自然》系列、《科学》、《细胞》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包括水稻、土豆、玉米、木豆、大豆、黄瓜、白菜、家鸡、家蚕、大熊猫、蚂蚁、裸鼠、食蟹猴及中国恒河猴、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SARS病毒、德国致病性大肠杆菌、猪蛔虫、谷子、番茄、癌症单细胞等多种生物基因组。

  2006年当选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TWAS院士,2009年当选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后又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任职在中国及国际多个生命伦理组织机构,包括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事务处, 世界卫生组织(WHO),UNESCO政府生命伦理委员会以及美国总统委员会生命伦理国际研究小组。

  安芷生

  学科: 地质学家

  当选年份:2016年

  安芷生, 环境地质学家。1941年生于湖南芷江,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安芷生教授是从事第四纪地质学、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家,现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奠基人,该所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黄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中心。

  安芷生院士以黄土及有关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黄土的堆积、演化及其与古气候、古环境的关系,并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从动力学角度系统提出了控制中国古环境变化的东亚古季风理论。此外,他基于自然环境变化历史和机制的理解,明确指出中国西部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要遵循自然环境变化尤其是植被分带的规律,指出人类活动对中国北方大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安芷生院士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相关国际奖项等荣誉。他在Nature、Science、Science in China等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颜 宁

  学科: 结构生物学家

  当选年份:2019年

  颜宁,结构生物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2017年,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终身讲席教授。

  高 福

  学科: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

  当选年份:2019年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英文名:George Fu Gao,“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 年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 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组长。2004-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11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7年7月起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分子免疫学,主要从事T细胞识别、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的机制研究等。

来源:中国科技网综合网络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老师不‘老’”

  • 艺术教育月

  • 摸排家长职务不妥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劳动中的“共生”有多重要?

    前不久,互联网业内关于“996”工作制的争论引发了广泛关注。所谓“996”,就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盛行于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程序员群体中。

  • 警惕“五毛零食”藏身文具店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学校校园及周边地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名人坊

  • 让世界骨科手术用上中国分型

    1960年,18岁的邱贵兴从家乡来到北京,成为中国最顶尖医学院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学生,这是协和医大恢复八年制学制后招收的第二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精挑细选,在学校期间的考核也十分严格。

  • 除了颜宁,还有哪些中国科学家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近日,中国女科学家颜宁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新闻引发网友的关注。除了她之外,我国之前还有包括华罗庚、袁隆平等二十几位科学家也曾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