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坚守,只为上好一门课-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三十六年坚守,只为上好一门课

——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师杨汉文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毛军刚 王潇潇
2019-09-05 11:08:21

  要不是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杨汉文应该是在给备战周培源力学竞赛的学生们上课。“几十年没生病,一生病就是一个‘豪华型’。”躺在病床上的杨汉文还是很幽默。

  1964年出生的杨汉文,自19岁大学毕业进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2000年并入华中科技大学)以来,在教学一线工作已有36年。他现在仍是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一名普通讲师,一般每周有12节课,高峰时一周有24节课,平均下来每天至少有2节课。

  杨汉文有论文、有科研项目,但是他评上讲师后,30年来再没申报过职称。从1988年至今,杨汉文的许多学生已成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他的头衔再也没有变动过。“只想一心一意教好这门课。”杨汉文平淡地说。

  “只有把书教好,才对得起这个职业”

  杨汉文刚上讲台的时候才19岁,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比他年纪大。“但讲台下的学生都很尊重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时,我就觉得只有把书教好,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才能对得起这份尊重。”

  杨汉文上课从不念幻灯片,都是用粉笔板书。一节课下来,4块黑板都写得密密麻麻。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吴楚畋说:“他上课有点儿像师傅带徒弟,经常义务给有需要的学生‘开小灶’,每周日能帮大家补近10小时的课。”

  在杨汉文的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和全国力学赛事奖项,他个人也曾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多年来,杨汉文一直担任学校参赛队的指导教师,先后辅导过数千人。

  直至8月2日病发前,杨汉文依旧全年无休地对学生进行集训拉练,准备带队参加第12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一把教学界的尖刀”最终还是倒在了讲台上。

  课讲得好,像花蜜一样吸引无数学生

  杨汉文的力学课讲得好,像花蜜吸引蜜蜂一样吸引无数学生慕名而来。他的大爱不仅体现在自己的课堂上,他对校外、国外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2018年,曾有两名外校学生找到杨汉文,想跟随他学习备考研究生。了解到这两名学生的需求后,杨汉文欣然许诺,在家中为他们进行无偿辅导,直至两人都考上心仪的学校。“这俩孩子虽然本科阶段不是在我这里读的,但他们一辈子都叫我老师。学生们待我如同亲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杨汉文说。

  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王尚益,在剑桥大学求学时一度遇到很多学业上的问题。一个偶然机会,他打听到杨汉文的力学课讲得好,因此专门向他求教。“一学就是3年,对杨老师的称呼从老师,到叔叔,最后叫师父。”王尚益说。

  杨汉文回忆,重庆大学有个本科生,在每学期考完试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写学期总结,然后发给他。一来二去,两人成了网友,这名学生会时常找到杨汉文请教问题。“他过去叫我杨老师,现在叫我叔叔,把我当作亲人,教学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最大的心愿就是重返讲台”

  丈夫不申报职称的执念,让妻子熊丽萍有些不解。她曾多次督促丈夫把职称评上去,甚至给丈夫定下目标——“55岁一定要把职称评上”。

  “我把职称看得很淡薄,站好三尺讲台比什么都重要。”杨汉文依旧我行我素,“我觉得最光荣的事是教出了很多教授、博导,让他们走上了工程力学之路,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种成就感不同于职称,是我长期扎根讲台的最大动力。”

  即便在医院的病床上,一谈到教了36年的力学,杨汉文顿时滔滔不绝:“力学可以和其他学科交叉产生一个新的学科,比如最近提出的极端力学学科。在力学的迅速发展下,过去一些想也不敢想、碰也不敢碰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8月12日,杨汉文完成了正式抗癌治疗前的最后几项检查。检查过后,有几名学生特地赶来看望,“杨老师刚刚做完全麻胃镜,坚持不要搀扶,还顺便说了一句,‘小细胞算什么’”。

  “抗癌前的检查已全部做完,接下来就是等待治疗方案,情况不甚乐观。”刚陪着丈夫做完治疗的熊丽萍面露忧色,“我深知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重返讲台。”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5日第11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开学第一课!

  • 雏鹰齐诵《少年中国说》

  •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学啦 第一课老师只讲了两个字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云南彝良县总工会开展2019年焊工和育婴员技能培训

    9月3日,云南省彝良县总工会在挂钩扶贫点河湾村举办技能培训班,对74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进行焊工和育婴员技能培训,培训讲师来自昆明市官渡区源力教育培训学校。

  • 职工书屋升级不是简单扩充

    《劳动午报》报道,北京能源集团工会以职工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提出在“强、精、细、广、全”上下功夫的“五做实”升级建家思路,其中包括打造适应新时代职工需求的“升级版”职工书屋。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